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 研究马蔺子素放射增敏作用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照射过程中对Warburg效应的影响。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马蔺子素组、单纯照射组、马蔺子素+照射组、阴性对照组及转染己糖激酶-Ⅱ(HKⅡ) siRNA的实验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存活分数;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SER);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HKⅡ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马蔺子素+照射组的D0DqSF2较单纯照射组均有所下降,放射增敏比(SER)为1.52。马蔺子素+照射组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马蔺子素组、单纯照射组、转染HKⅡsi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12.09、5.90、3.83,P < 0.05)。马蔺子素+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马蔺子素组、单纯照射组相比,HKⅡ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10.48、3.40,P < 0.05),HKⅡ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9、16.08、5.81,P < 0.05)。结论 马蔺子素放射增敏作用能通过下调HKⅡ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MDA-MB231细胞的Warburg效应。  相似文献   

2.
放射增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增敏剂在肿瘤放疗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而对它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先后合成并筛选出MISO等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对这些化合物的药效、毒性及临床都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对具有放射增敏活性的生物还原剂及合并用药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临床上多数肿瘤的放射治疗疗效较低,因此如何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中受关注的问题。已有为数不多的放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各种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方式及效果各有差别,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苏州  吴敬波 《西南军医》2010,12(3):528-531
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是无序的生长,血管生成不充分,所以人体实体瘤大多存在氧缺乏区域,这一区域的肿瘤细胞抵抗电离辐射的能力超过含氧量正常的肿瘤细胞的2~3倍,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氧自由基对DNA增殖的损伤。实体瘤乏氧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克服乏氧所导致的放疗抵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甘氨双唑钠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对55例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食管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A组(放疗+CMNa组)和B组(放疗+安慰剂组).A组CMNa按800 mg/m^2于放疗前1 h内静脉滴注,3次/周滴注至放疗结束.B组用同样剂量的安慰剂.静脉滴注后30~60min内进行放疗,直至疗程结束.放疗总剂量60~70 Gy,2 Gy/次,5次/周,共6~7周.结果 治疗组2例肺癌患者因过敏反应(皮疹)退组未参与疗效评价.肺癌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和53%(P=0.516),食管癌中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43%(P=0.01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和50%(P=0.378).中位生存期A组为11个月,B组为10个月.1、3、5年总生存率A组分别为31%、13%、10%,B组分别为25%、15%、6%(P=0.475).1、3、5年局部控制率A组分别为32%、18%、16%,B组分别为28%、19%、13%(P=0.518).除偶见皮疹,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 CMNa对食管癌有放射增敏作用,而对肺癌疗效不明显,其毒副作用轻微.CMNa配合放疗远期疗效不明显,仍需追踪观察和扩大病例试验.  相似文献   

6.
提高放疗对恶性肿瘤敏感性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从1990年12月至1991年5月30日使用北京综合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的908放射治疗增敏仪治疗恶性肿瘤探讨共放射增敏作用,第一阶段临床观察18例。疗效满意,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脑瘤治疗困难,手术难以全切,极易复发,而且有些脑深部的肿瘤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放疗已成为恶性脑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放疗的疗效也不尽理想,主要原因是某些肿瘤细胞对放射线不太敏感,除肿瘤细胞遗传的放射抗性外,细胞的氧合状况以及细胞周期时相的差异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癌新药dFdC及其放射增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FdC是脱氧胞苷的一种类似物,具有全新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它在离体试验,整体试验和临床上都显示出较理想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常因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而不能给予肿瘤足够的照射剂量,而造成治疗失败,因此,如何提高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是临床肿瘤放疗面临的突出问题。放射增敏剂作为一种增强肿瘤放疗敏感性、提高放疗疗效的药物,通过增加辐射诱导的氧自由基及DNA损伤、调控放疗关键分子靶点以达到放射增敏目的。本文结合放射增敏剂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概述了放射增敏剂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种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放射增敏调控的分子机制、促进放射增敏剂的研发,以及设计新的策略改善放射治疗结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适形放疗与适形放疗联合希美钠(cMNa)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8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与放疗加希美钠组(治疗组)。放疗剂量均为DT66Gy/30次,5次/周,治疗组加用希美钠800mg/m2。滴注,每周3次,隔天静脉滴注,30min滴完。结果对照组:CR24.3%,PR65.8%,总有效率90.1%。