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七氟醚异丙酚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可行性 ,探讨此过程中数量化脑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30例择期手术患者 ,静注异丙酚 1~ 2mg·kg- 1 ,并吸入七氟醚一段时间后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 2′各时点BIS、SEF、SBP、DBP、MAP、HR及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气管插管顺利 ,所需时间为 (13 6± 3 8)min ,诱导后BIS、SEF、SBP、DBP、MAP显著下降 ,HR下降不明显 ,气管插管时BIS、SEF、SBP、DBP、MAP、HR显著升高 ;诱导时出现轻微肢动 3例、咳嗽 1例、喉痉挛 1例。结论 :七氟醚异丙酚联合可用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并可减少七氟醚刺激所致并发症 ,还可显著抑制病人脑电活动及降低血压 ,但不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所致心血管及脑电兴奋作用 ,BIS、SEF可间接反映其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7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诱导与维持,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吸七氟醚/异丙酚5 min后、插管时、插管5 min后、气腹时、放气腹时、拔管后的收缩压(SBP)、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情况并进行比较;比较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止痛时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麻醉剂诱导后,七氟醚试验组在麻醉5 min及插管时HR、MAP指标与手术前比较均有微小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丙酚对照组麻醉5 min后HR、MAP显著下降,插管时迅速回升;插管5 min后又逐渐回降,不同手术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试验组在插管时、插管5 min后、气腹时、放气腹时、拔管5 min后SBP、HR和MAP均低于异丙酚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 O2指标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更小,麻醉维持更稳定,且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安全实用的吸入麻醉方法,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全麻诱导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病人70例,ASAⅠ级至Ⅲ级,年龄22~69岁,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5例,其中七氟醚组(S组)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异丙酚组(P组)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入10μg/kg芬太尼。病人入室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2、3min的BP和HR以及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即刻两组BP均下降,S组HR减慢(P0.01);插管后1minP组BP下降(P0.01);插管后3min,P组HR较S组快(P0.05)。结论七氟醚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期对心血管抑制的效应.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麻黄碱组),每组40例.两组均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静脉注射诱导.B组在异丙酚加入麻黄碱0.1~0.12 mg/kg.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3、5 min的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A组在诱导后SBP、DBP和MAP显著下降(P<0.01),气管内插管后5 min SBP、DBP和MAP又再次下降(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后仅轻度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内插管后即刻SBP、DBP和MA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和MAP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诱导后HR稍减慢,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碱与异丙酚混合注射可有效的减轻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5.
七氟醚与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对病人血压和心率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以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55作为麻醉深度监测指标,探讨七氟醚和异丙酚诱导对病人气管插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七氟醚、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麻醉.观察3组病人气管插管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气管插管即刻Ⅰ、Ⅱ组HR明显加快(F=18.84~23.17,q=7.93~7.98,P<0.05),插管后各组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3组病人血压在气管插管前均降至最低(F=9.76~18.47,q=8.07~13.21,P<0.01),气管插管后有所上升,插管后1~2 min时达高峰(q=4.36~6.75,P<0.05),7 min后渐回到插管前水平(P>0.05).3组间比较,气管插管后1 min,Ⅱ组SBP、DBP、MAP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7.86~21.30,q=5.41~8.57,P<0.01);而Ⅰ、Ⅲ组间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相比,能使病人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更加平稳,更适用于临床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年龄20~60岁和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组(S组,n=21)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M组,n=20),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Shikani喉镜或Macintosh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 min内的血压、心率(HR)和二重指数(RPP)变化,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血压和RPP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均<0.05),气管插管后的血压、HR和RPP则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后(P均<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的HR明显升高(P均<0.05),且均持续约3 min.在插入气管导管后即刻,M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和外周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S组患者(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M组,患者观察期和气管插管完成后HR出现最大值的时间较SBP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明显后延(P均<0.05);与M组比较,S组患者观察期和气管插管完成后出现SBP最大值的时间明显后延(P均<0.05).两组患者观察期SBP大于、小于基础值30%,HR大于、小于基础值30%及RPP大于22 000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ikani喉镜正中入路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轻于Macintosh直接喉镜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三种麻醉诱导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分别使用异丙酚、七氟醚和异丙酚联合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级,高血压病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三组,异丙酚组,七氟醚、七氟醚和异丙酚联合组,每组34例。