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普伐他汀对ADMA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3H]TdR掺入法和MTT比色法检测ADMA对培养的牛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以及普伐他汀等药物对ADMA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用 30~ 30 0 μmol·L- 1ADMA分别孵育平滑肌细胞后 ,都明显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 ,表现在 [3H]TdR掺入量由对照组的(6 38± 134)cpm增加到大剂量ADMA组的 (12 79±111)cpm。用 30 0 μmol·L- 1ADMA孵育细胞 2 4~ 96h呈时间依赖性地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表现为 [3H]TdR掺入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分别增加为对照组的 1.5 ,2 .7,4 .3和 5 .6倍。普伐他汀 (10 0 μmol·L- 1)可逆转ADMA所致的细胞DNA合成的增加 ,[3H]TdR掺入量由ADMA单独孵育组的 (6 10± 2 0 2 )cpm降低至普伐他汀处理组的 (35 6± 12 6 )cpm。此外 ,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和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处理后也可逆转这种增加。MTT法测定细胞数也证明 ,30~ 30 0 μmol·L- 1普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地对抗ADMA所致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ADMA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普伐他汀对ADMA所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这两者均可能与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ECV 3 0 4)生长的影响和对过氧化氢引起ECV 3 0 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ECV 3 0 4细胞与金雀异黄素 0 .1~ 1 0 0 μmol·L-1共同孵育 2 4~ 96h ,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为了观察金雀异黄素对过氧化氢引起ECV 3 0 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细胞分成 3组 ,分别为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组和金雀异黄素治疗组 ,治疗组ECV 3 0 4细胞先与金雀异黄素 6.2 5~ 1 0 0 μmol·L-1共同孵育 3 0min ,然后模型组和治疗组ECV3 0 4细胞均加入过氧化氢 1 0mmol·L-1孵育 ,3 0min后以MTT法测定OD值 ,以此反映各组ECV 3 0 4的生存情况。结果 :金雀异黄素对于正常ECV 3 0 4细胞生长的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浓度为1 0 0 μmol·L-1时 ,作用 2 4,48h能明显促进ECV3 0 4生长 (P <0 .0 1 ) ,而作用 96h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浓度为 1 0 μmol·L-1时 ,作用48,72h对ECV 3 0 4细胞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P <0 .0 5 ) ;而当金雀异黄素浓度降低为 0 .1 ,1 μmol·L-1时 ,对ECV 3 0 4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过氧化氢 1 0mmol·L-1可使ECV 3 0 4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 <0 .0 5 ) ;预先给予金雀异黄素 2 5 ,5 0 ,1 0 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能否保护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溶血性磷脂酰胆碱 (LPC)在体外直接损伤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用Hcy或LPC孵育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 3 0min诱导血管内皮损伤 ,观察卡托普利对Hcy和LPC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影响。结果 Hcy( 0 .3~ 3mmol·L-1)或LPC( 1~1 0 μmol·L-1)呈浓度依赖性地损伤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 ,但不影响硝普钠诱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卡托普利( 3~3 0 μmol·L-1)预孵育血管环 1 5min,再与Hcy( 1mmol·L-1)共同孵育 3 0min,浓度依赖性改善Hcy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害。 3 0 μmol·L-1卡托普利也可完全逆转LPC( 3 μmol·L-1)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损害。结论 卡托普利对Hcy和LPC所引起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损害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拮抗作用。方法 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量 ;10 9Cd 血红素饱和法测细胞MT含量 ;台盼蓝排除法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同型半胱氨酰 (Hcy) (0 1~ 1 0mmol·L-1)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LDH漏出和降低细胞存活率。外源给予MT 5× 10 -8μmol·L-1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cy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5× 10 -8mol·L-1MT与1 0mmol·L-1Hcy共同孵育组较单纯Hcy孵育组血管内皮细胞LDH漏出降低 2 7 1% (P <0 0 5 ) ,细胞存活增加 6 %(P <0 0 5 )。凝血酶预孵育可诱导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MT生成 ,其含量较对照组增加 32 5 % (P <0 0 1)。凝血酶诱导内源性MT生成亦明显抑制Hcy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0 0 0U·L-1凝血酶与Hcy共同孵育组较单纯Hcy孵育组血管内皮细胞LDH漏出降低 46 % (P <0 0 1) ;细胞存活率升高 8% (P <0 0 5 )。结论 无论外源给予MT或内源性诱导MT生成均可降低Hcy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体外抗肿瘤转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体外抗肿瘤转移作用。