治疗组:CR60.0%,PR37.5%,总有效率97.5%,两组CR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式对食管癌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甘氨双唑钠组CR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沙利度胺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前瞻性研究沙利度胺干预下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采集8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VEGF水平,根据患者放疗中VEGF水平的变化给予沙利度胺干预,将83例(另外3例因不耐受放疗而中断治疗)患者分成服药组32例(放疗中VEGF水平升高或不变的患者给予口服沙利度胺至放疗结束)和未服药组51例(VEGF水平降低的患者不服用沙利度胺放疗至结束),观察沙利度胺干预下食管癌放疗的疗效及服用药物的安全性.另设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8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30例健康对照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1),且与原发肿瘤大小(t=4.55,P<0.01)、淋巴结转移(t=7.50,P <0.01)、组织病理类型(F=3.40,P<0.01)及临床分期均有关(t=2.52,P<0.01),而与病变部位、远处转移、X射线分型、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P均>0.05).服药组患者放疗后较放疗中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t=2.37,P<0.05),放疗有效率为71.88%;未服药组患者放疗中、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服药组与未服药组的患者比较,头晕、倦怠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2.50%和15.69%(x2=19.28,P=0.000),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1.96%(x2=5.168,P=0.023),Ⅲ-Ⅳ度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1.76%(x2=0.061,P=0.806),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6.25%和9.80%(x2=0.026,P=0.872),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13%和5.88%(x2=0.002,P=0.96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38%和27.45%(x2=2.913,P=0.088),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均为0.结论 沙利度胺能够降低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外照射加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外照射后不同时期加腔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以探讨较适当的腔内照射时机。方法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Gy外照射后,即开始内外照射同期进行。B组:50Gy外照射后开始腔内照射。两组外照射总吸收剂量均为50Gy,采用常规分割照射,1.8—2Gy,次,5次,周。腔内照射5Gy,次,每周1次,共2次。结果A组的1、3和5年局控率分别为60.2%、39.8%和36.2%,B组的1、3和5年局控率分别为54.1%、32.8%和29.2%;P=0.5118。两组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2.0%、26.0%、21.8%和54.0%、23.4%、16.7%,P=0.8159。A组和B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0%(35/50)和48%(24/50),P=0.038,但严重的食管炎(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相当,均为4%。A组和B组食管瘘的发生率分别为8%(4/50)和10%(5/50)。结论于35Gy外照射后同期加腔内照射及外照射50Gy结束后即局部补加腔内照射均是可行的。两种治疗方案相比,前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后者,但晚期并发症无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比较肿瘤局部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9%、45.7%、40.5%和30.9%,1、2、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0%、76.1%、73.9%和69.8%。放疗前X射线病变长度、病变局部T分期、临床分期、食管GTVD95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T1+T2期与T3、T4期比较,临床Ⅰ+Ⅱ与临床Ⅲ、Ⅳ期比较,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瘤进展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0期与N1、N2期比较,除局部控制率外,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瘤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Ⅲ期与Ⅳ期之间除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χ2=2.03,P=0.155),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瘤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8、4.26、3.96,P值分别为0.020、0.039、0.045 )。结论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四分类法是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比较理想的分期方法,能较好地预示放射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02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放疗前1周内、放疗第2~3周、放疗结束后1周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放疗中较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患者随机抛硬币法分为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另将血清VEGF下降患者设为阴性对照(VEGF降低组)。沙利度胺组放化疗过程中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和VEGF降低组行常规放化疗。结果 95例患者完成治疗且随访资料齐全,其中沙利度胺组24例,对照组24例,VEGF降低组47例。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嗜睡。全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4%、22.3%,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8%、19.5%,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51.6%;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8.2和15.8个月。