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1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行胸腰椎前路 Z-Plate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认为手术配合护士全面了解手术过程,熟悉各种器械仪器的用途和性能,了解术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预防性地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前路减压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椎体结核、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此类病例行前方减压、前路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经6个月~2a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均达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好,椎体高度无丢失,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86.4%。结论对脊柱后柱完整、脊髓受压来自前方的病变进行前路手术,减压彻底、内固定稳定、术后脊柱融合好、脊髓压迫症状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三种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力学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并对Kaneda装置、胸腰椎前咱带锁钢板及AO圆棒内固定系统三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总结36例应用胸腰椎间路内固定技术治疗骨折、肿瘤及椎间盘病变的治疗经验。结果:36例中31例获379个月完整随访,治疗效果满意,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合并症。 :胸 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某些脊柱骨折、肿瘤或椎间盘病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的最佳方法。方法 应用 Steffee椎弓 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32例。手术行相应椎板切除减压,探查,采用在纵向对抗牵引脊柱的基础上垂直提拉椎弓根螺钉,拉顶复位相结合的方法复位。结果 平均随访26个月,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植骨均融合,平均脱位改善程度74%。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胫骨内侧嵴的角度 ,设计一种角度适合于胫骨内侧固定的钢板。方法 取尸体胫骨 40根 ,分别测量其中的5点 ,根据统计结果 ,用 31 7L型钢材 ,预制成内角为 90°的V形钢板 ,用公式计算抗弯强度 ,并实测抗扭强度 ,然后在临床应用 59例 63处骨折 ,钢板全部固定于胫骨内侧嵴。结果 靠胫骨近、远端a、e点的平均角度为 90°± 5° (85°~ 95°) ,中间b、c、d三点的角度为 90°± 3° (87°~ 93°)。V形钢板比直型钢板的抗弯强度大 ,抗扭强度相似。 45例平均随访 1 3个月 ,骨折均愈合 ,未发生钢板断裂或弯曲。结论 胫骨内侧嵴是重要的张力侧 ,按照力学分析 ,钢板应固定于胫骨的内侧嵴 ,本研制的V形钢板适合固定于胫骨的内侧嵴而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6.
7.
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前路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柱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常因伤椎后缘骨块后移压迫脊髓或马尾而致神经功能障碍。随着各种优良内固定器的研制和应用,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就2000~2005年32例应用前路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疗效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Z-plate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和评估Z plate前路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和作用及手术适应证。 方法 对 4 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行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 plate内固定。结果  3例失访 ,4 2例进行 3~34个月的随访 ;按Frankel分级 2 3例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完全恢复正常 ,13例有部分恢复 ,4例无任何恢复 ,无一例神经功能加重 ,术前与随访时Frankel分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脊柱矢状位和冠状位的Cobb角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并发症 :1例气胸 ,3例肺部感染 ,2例术前无侧凸畸形患者术后出现 4 5°和 7 8°的侧凸畸形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结论 Z plate钢板是一种疗效确实的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 ,其稳定性可靠 ,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 ;但应正确掌握好其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前路“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7,自引:2,他引:97  
目的研究和评估“Z”形钛钢板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8例胸腰椎疾患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胸腰椎前路“Z”形钛钢板内固定系统(Z-plateTManteriorthoracolumbarfixationsystem,Z-PLATETM-ATL)内固定。结果8例获3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未见钢板和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结论该系统可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合并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磁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胸椎、胸腰椎前路减压需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ZEPHIR钢板内固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ZEPHIR钢板在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8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及ZEPHIR钢板内固定,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间盘突出12例。结果28例中26例随访4~15个月,1例14个月后钢板下极螺钉松动,余25例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块无移位,26例均已达骨性融合。结论ZEPHIR钢板有优良植入物设计和力学性能,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无需外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1.
“APF”系统即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screw -rodan glepediclefixationsystem)是由唐天驷、杨惠林等研制、改进的新型胸腰椎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材。我院 1995年 3月~2 0 0 0年 3月共应用该固定器治疗了 33例患者 ,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病历、影像资料完整并经随访的 2 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中男 2 4例 ,女 5例 ;年龄 19~ 5 6岁 ,平均 34 7岁。合并有头外伤 3例 ,肱骨骨折 2例 ,尺、桡骨骨折 2例 ,肛门裂 1例 ,其他部位外伤 4例。受伤原因 :重物砸伤 12例 ,坠落伤 9…  相似文献   

12.