三组分别采用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联合七氟醚诱导。观察三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和诱导前(T0)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下降,而诱导后(T1)和插管后(T2)比较,SBP和DBP均呈显著性上升(P0.05)。异丙酚组插管后(T2)SBP和DBP与诱导前(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插管后(T2)SBP和DBP与诱导前(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插管后(T2)SBP和DBP与诱导前(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诱导后的血压下降,异丙酚组较七氟醚组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与联合组相比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血压上升,七氟醚组较异丙酚组血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较联合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较联合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七氟醚、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诱导,异丙酚联合七氟醚对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平稳作用优于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输平衡液减轻异丙酚麻醉诱导时心血管抑制反应。方法:4 0例择期全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平衡液组(P组) ,每组各2 0例。平衡液组在诱导前经颈内静脉15分钟内注入平衡液10ml/kg。两组均用异丙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静脉注射诱导。两组分别记录入手术室时的基础值、诱导前、用异丙酚后1、2分钟、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5分钟时的HR、SBP、DBP及CVP变化。结果:对照组SBP、DBP、HR、CVP在给异丙酚1min、2min后下降,插管后SBP、DBP、HR升高(P <0 .0 5 )。P组CVP在给异丙酚1min、2min后升高,插管即刻SBP升高(P <0 .0 5 )。组间比较P组在给异丙酚1min、2min后SBP、DBP、CVP要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插管后3min、5min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诱导前预输平衡液能明显减轻异丙酚麻醉诱导时心血管的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血糖及皮质醇在诱导前后的变化。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SBP、DBP差异明显(P〈0.05),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较插管前即刻显著升高(P〈O.05,P〈0.01),异丙酚组HR在插管前即刻明显降低,而在插管后3min则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诱导后异丙酚组明显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血糖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循环、内分泌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静脉诱导平稳,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静脉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氟醚与异丙酚对下腹部手术围术期麻醉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需进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进行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以及异丙酚微泵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麻醉后血糖以及皮质醇浓度均有升高,异氟醚组升高尤其明显(P0.05);在MAP、HR方面,异丙酚组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氟醚组在麻醉后10 min出现较明显降低(P0.05);麻醉后,异氟醚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异丙酚组仅全血高切黏度降低(P0.05)。结论:经临床对比研究分析可见,采用异丙酚麻醉药物对下腹部手术进行麻醉其对应激反应的控制明显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防垂体后叶素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 年1 月- 2017 年5 月收治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60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全凭静脉麻醉(TIVA)组, 每组30 例。两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七氟醚组吸入七氟醚并用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维持;TIVA 组以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维持,记录两组患者子宫肌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前(T0),以及注射后0.5(T1)、1.0 (T2)、2.0(T3)、3.0(T4)、5.0(T5)、10.0(T6)、20.0(T7)和30.0 min(T8)的心率(HR)、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皮质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出血量。结果 七 氟醚组患者T1 时的HR 高于T0(P <0.05)。TIVA 组患者T5、T6、T7、T8 时的HR 低于T0(P <0.05),SBP、 DBP 高于T0(P <0.05)。七氟醚组T8 时的HR 低于T0(P <0.05),但高于TIVA 组(P <0.05)。七氟醚组T1 时的SBP、DBP 低于T0(P <0.05),T7、T8 时的SBP、DBP 高于T0(P <0.05)。七氟醚组T8 时的SBP、DBP 低于TIVA 组(P <0.05)。两组患者T3、T4、T5、T6、T7、T8 时的皮质醇水平高于T0(P <0.05)。七氟醚组 T5、T6、T7、T8 时的皮质醇水平低于TIVA 组(P <0.05)。七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TIVA 组(P <0.05)。 七氟醚组患者出血量少于TIVA 组(P <0.05)。结论 七氟醚能有效预防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与TIVA 比较,七氟醚能减小血压升高幅度,减轻应激反应,缩短苏醒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和合适剂量。方法ASAⅠ-Ⅱ级,全麻下行直肠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瑞芬太尼剂量不同分为三组:1μg/kg(I组)、2μg/kg(Ⅱ组)、3μg/kg(Ⅲ组);各组麻醉诱导用药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胺0.1mg/Kg、瑞芬太尼1μg/kg(Ⅰ组)、2μg/kg(Ⅱ组)、3μg/kg(Ⅲ组)后,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诱导前、诱导后2分钟、导管插入后1、2、3、4、5分钟的血压(SBP、DBP、MAP)和心率(HR)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在气管插管后1分、2分SBP、DBP、MAP、HR均显著增高(p<0.05),而诱导后2分,插管后3分、4分、5分变化不明显(p>0.05)。Ⅱ组在插管后1分、2分、3分、4分SBP、DBP、MAP、HR均没有显著变化,在插管后5分钟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Ⅲ组在插管后3分、4分、5分SBP、DBP、MAP、HR均显著下降,组间相比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在Ⅲ组中有6名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4名患者出现心率小于50次/分。结论Ⅱ组、Ⅲ组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但2μg/kg瑞芬太尼为合适剂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72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6例。