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生存曲线、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患者(Ⅱ、Ⅲ期)亚组分析显示,对照组、沙利度胺组、VEGF降低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0、31.3%、20.0%和0、31.3%、16.7%,沙利度胺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与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比较,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降低、稳定、升高的病例数分别为13、11、0例和4、15、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放疗后血清VEGF降低与稳定的患者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3%、84.6%和45.5%、27.3%,3年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6%、55.6%、100%和0.0%、0.0%、0.0%,VEGF降低的患者均高于VEGF稳定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Ⅰ期患者相比,Ⅲ期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868,P<0.05);放疗后有病灶残留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31,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能改善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不降低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其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7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3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前SII将患者分为高SII组(SII>648)和低SII组(SII≤648),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下调食管癌患者放疗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根据81例食管癌患者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分为用药组(沙利度胺)32例和未用药组49例,通过随访观察分析其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根据32例使用沙利度胺处理后的血清VEGF水平变化,又分降低组20例和升高组12例,分析其OS和PFS。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分别为17.0个月、59.4%、31.5%和18.7个月、56.4%、28.6%;两组的OS和PFS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EGF水平降低组和升高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分别为19.7个月、65.0%、42.1%和10.7个月、43.3%、8.3%;两组OS和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5、4.15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病变部位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结论 对于用药后VEGF水平降低患者,沙利度胺联合放疗能够增加食管癌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HEpo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Ⅲ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欲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前1周给予RHEpo3万U,皮下注射,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放疗用6MVX射线进行三维适形照射,DT1.8~2.0Gy/次,每周5次,中位剂量为DT64Gy。对照组行单纯三维适形照射,照射野和剂量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65Gy。结果放疗DT20Gy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CRR)6.7%(2/30),对照组CRR6.7%(2/30)(χ2=0.2679,P=0.6048);放疗DT40Gy时,试验组CRR33.3%(10/30),对照组CRR16.7%(5/30)(χ2=2.2222,P=0.1360);放疗结束时,试验组CRR50.0%(15/30),对照组CRR26.7%(8/30)(χ2=3.4548,P=0.0631);放疗后1个月,试验组CRR63.3%(19/30),对照组CRR36.7%(11/30)(χ2=4.2667,P=0.0389);放疗后6个月,试验组CRR66.7%(20/30),对照组CRR40.0%(12/30)(χ2=4.2857,P=0.0384)。两组在血液学毒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χ2=8.1481,P=0.0043)。结论RHEpo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明显提高Ⅲ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血液学毒性轻微,并可预见能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值得临床上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7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水平,并对其变化与临床分期和患者放疗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5,P<0.01);放疗后较放疗前VEG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2,P<0.01)。T3、T4患者的平均VEG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0,P<0.01)。N1、N2组患者的平均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4,P<0.01)。可评价疗效的62例患者中,有21例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放疗前升高,有41例较放疗前降低,升高组的放疗有效率为61.90%,降低组的放疗有效率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50例CR+PR患者放疗后及放疗中的血清VEGF水平均比放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8,P<0.01)。结论 监测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可判断患者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对临床预测放射治疗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调强技术进行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的价值,筛选出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的适合人群,以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改善长期生存。方法:对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初治患者进行同期对照研究,完成治疗计划且资料完整可供分析者148例,74例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74例接受累及野照射(IF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ENI组与IFI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5%、52.8%、50.6%和58.4%、35.8%、21.9%(χ2=7.881,P<0.05)。ENI组与IFI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3%、44.2%、24.5%和68.9%、27.6%、15.9%(χ2=1.903,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T分期、病变部位、照射方式是影响全组患者局部控制的独立性因素,T分期、N分期、钡餐造影长度和化疗是影响全组患者生存的独立性因素。结论:ENI组的局部控制率较IFI显著提高,早期和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行ENI照射局部控制及生存均能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