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验证AF系统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AF系统对61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并作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 术前Frankel分级B-D级者均有1-2级的进步。无医源性神经根损伤体征,无断钉现象。无早期感染病例,但有2例在术后6个月以后出现螺钉周围感染。结论 AF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疗效显著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anterior cervical low-profile plate system,ACLPS)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颈椎前路低切迹钛板系统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组件包括钛板、锁固片、固定螺钉及挽救螺钉,切迹低平、锁固简捷、规格多样,并以松质骨螺纹自攻螺钉单皮质固定为特点。临床应用治疗颈椎疾患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35—74岁,平均50.7岁。颈椎病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颈椎骨折和(或)脱位伴截瘫14例,颈椎转移性肿瘤伴截瘫3例。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ACLPS内固定术。单间隙融合22例,双间隙15例。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29例40个间隙,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8例12个间隙。钛板固定椎体最高为C,,最低达T1。结果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全部病例术后均无颈部异物感,舒适度满意。未发生切口感染、血肿、窒息、神经损伤、硬脊膜破裂及脑脊液漏、切口渗液不愈合等现象。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根据JOA评分术后总有效率94.6%,优良率83.8%。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无植骨块脱出或塌陷、椎间高度明显丢失、钛板或螺钉断裂、螺钉松动脱落及钛板螺钉整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ACLPS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紧固能力,能够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且操作简便,可以满足颈椎前路固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A组)及上下邻椎置钉加经伤椎置钉(B组)治疗,每组25例。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的侧位Cobb角、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内固定失败率等方面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在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上述2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腰背痛发生率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可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进行评价。方法取5具新鲜小牛的胸腰椎脊柱标本(T12-L6),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试标本应用不同固定方法后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实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及长短椎弓根螺钉的拔持力,探讨伤椎固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临床应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结果3种螺钉固定(8钉固定、6钉固定、4钉固定)方式,均能提高骨折失稳后脊柱的各向稳定性。而6钉固定(伤椎固定)与8钉固定对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的加强程度较为接近(P〉0.05),且均高于4钉固定形式(P〈0.05)。临床观察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利于骨折复位和脊柱生理曲度恢复,同时可有效的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可更好的维持骨折的稳定,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6.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后路矫形固定结合椎体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同时经椎弓根对骨折椎体进行撬拨,恢复椎体前、中柱高度,并行椎体内植骨治疗30例(34椎)胸腰椎骨折.男23例,女7例;年龄24~77岁,平均40.8岁.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性骨折,其中6例合并骨质疏松.植骨材料分别采用Cem-Ostetic人工骨浆(3例)、自体骨(17例)和同种异体骨(10例).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分别平均为(15.5±3.8)mm、(23.3±5.7)mm和(22.5±5.1)mm;椎体后高分别平均为(25.8±3.4)mm、(28.6±2.0)mm和(28.3±2.2)mm;后凸角度平均分别为23.5±7.6°、14.3°±7.1°和15.7°±7.5°;VAS分别平均为7.57±1.45、2.57±0.65和2.07±0.62.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骨折椎体密度等同或高于上、下邻椎体,部分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病例亦达到临床融合标准.结论 经后路矫形固定结合椎体撬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提高骨折椎体密度,增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颈前路中空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新鲜齿突骨折的患者行颈前路中空螺丝钉内固定,AndersonⅡ型骨折11例,浅Ⅲ型4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颈部功能状态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均无明显颈部活动受限,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如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颈前路齿突螺钉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优点在于保存了寰枢椎生理活动,骨折愈合率高以及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脱落和断裂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且定期随访至少2年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固定术患者625例,男401例,女224例;年龄15~58岁,平均32.8岁.植骨融合者389例,末植骨融合者236例.分析62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住院病历,两者结合判断内同定松动、脱落和断裂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21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失败,失败率为3.36%.内固定失败者包括胸腰段14例.腰段7例.其中椎弓根螺钉断裂者15例,连接杆断裂者1例,内固定松动者3例,螺帽脱落者2例.内固定失败平均时间1.97年.植骨融合者失败率为1.03%,未植骨融合者失败率为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失败多见于胸腰段骨折者.术中有效植骨叮降低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爆裂骨折内固定应尽量联合椎间和横突间植骨.骨折术后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避免过早重体力劳动对避免内固定失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相关指标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22年11月关于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照研究,按照筛选标准选取文献并提取数据,通过Jadad质量评分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2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回顾性研究16篇,前瞻性研究4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共纳入患者1 454例,其中机器人辅助组700例,传统透视下徒手置钉组754例。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单钉置入时间、置钉一次性成功率、术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方面优于传统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手术时间、置钉准确率、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传统透视下徒手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置钉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单钉置入时间及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腰痛,提高置钉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2种术式在手术时间、置钉准确率、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连续43例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行腰椎后路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和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2组患者年龄、骨折分布无差异。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2组患者伤椎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2组手术在矫正伤椎高度及伤椎Cobb角能力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AO分类为A1、A2型胸腰段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矫形能力与开放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