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光动力治疗食管癌后食管壁广泛坏死2例报告(HochainP,etal.LasersMedSci,1993;8:147~150.)两例男性患者,60岁和62岁,因食管癌一例曾于6年前放疗60Gy,另一例于3月前放疗44Gy。随诊发现食管内局部复发鳞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照射因素与鼻咽癌( N P C)放疗后颞叶坏死( T L N)的相关性及不同的生物相等模式对判断预后的准确性。方法:选择 1976~1985 年间 T1 期 N P C 病人1 008 例,采用不同分割方案进行根治性放疗。平均随访69 年(01~175 年),856 例(85% )随访 2 年以上。用 45~6 M V 光子,标准三野照射,射野包括亚临床灶和咽后间隙第一站淋巴结,照射野的上缘在前床突上 5m m 。分割照射方案: A,38 Gy/次,在39 天中共 456 Gy,12 次; B,3.8 Gy/次,在 46 天中共53.2 Gy,14 次; C,4.2 Gy/次,在 39 天中共 504 Gy,12 次; D,2.5 Gy/次,在 42 天中共 60 Gy,24 次。结果:74 例(73% )在初程放疗后中位 67 年(19~149 年)出现 T L N,68 例有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54 例双侧损害,20 例单侧损害。对于 A、 B、 C、 D 四种方案, T L N 在第 10 年实际发生率分别为48% 、0% 、186% 、和 46% ,方案 C 明显较其它方案高( P< 0.001)。单变量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比较常规外放疗与合并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脑生殖细胞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自1993年4月-1997年12月,脑脑生殖细胞瘤共23例,其中13例(手术后11例,无病理者2例)单用外放疗,剂量为全脑30Gy/4周,局部剂量20-25Gy/2-3周;10例病人行立体定向置管后装近距离治疗合并外放疗,近距离治疗剂量为20-25Gy/2-3周;10例病人行立体定向管后装近距离治疗合并外放疗,近距离治疗剂量为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光手术加放疗治疗复发性和残余性鼻咽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61 例鼻咽癌患者,采用激光加放疗方法治疗者(激光加放疗组)35 例,其中28 例为复发性、7 例为残余性鼻咽癌;单纯采用放疗者( 单纯放疗组)26 例,其中复发性者20 例,残余性者6 例。两组放疗术后复发时间及肿瘤TNM 分期无显著性差异。激光加放疗组在鼻内窥镜下用Nd∶YAG激光(功率50 W) 汽化切除肿瘤病灶,术后2 周行60Co 外照射,剂量为20~30 Gy。单纯放疗组分别选用颈面联合野、鼻前野、颈后切线野行60Co 外照射,剂量为40~60 Gy。以放疗结束后6 个月鼻咽肿瘤消失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激光加放疗组肿瘤完全消失率为65-7% (23/35),部分消失率为28-6 % (10/35);单纯放疗组肿瘤完全消失率为15-4%(4/26),部分消失率34-6 %(9/26) ,两组肿瘤完全消失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 11-2,P<0-01)。结论 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手术加放疗是治疗复发性和残余性鼻咽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马蔺子素在食管癌放疗中增敏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马蔺子素对食管癌放疗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1996 年1 月至1997 年8 月,将60 例胸中段髓质型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放疗的同时口服马蔺子素胶囊2 次/ 日,110mg/ 次,直到放疗结束。放疗用60Co 或6MV或15MVX 射线为放射源,5 次/周,DT2 Gy/ 次,前后两野对穿照射DT40 Gy 后,再两野成角照射DT20 ~30Gy,中位剂量为DT66-1 Gy。对照组单纯放疗,其设野和剂量分别同试验组,中位剂量为DT68-6 Gy。结果 放疗结束时,试验组完全消退率(CR) 为53-33% ,对照组CR 为26-67% ,P< 0-05 ;放疗后3 个月CR分别为73-33 % 和46-67% ,依据40 Gy及60 Gy时病变消退情况计算的增敏比分别为1-68 和1-27。试验组出现的临床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发生率为56-6% ,高于对照组的30 % ,但病人均可耐受。结论 马蔺子素对食管癌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毒副作用轻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1939~1962 年间,有4 296 名年龄小于16 岁的儿童因头颈部患良性疾病而接受常规放疗,由此描述良性和恶性唾液腺瘤的剂量与效应关系。方法:选取 2 945 名随访资料充分、有唾液腺放疗剂量估算的病人。用放疗记录的有关参数来估算每个病人的剂量,器官剂量用水模和立体数学模型来估算,水模和 6 岁拟人模型的剂量非常一致。用 Cox 比例危险回归法分析数据。