方法白藜芦醇和紫檀芪5~50μmol·L-1分别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和内皮细胞ECV304作用48 h,再分别用磺基罗丹明B染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μmol·L-1与细胞作用48 h,用划痕实验评价B16F1和ECV304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用明胶酶电泳和ELISA测定B16F1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活性和含量。用重建基底膜法观察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μmol·L-1作用24 h对ECV304细胞拟管腔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作用48 h均能显著抑制B16F1和ECV304细胞增殖,抑制B16F1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119.7μmol·L-1和37.3μmol·L-1,抑制ECV304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72.2μmol·L-1和37.2μmol·L-1。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μmol·L-1作用48 h,B16F1细胞愈合率分别为58.0%和36.8%,ECV304细胞愈合率分别为61.8%和28.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7.7%和88.4%(P<0.01),而且紫檀芪组明显低于白藜芦醇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和紫檀芪10μmo·L-1作用48 h使B16F1细胞MMP-2蛋白表达分别降低7.4%和13.9%(P<0.01),MMP-2活性分别降低19.3%和78.9%(P<0.01)。白藜芦醇和紫檀芪作用24 h均可使ECV304细胞管腔样结构破坏,且紫檀芪的作用较白藜芦醇更加明显。结论白藜芦醇和紫檀芪均具有抑制B16F1和ECV304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并能抑制ECV304细胞拟管腔形成;浓度为10μmol·L-1时紫檀芪的抑制作用强于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何首乌水溶性成分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 D葡糖苷 (STI)对溶血磷脂酰胆碱 (LPC)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ECV30 4细胞培养基中加入LPC(2 5mg·L- 1 )或LPC与STI共孵 2 4h ,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 ,用基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VEGF蛋白含量 ;用原位杂交法、RT PCR及RealtimeRT PCR法检测LPC对内皮细胞VEGFmRNA的表达及STI的影响。结果 ECV30 4细胞暴露于LPC后 ,VEGF蛋白分泌明显增加 ;加入STI后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LPC可以使ECV30 4中VEGF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 ,并使VEGF1 6 5mRNA的表达升高 ;STI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EGF1 6 5mRNA的高表达。结论 LPC能诱导ECV30 4细胞表达高水平的VEGF蛋白及VEGFmRNA ,1× 1 0 - 5mol·L- 1STI可抑制LPC的作用 ,降低VEGF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阿魏酸对活化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阿魏酸对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部分分子机制。方法 用脂多糖 10mg·L- 1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4h诱导其表达E 选择素、刺激 18h诱导其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用过氧化氢 3 0 0 μmol·L- 1刺激 2h诱导其表达P 选择素 ,部分细胞在刺激前 3 0min用阿魏酸 0 2 1、0 41或 0 62mmol·L- 1预处理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阿魏酸抑制内皮细胞E 选择素及P 选择素表达 ,轻度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 ,同时抑制内皮细胞vWF的释放。结论 阿魏酸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牛磺酸 (Tau)对溶血磷脂酸 (LPA)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 ,测定3 H 胸腺嘧啶核苷(3 H TdR)参入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活性 ;硫代巴比妥酸盐 (TBA)法测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LPA (1× 10 -9~ 1× 10 -7mol·L-1)呈浓度依赖性增加VSMC 3 H TdR参入 ,5、10和 2 0mmol·L-1Tau及MAPK抑制剂PD0 980 59预孵育后分别使LPA (1× 10 -7mol·L-1)诱导的3 H TdR参入较单独LPA组减少 15 %、34%、4 8%和 5 4 % (P <0 0 5或P <0 0 1)。LPA增加VSMCMAPK活性 ,5、10和 2 0mmol·L-1Tau预孵育降低LPA(1× 10 -7mol·L-1)刺激的MAPK活性 ,较单纯LPA孵育低14 %、35 %和 4 4 % (P <0 0 5或P <0 0 1)。随着加入LPA的浓度增加 ,细胞MDA含量增加。与 1× 10 -7mol·L-1LPA组比较 ,5、10和 2 0mmol·L-1Tau预处理的细胞较LPA单独孵育组细胞MDA含量分别低 18%、2 7%、4 5 % (P<0 0 5或P <0 0 1) ,LPA诱导细胞MDA生成的作用不受PD0 980 59预孵育的影响 (P >0 0 5 )。结论 LPA呈浓度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和脂质过氧化 ,前者与其细胞内信号传导MAPK途径有关 ,Tau可有效拮抗LPA诱导的VSMC增殖、MAPK激活和脂质过氧化损伤 ,Tau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异常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LPS(0.1,1,10mg·L-1)干预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72h)后,分别用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与10mg·L-1LPS共同孵育72h,四甲基偶氮咗盐微量酶比色(MTT)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结果:10mg·L-1LPS孵育72h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最明显(P<0.01);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对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类药物可能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硝苯地平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对肺血管构型重建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硝苯地平能剂量依赖地抑制血清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对照组的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分数为 36 0 2 %和 15 88% ;硝苯地平 1× 10 -8mol·L-1、1× 10 -7mol·L-1、1× 10 -6mol·L-1组的PI和SPF分别为 31 16 %、2 6 94 %、2 4 95 %和 13 10 %、11 4 7%、9 6 0 %。