全部患者采用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 μg/ml)、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吸入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于麻醉前(T1)、切皮时(T2)、术毕(T3)、拔管时(T4),对比2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BIS值)水平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拔管后疼痛情况;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2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呼吸抑制)发生情况。 结果 在T2、T3时,2组患者SBP、DBP、MAP、HR、BIS值均显著低于T1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SBP、DBP、MAP、HR、BIS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 vs.13.8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苏醒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上虞市人民医院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实验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1)、插入喉镜时(T2)、插入喉镜后5 min(T3)及拔除喉镜后1 min(T4)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1时HR、SBP、DB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T3、T4时HR、SBP、DBP、SpO2与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时HR、SBP、DBP、SpO2与T1时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2、T3、T4时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Sp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丙泊酚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先天腭裂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麻醉维持:Ⅰ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Ⅱ组采用吸入七氟醚,同时也靶控输注丙泊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结束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分钟(T4)、拔管后1分钟(T5)几个时点,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在麻醉诱导后的SBP、DBP、HR下降明显,I组气管拔管后1分钟HR变化显著高于Ⅱ组,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Ⅰ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满意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Proseal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喉罩组(A组,n=20);靶控输注喉罩组(B组,n=20)。记录诱导前(T0)、置喉罩即刻(T1)、切皮(T2)、术中取胆囊(T3)、缝皮(T4)、拔喉罩即刻(T5)HR、SBP;诱导时间;PACU滞留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各时段HR、SBP均较平稳;组内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A组PACU滞留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roseal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诱导迅速,操作简便,插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低,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浆中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A2 (TXA2 )的影响。 方法  12~ 14周 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A组 (对照组 ,注射 0 .9%生理盐水 ) ;B组 (低剂量异丙酚 )和 C组 (高剂量异丙酚 )静注异丙酚 5 mg/ kg诱导麻醉后分别静脉持续 30 min注入异丙酚 30 ,6 0 mg· kg- 1 · h- 1 ,总容量均相同。记录不同时间的收缩压 (SBP)、平均动脉压 (MAP)、舒张压 (DBP)、心率 (HR)及呼吸 ,测定血浆 NO、ET、PGI2 、TXA2 的含量。 结果  (1)血流动力学改变 :组内比较 ,B组血压、心率变化不显著 (P>0 .0 5 ) ;C组随时间的延长 ,SBP、MAP、DBP、HR均下降 ,尤以 30 min为著 (P<0 .0 5或 P<0 .0 1)。组间与 A组比较 :各组基础值无差异 ;B组仅在 2 min、10 m in时 HR下降 (P<0 .0 5 ) ;而 C组 SBP、MAP、DBP、HR均下降 (P<0 .0 5或 P<0 .0 1) ,且 HR随时间的延长与 A组的差异明显增加 ,30 m in时 P<0 .0 0 1。 (2 )两组血浆中NO、PGI2 增高 ,ET、TXA2 下降 ,NO/ ET及 PGI2 / TXA2 的比例增高 ,C组改变显著。 结论 异丙酚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促进 NO、PGI2 的释放 ,抑制 ET、TXA2 的释放。NO/ ET,PGI2 / TXA2 的失衡与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拟行单纯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n=30),S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0μg/mL);R组: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0μg/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5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是指患者自动性睁眼和指令性恢复)、术后24 h恶心呕吐(24 h PONV)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24 h PONV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P〈0.05)。结论对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术后苏醒安全迅速,但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牛学功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10,32(8):627-62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变化在小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眼科手术小儿患者26例,年龄3~12岁,ASAⅠ~Ⅱ级。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可弯喉罩,术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吸入七氟醚,静脉泵注0.1~0.2μg/(kg·min)瑞芬太尼,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入喉罩后即刻(T2)、呼末七氟醚浓度1%(T3)、1.5%(T4)、2%(T5)、2.5%(T6)及苏醒时(T7)的HR、BP、BIS、CSI值。结果与T0相比,T1、T2时BIS、CSI、MAP均显著降低(P〈0.05),而HR无明显变化。T1、T2时CSI显著高于同时点的BIS值(P〈0.05)。术中BIS和CSI随七氟醚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与七氟醚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0.90(P〈0.01),而MAP、HR相关系数为-0.56、-0.42。T7时CSI值显著高于BIS值(P〈0.05)。结论随七氟醚浓度增加,小儿的BIS与CSI值均逐渐降低,与七氟醚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BIS相比,CSI在深麻醉时数值下降趋缓,而苏醒期回升速度较快。两者性能均优于HR和B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消除异丙酚诱导时心血管抑制作用 ,探讨一种较为安全、合理的麻醉诱剂药物配伍。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ASAI~Ⅱ级、非心脏手术的全麻患者。采用氯胺酮 (1mg/kg)、异丙酚 (1.5~ 2 .0mg/kg)、芬太尼 (4μg/kg)、琥珀胆碱 (2 .0mg/kg)诱导 ,行气管插管 ,观察其心血管反应。结果 :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 1、2、3min ,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将小剂量的氯胺酮和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应用 ,既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 ,又能减轻异丙酚单独用于诱导时心血管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