结果:放疗时腮腺通常处在主射野里,其接受剂量比腭下腺和颌下腺略高,659% 病人腮腺的接受剂量为45~5.5 Gy。有88 人出现90 个唾液腺瘤(其加权平均剂量为 42 Gy),其中 80 个肿瘤发生在腮腺,9 个在腭下腺,1 个在颌下腺;68 个是良性肿瘤,首例是在照后 133 年出现,868% 是混合多形腺瘤; 恶性唾液腺瘤 22 例,首例在照后 7 年出现,401% 是粘液表皮癌。全部唾液腺瘤随剂量而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 P= 0.02,肿瘤数 n= 89,每 Gy 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 E R R/ Gy)= 0.82]。良性唾液腺瘤(n= 66, E R R/ Gy= 19.6)剂量响应非常明显( P=0.01));恶性瘤未见剂量响应关系。结论:上述结果支持良性唾液腺瘤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及其所致公众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报道了浙江省天然本底辐射水平及其对公众所致的内、外照射剂量.结果表明:宇宙射线电离成分空气吸收剂量率人口加权平均值室外为3.0×10(-8)Gy·h(-1),室内为2.7×10(-8)Gy·h(-1),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人口加权平均值室外为9.1×10(-8)Gy·h(-1);室内为14.9×10(-8)Gy·h(-1);室内、室外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分别为17.2和12.7Bq·m(-3);食品和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也分别进行了测定.由天然本底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总计为2.0mSv,其中由宇宙射线,地表γ辐射,空气中氡、子体以及摄入天然放射性核素所致剂量分别为0.24mSv,0.77mSv,0.67mSv和0.35mSv,全省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为8.5×104人·Sv.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前深圳市的环境辐射水平及其所致居民剂量。方法外照射调查使用RSS-111高压电离室,FD-71闪烁仪测定空气吸收剂量率或照射量率,用TLD,LiF(Mg,Cu,P)热释光剂量元件测定累积剂量。结果宇宙射线空气吸收剂量为2.9×10-8Gy/h,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室外10.8×10-8Gy/h,室内13.4×10-8Gy/h;室内外空气中氡平均活度分别为26.8Bq/m3和13.4Bq/m3。结论由天然本底辐射所致公众人均年有效剂量约为1.67mSv,天然辐射所致全市公众集体年有效剂量为1.54×103人·Sv·a-1。  相似文献   

9.
利用DNA解旋荧光测定法(FADU)研究了低剂量γ射线诱导的淋巴细胞DNA断裂的适应性反应,并观察了不同浓度的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适应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0.5~4.0cGyγ射线照射(D1),均可诱导淋巴细胞对15Gyγ射线照射的抗性,8.0cGy引起的适应性反应不明显,2.0,4.0cGy的γ射线为诱导适应性反应的最适剂量。5~20Gy的D2照射均可显现出D1(2.0cGy)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以15Gy照射后适应性反应最强。0.5mmol/L的3-AB就可明显地抑制适应性反应。当浓度增至5.0mmol/L时,适应性反应几乎完全受抑。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r射线诱导的淋巴细胞DNA断裂的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DNA解旋荧光测定法(FADU)研究了低剂量r射线诱导的淋巴细胞DNA断裂的适应性反应,并观察了不同浓度的3-氨基苯甲酰胺对适应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0.5 ̄4.0oGyr射线照射(D1)均可诱导淋巴细胞对15Gyr射线照射的抗性,8.0cGy引起的适应性反应不明显,2.0,4.0cGy的r射线为诱导适应性反应的最适剂量。5 ̄20Gy的D2照射均可显现出D1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以15Gy照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犬放射损伤时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含量的改变,并与丙二醛(MDA)比较,探讨测定8-表氧-PGF2α对了解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价值以及SOD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60Coγ射线照射18只成年杂种犬,实验分低剂量SOD组,高剂量SOD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吸收剂量率为0.6Gy/d,共5天,计3.0Gy,测定照射前,照射过程中及照射后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  相似文献   

12.
