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是预测心血管患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测量颈动脉IMT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靠的替代指标。溶血磷脂酸(LPA)是由活化的血小板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轻度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脂类分子,特别是它在启动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合成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其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115例MS患者,按组成成份不同分为M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组(40例)、MS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组(41例)和MS非糖尿病组(34例).同期检测3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动脉IMT.结果MS各亚组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FPG、2hPG、SBP、TG、LDL-C呈正相关.MS组血清C-RP、血浆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IMT、C-RP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对MS患者应常规检测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年龄及高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e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将11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血压水平及年龄分组,检测IMT及斑块,分析血压水平及年龄与IMT的关系.结果 IMT随血压的升高及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0,P<0.01;F=...  相似文献   

4.
2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1.0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1.0mm)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哑糖(FBG)、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尿酸(uA)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吸烟史、高血压史、微哑管并发症斑块形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中年龄、TG、AIP、UA、CRP值以及斑块形成、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颈动脉内膜正常者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应变量先后人选的变量有年龄(P〈0.01)、甘油三酯(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年龄、TG、AlP、UA、CRP等多因素有关,尤其与年龄、T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胡世红 《广西医学》2002,24(9):1373-1376
代谢综合征的特征是腹型肥胖、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质异常 (TG升高、小颗粒LDL、低HDL)、血压高、血糖高及促血栓状态。其后果是冠心病、中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脂肪肝、胆固醇性胆结石 ,以及可能会患某些癌症。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 (IR) ,代表代谢过程的全身性紊乱〔1〕。据报道 ,目前美国成年人中 ,年龄标化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达 2 3 7%。由于代谢综合征后果的严重性 ,已引起人们对它的高度重视。美国最近发表的“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查出、评估及治疗第三个报告 (ATPⅢ )的执行总结”〔2〕 中 ,明确提出了代谢…  相似文献   

6.
杨靖  夏阳 《广西医学》2012,34(10):1360-136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其脉压,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8例,脉压<50 mmHg;B组42例,脉压50~70 mmHg;C组40例,脉压>70 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IMT和IMT/内径比值,分析脉压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1)A组高血压患者IMT、IMT/内径比率分别为(0.82±0.18)mm、(12.36±2.00)%,B组分别为(0.96±0.23)mm、(13.84±2.20)%,C组分别为(1.09±0.25)mm、(15.39±2.90)%,IMT和IMT/内径比值均C组>B组>A组(P<0.01).(2)脉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脉压增大而增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在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是否升高以及AIP与c IM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BD患者42例,行体检的健康对照组42例,行c IMT测量并计算AIP,对数据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D组c IMT及AIP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D患者的c IMT和BMI、病程、TG水平、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c IMT和HDL-C水平之间呈负相关;AIP和BMI、TG水平、CRP水平、ESR水平之间呈正相关;AIP和HDL-C水平之间有负相关;c IMT与AIP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在BD患者中检测c IMT和AIP可早期筛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达到早期预防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氧化应激参数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脑梗死100例患者CIMT,根据CIMT值分为CIMT正常组(CIMT<1.0mm)和CIMT增厚组(CIMT≥1.0mm),比较二组患者年龄、血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CIMT增厚的患者占62%,CIMT正常的占38% (P<0.005);同时CIMT增厚组患者年龄、TC、LDL、MDA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5);GSH水平明显低于CIMT正常组(P<0.05);而二组TG、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MT增厚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C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年龄、TC、LDL水平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CIMT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和老年健康查体者75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IMT。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组随血压增高,IMT逐渐增厚,56例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情况,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监测高血压病的进展、预后,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HT组)、23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T+DM组)和250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动态血压、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重指数(BMI),并运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仪检测受试者的颈动脉IMT。结果3组BMI、血压(包括SBP、DBP)、血脂(包括TG、IC、HD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FBG、FINS、IMT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001),而IAI显著低于NC组(P〈001);HT+DM组FBG、FINS、IMT均显著高于HT组及NC组(P〈0.05或0.01),而IAI显著低于HT组及NC组(P〈0.05或0.01)。IMT与BMI、FBG呈显著正相关,与IAI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高于正常人,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13-17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8~12月期间,接受中国2 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的年龄≥40 周岁的居民9471 例,测量腰臀比、BMI、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CR、CIMT值。根据CIMT 分为两组:CIMT 正常组和CIMT 增厚组,比较两组UACR 是否有差异;将CIMT增厚人群根据UACR 分为三个亚组:CIMT 增厚A 组、CIMT 增厚B 组、CIMT 增厚C 组,比较三组CIMT 是否存在差异;分析UACR 与CIMT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CIMT 增厚组UACR值及尿蛋白异常的发病率较CIMT 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IMT 增厚人群三组中随着UACR 增高CIMT 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MT 增厚A 组相比B 组CIMT 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MT 增厚A组B 组比较,C 组CIMT 无明显增厚(P>0.05);③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UACR 与CIMT 呈正相关(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显示UACR 与CIMT 无相关性(β=0.013,P=0.898)。结论①CIMT 增厚人群较CIMT 正常人群,UACR 水平及UACR患病率增高;②UACR 与CIMT 有相关性,UACR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伴发因素之一,但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 I)的关系。方法:测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67例和正常血压组43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踝臂指数。结果:①高血压组IMT大于对照组(P<0.05),AB I小于对照组(P<0.01)。②高血压组IMT与AB I呈负相关(P<0.01),对照组二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AB I可作为西宁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指标,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成四组:正常、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其最大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亦随之增加,经统计分析(P〈0.01,P〈0.05)均有显著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测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患者中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增厚患者66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患者37例,健康对照者35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身高、体重等,比较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者血浆脂联素又明显低于糖尿病无颈动脉增厚者(P<0.01)。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浆脂联素与收缩压呈负相关(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增厚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瞬时波强(WI)在动脉硬化早期改变的特点、诊断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颈总动脉的WI、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硬化指标、血生化指标等的相关关系。建立IMT增厚诊断的ROC曲线。根据瞬时波强等指标,建立IMT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IMT与W1、β、Ep、PWVβ显著相关(P<0.01)。IMT增厚组的W1、β、Ep、PWVβ、PWV_W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MT增厚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W1、β、PWVβ分别为0.875、0.723、0.763;WI、IMT和动脉硬化指标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P<0.05)。IMT预测的回归方程为Y(IMT)=-0.246+0.024*W1+0.297*年龄+0.010*ApoB(P<0.01)。结论 WI能敏感反映动脉硬化早期改变,能较好地诊断和预测动脉硬化,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lipids,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homocysteine(Hcy) and other indices of laboratory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 of dyslipidemia.Methods:A total of 152 dyslipidemia patients and 8 healthy people(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ruited.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TCM syndrome,152 dyslipidemia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4 groups:the stagnation of phlegm(SP) grou...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糖耐量减低(IGT)的相关性。方法:超声自动测量150例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平均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耐量减低组的性别、年龄、HDL-C、内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左、右侧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加,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减低阶段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比较三组之间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及发生率。应用统计学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与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blood pressure, 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nglobin, HbAlc)、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 Alb)、肌肝(creatinine, C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间的关系。结果C组IMT高于B组(P<0.05),而B组高于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颈 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9.4%)高于B组(65.67%),B组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65.67% )高于A组 (44.2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差弃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BP、尿白蛋白/肌酐、TC、TG正相关,与BMI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分级、Alb、TC、TG是影 响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