结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有钙离子信号的参与 ;硝苯地平能够抑制血清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硝苯地平对肺血管构型重建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鲁斯可皂苷元对HL-60与EC V304细胞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考察麦冬中主要皂苷元鲁斯可皂苷元(Rusco-gen in)抑制细胞黏附的作用,为深入研究其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Ruscogen in对人原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与正常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对ECV304与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uscogen in 0.1,1.0μmol.L-1预处理ECV304细胞后,均抑制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与HL-60细胞黏附的增加,Ruscogen in 0.001,0.01,0.1μmol.L-1预处理HL-60后,亦抑制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与HL-60细胞黏附的增加;同时Ruscogen in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影响ECV304细胞与HL-60细胞的增殖及二者之间的正常黏附。结论Ruscoge-n in可通过抑制HL-60细胞与活化的ECV304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发挥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对内皮细胞(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04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PC,培养不同时间,用基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EC条件培养基中VEGF蛋白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中VEGF蛋白及其受体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检测VEGF信使核糖核酸(VEGF 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的ECV304能表达VEGF受体,在胞浆内呈棕色颗粒,当LPC刺激后,阳性增强。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培养的ECV304中未见VEGF mRNA的表达,当LPC刺激后可见VEGF mRNA的高表达,在胞浆内呈棕色颗粒。ELISA结果显示LPC可使ECV304条件培养基中VEGF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LPC能诱导ECV304表达高水平的VEGF。 (责任编辑 吕静)  相似文献   

13.
刘澎  李建勇  陆化  韩忠朝 《江苏医药》2005,31(10):735-737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抗血管新生衍生物(TSP1f)基因转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TSP1f cDNA序列构建TSP1f重组腺病毒(ADV-TSP1f);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DV-TSP1f介导TSP1f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台盼蓝拒染检测经ADV-TSP1f感染的K562细胞条件培养基对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K562细胞经ADV-TSP1f感染可高效表达/分泌TSP1f多肽;经ADV-TSP1f感染的K562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显著抑制ECV304细胞增殖,以ADV-LacZ及PBS作对照,抑制率分别为51.6%和53.8%。结论ADV-TSP1f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增殖,可望成为有效的恶性肿瘤血管新生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何首乌水溶性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糖苷(ST I)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在ECV304细胞培养基中加入LPC(2.5 mg·L-1)或LPC与ST I共孵24 h,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用基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条件培养基中VEGF蛋白含量;用原位杂交法、RT-PCR及Realtime RT-PCR法检测LPC对内皮细胞VEGF mRNA的表达及ST I的影响。结果ECV304细胞暴露于LPC后,VEGF蛋白分泌明显增加;加入ST I后VEGF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LPC可以使ECV304中VEGF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 并使VEGF165 mRNA的表达升高;ST I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EGF165 mRNA的高表达。结论LPC能诱导ECV304细胞表达高水平的VEGF蛋白及VEGF mRNA,1×10-5 mol·L-1 ST I可抑制LPC的作用,降低VEGF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张敏  袁方  陈晖  方唯一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2):1658-1662