CO2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CO2激光和Nd:YAG激光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疗效。方法 先以CO2激光汽化(切割)淋巴管瘤瘤体,然后将Nd:YAG激光纤维插入肿瘤基底进行照射。对60例(男34例,女26例)术 到或超过5年的患者(术后5年25例,6~10年23例,〉10年12例)进行随 ,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术时年龄1~5岁28例,6~10岁18例,11~15岁10例,16~30岁例;毛细管型淋巴瘤36例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γ射线对小鼠产生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是否有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单次照射60Coγ射线后,用狂犬疫苗全程免疫,ELISA法测定小鼠狂犬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①5~30cGyγ射线照射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0cGy为刺激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最佳剂量;②10cGy照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峰值,而且其峰值提前出现;③10cGy照射引起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增高可持续1周。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可对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刺激作用,并可持续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63岁)接受激光治疗的原发病为血管瘤、色素瘤11例,烧伤瘢痕4例,双侧腋臭1例,前臂纹身2例,均因激光治疗后发生局部溃疡,瘢痕挛缩及增生。溃疡面最大23cm×6cm,最小1.5cm×1.5cm。治疗方法:溃疡者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70岁以上)食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993年1月-1993年3月,放射治疗高龄食管癌46例,放射剂量多在50Gy-70Gy,随访5年以上。结果:高龄食管癌伴发病多达47.8%,其中以心肺疾患居多,占37.7%,心肺疾患所致死亡占25.8%。放射治疗无直接死亡,但有2例并发症。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22.7%和1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超声热疗配合常规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评价超声热疗的疗效及与疗效有关的加热参数。材料和方法: 对17 例晚期恶性肿瘤的17 个病灶用常规放疗加超声热疗。放疗用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每次2 Gy、周5 次, 总剂量40~70 Gy。热疗在放疗后30 m in 内进行,每周加热1~2 次,每次加温时间 60 m in,6~8 次一疗程。全例病人每次加温时实测肿瘤内温度。结果:在可评价的13例中,CR 23.1% (3/13)、PR 46.2% (6/13)、NC 23.1% (3/13)、PD 7.7% ( 1/13) , 有效率(CR+ PR)为69.3% 。肿瘤中心部温度达到42.5℃以上的累积时间和总加热次数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参数。在17 例患者的 89 次加温中,副作用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使用超声热疗配合放疗,只要实现满负荷加温,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榄香烯对受照小鼠脾淋巴细胞及亚群间调节作用的保护效应和剂量范围。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铺皿法分离受60Coγ射线分次照射的小鼠脾脏L3,T4,Lyt2和B细胞,分别测定榄香烯对以上三种亚群细胞和L3,T4,Lyt2对B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同时测定SOD活力和LPO含量。结果榄香烯提高了受照2.5Gy(0.5Gy×5d)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抗性,增强了L3T4对B细胞的辅助调节作用,提高了脾脏SOD活力和降低LPO含量。而对受照4Gy(0.8Gy×5d)和5Gy(0.5Gy×10d)组没有观察到这种效应。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榄香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靶分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鸟氨酸脱羧酶(ODC)是聚胺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本实验观察持续低剂量率137 Csγ射线照射对大鼠脾、胸腺和肺ODC活性的影响。方法:①选用雄性50日龄Wistar大鼠,分别在照射后8、15、45、90和150天处死。②用137 Csγ射线照射,剂量率分别为1.1、2.1和12.9cGy/d,剂量范围分别为9~165cGy、17~315cGy和100~2000cGy。③经20000g离心的脾、胸腺和肺上清液通过L-[1-14C]鸟氨酸的14CO2释放检测ODC活性。结果:①1.1cGy/d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离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的突变效应。方法 用HI13 串列加速器产生的Li、C、F三种离子束以0-5~6-0 Gy 设计剂量照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突变,观察其突变效应。结果 细胞hprt 突变率( MF,无量纲) 与重离子剂量(D,Gy) 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MF=1-63×10- 5D(Li) 、MF= 8-64×10- 5D(C) 、MF= 1-33 ×10- 5D(F) ;与60Coγ射线比较,其相对生物效应依次为1-27、6-78 、1-04。此突变率与粒子注量亦呈线性正相关,三种重离子的突变截面(σm ,10- 4μm2)依次为2-61、41-5 、21-3。致突性(σm/σi,10-5) 依次为2-08、10-2、2-78。结论 细胞突变率随重离子剂量增大而上升,似有LET 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放射事故受照者血型糖蛋白A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型糖蛋白A(GPA,glycophorinAlocus)突变分析用作新的辐射生物剂量计。方法结合流式细胞分析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检测红细胞糖蛋白的变异。结果随访全国10例放射源事故受照者,4人为MN杂合体,生物剂量在146~29Gy,1人MN弱阳性。GPANO变异率与剂量线性回归曲线有显著意义,曲线斜率4153×10-6/Gy,而NN没有显著意义。结论GPA变异率剂量效应曲线二次线性拟合比一次线性好。二次线性重建远期辐射剂量高于一次模型,用原爆、切尔诺贝利、戈亚尼亚事故参数回顾剂量多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