目的研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对CD40/CD40L系统介导的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对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CD40L干预,使之与其表面的CD40作用,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5μmol.L-1)+甲羟戊酸干预,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干预前后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L介导的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结果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可下调CD40L介导的E-Selectin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甲羟戊酸(400μmol.L-1)抑制了辛伐他汀(5μmol.L-1)对E-Selectin表达的下调作用。辛伐他汀可降低CD40L介导的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功能。结论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与抑制CD40-CD40L系统有关,其机制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氨甲喋呤对映体对ECV304细胞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及其对映体[(+)MTX、(-)MTX]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的ECV304细胞,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碘化丙啶(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在0.1~150μmol·L-1范围内,(+)MTX、(-)MTX和(±)MTX作用于ECV304细胞24、48、72h,均抑制细胞ECV304增殖,但抑制强度依次为(+)MTX>(±)MTX>(-)MTX,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MTX、(+)MTX和(-)MTX作用ECV304细胞不同时间后,出现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等形态学改变。用10μmol·L-1的(+)MTX、(-)MTX和(±)MTX作用ECV304细胞48h后,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ECV304细胞周期的影响,表明MTX消旋体及单一体干扰ECV304细胞DNA合成。结论(+)MTX和(-)MTX对ECV304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具有化学结构的立体选择性,(+)MTX的抗ECV304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MTX。  相似文献   

17.
Cl~-通道在内皮素-1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Cl-通道在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计数和3H TdR参入实验 ,并结合fura 2 /AM荧光测定胞浆游离Ca2 + 浓度 ([Ca2 + ]i)等技术 ,观察了Cl-通道阻断剂对ET 1引起的 [Ca2 + ]i 变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Cl-通道阻断剂DIDS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 10nmol·L-1ET 1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其它Cl-通道阻断剂如IAA 94、NPPB、SITS、DPC和速尿均无此作用 ,DIDS也能抑制 10nmol·L-1ET 1引起的内流相 [Ca2 + ]i 升高 ,而对ET 1引起的Ca2 + 释放无影响 ;预先将细胞与 1μmol·L-1nifedipine作用后 ,3μmol·L-1DIDS对 10nmol·L-1ET 1引起的内流相 [Ca2 + ]i 升高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不再有效 ,将细胞与 10 μmol·L-1SK&F96 36 5预孵后 ,DIDS却能进一步抑制ET 1的上述作用 ;3μmol·L-1DIDS对 30mmol·L-1KCl引起的胞浆[Ca2 + ]i升高无影响。结论 DIDS可通过阻断Cl-通道来抑制ET 1因促发Cl-通道开放经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Ca2 +内流及细胞增殖 ,DIDS敏感的Cl-通道可能在ET 1促发的Ca2 + 内流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丹皮酚诱导K_(562)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探讨丹皮酚 (Paeonol,Pae)对K562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K562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通过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分析Pae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Pae在 7 81~2 5 0mg·L-1浓度范围内对K562 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关系。HE染色光镜下可见典型的肿瘤细胞凋亡改变。Pae在 7 81、15 6 3、31 2 5、6 2 5及12 5mg·L-1浓度下作用 2 4h均可诱导K562 细胞凋亡 ,其凋亡率分别为 10 0 1%、 12 4 6 %、 17 10 %、 2 9 18%和34 16 % ,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Pae 6 2 5、2 5、10 0mg·L-13种浓度分别作用于K562 细胞 6、12及 2 4h。发现以上各种浓度在 6h即可诱导细胞凋亡 ,作用时间越长 ,凋亡率越高 ,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Pae能抑制K562 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丹参酮衍生物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生长抑制以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1、丹参酮2和丹参酮B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3者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3者对K56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丹参酮1和丹参酮B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5.22和15.11μmol·L-1,且分别在2.5~10μmol·L-1和10~40μmol·L-1剂量范围内,G0/G1期细胞比例的增加及早期凋亡细胞百分率的提高均呈剂量相关性;丹参酮2在100μmol·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27.8%,无诱导其凋亡作用,但可以使G0/G1期细胞增多。结论丹参酮1和丹参酮B抑制K562细胞增殖,阻滞其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丹参酮2对K562细胞没有明显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但可将其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