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3-二(二苯基膦)丙烷二氯化镍(Ⅱ)作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了2,2′-二噻吩与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和2,5-二甲基-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的共轭交替共聚物:聚(N,N′-对苯醌二亚胺-2,2′-二噻吩)和聚(2,5-二甲基-N,N′-对苯醌二亚胺-2,2′-二噻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对这2种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共聚物分别在263、315、410、261、321、403 nm处出现了紫外吸收峰,对苯二胺上的甲基对共聚物电化学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双酚F(BPF)和双酚F二酐(BPFDA),用BPFDA分别和间苯二胺(m-PDA)、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1,4(4-氨基苯氧基)苯(TPEQ)反应,得到了3种双酚F型聚酰亚胺,分别对其结构、溶解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比浓对数黏度为0.5~0.6 dL/g,具有比较高的分子量,同时都具备很好的溶解性,不仅溶于极性非质子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也溶于  相似文献   

3.
在金属配合物的存在下,通过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与1,4-二炔基-2,5-二(烷氧基)苯共聚,得到了一系列新型交替共聚物聚[N,N′-对苯醌二亚胺-1,4-二炔基-2,5-二(烷氧基)苯](PAn-PPE)。采用FT-IR、1H-NMR、GPC、XRD、UV-Vis、PL、TGA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四氢呋喃和三氟乙酸溶液中,此类共聚物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约为440 nm和490 nm;其荧光激发峰为450 nm,相应的发射峰为475 nm;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2,5-二甲基对苯二胺和对苯二胺为原料,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氧化合成了2,5-二甲基-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和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后,采用金属催化法合成了前述单体与2,1,3-苯并硒二唑的交替共聚物,其产率分别为45.0%,49.4%。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共聚物都分别在338,462 nm和338,392 nm处出现了吸收峰,都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对这两种聚合物进行了碘掺杂,并对其掺杂后的电化学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Schiff-base 法合成了侧链含席夫碱的新型噻吩单体2,5-二溴-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用Ni(Ⅱ)催化剂[二氯-1,3双(二苯基磷)丙烷基镍(Ⅱ)]合成了新型共轭共聚物聚[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共3丁基噻吩](共聚物Ⅰ)和聚[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共吡啶](共聚物Ⅱ)。采用FTIR、1H\|NMR对2种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PL、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在氯仿溶液中发黄绿光,共聚物Ⅰ和共聚物Ⅱ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40 nm和516 nm,该类共聚物均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3,3′-二氨基联苯二胺(DAB)、2,3,5,6-四氨基吡啶(TAP)盐酸盐和4,4′-二羧基二苯醚(DCDPE)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分析(TGA)以及电子拉力机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反应中,当TAP在两种胺类单体中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1、0.2、0.3时,30 ℃的特性黏度对应为0.806、0.816、1.028 dL/g。共聚物在N,N-二甲基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2-吡咯烷酮(NMP)等极性溶剂和浓H2SO4中有良好的溶解性。3种单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共聚产物,产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Stille 耦合反应合成了新型单体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溴化后与不同长链烷氧基侧链的对苯撑乙炔共聚,合成了聚[2,5-二(辛氧基)1,4-苯撑乙炔撑-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PⅠ)和聚[2,5-二(十二烷氧基)-1,4-苯撑乙炔撑-5,8-二(呋喃基)萘基喹喔啉(PⅡ)。通过FT-IR、1H-NMR等手段对单体和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聚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单体和共聚物PⅠ、PⅡ在长波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分别为435、418、423 nm,相应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为551、589、579 nm。2种共聚物均在1.54 V处出现氧化峰,无相应的还原峰。  相似文献   

8.
通过亲核缩聚反应由酚酞、4,4′-二氟二苯酮和2,6′-二氯苯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腈基含量的无定型聚芳醚腈酮共聚物。通过FT-IR、1H-NMR、13C-NMR、DSC、TGA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表明:随着腈基含量的提高,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在马口铁板上的附着力逐渐提高;该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成膜性,聚合物涂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α-氯代丙酸乙酯(ECP)为引发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引发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调节聚合反应时间得到了端基为氯原子,数均分子量为1.8×103~6.4×103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Cl)大分子引发剂。采用合成的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化合物(Me6[14]aneN4)为配体,使PtBMA-Cl引发4-乙烯吡啶(4VP)进行ATRP反应,得到了PtBMA-b-P4VP两嵌段共聚物,可使P4VP的收率达到60%。通过对PtBMA-b-P4VP的不同链段进行季铵化和水解反应,得到了聚甲基丙烯酸-b-季铵化聚4-乙烯吡啶(PMAA-b-QPVPB)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所得嵌段共聚物的结构明确,可将PtBMA与P4VP的链段长度之比调整在1∶0.5~1∶1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锌螯合剂多吡啶配体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MBL)抗生素耐药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检测的住院患者β-内酰胺类耐药肠杆菌感染阳性的痰液标本35份,并分离3种产MBL临床菌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肺炎克雷伯菌、产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嗜麦芽葡萄球菌和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VIM)梭状芽孢杆菌。利用乙二胺骨架设计合成锌配体:N,N′-二(2-吡啶甲基)-乙二胺(Bispicen)、N,N,N′-三(2-吡啶甲基)-乙二胺(Trispicen)、N,N′-二(2-吡啶甲基)-乙二胺-N′-乙酸(BispicenA)、N,N,N′-三(2-吡啶甲基)-乙二胺-N′-乙酸(TrispicenA)和N,N,N′-三(2-吡啶甲基)-乙二胺-N′-乙酰-D-丙氨酰-D-丙氨酰-D-丙氨酸甲酯(TrispicenDAla)。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锌配体的稳定常数(K);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检测TrispicenA与Zn2+的络合作用;黄酰罗丹明B(SRB...  相似文献   

11.
以2,2-二硫二吡啶,2 巯基乙醇为原料,醋酸为催化剂,合成了2-羟乙基-二硫吡啶(PⅠ)。以PⅠ、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PⅡ)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新的可逆加成 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链转移剂4-氰基-4-(硫代苯甲酰)戊酸-2-二硫吡啶乙酯(PⅢ)。以PⅢ为RAFT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RAFT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用1H-NMR分析了链转移剂的的分子结构,用GPC测得PMMA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能用于巯基点击化学的二硫吡啶基团被接到PⅡ的末端,成功制备了一种具备巯基点击化学功能的二硫代酯RAFT链转移剂(PⅢ),利用PⅢ,通过RAFT聚合制备了分子量分布狭窄的PMMA聚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作为催化剂,通过Stille 偶联反应,2-二异丙基氨基-4,6-二氯均三嗪分别与2,5-二(三丁基锡)噻吩和2,5-二(三丁基锡)-3,4-乙撑二氧噻吩共聚合成了含2-二异丙基氨基均三嗪的两种新型π-共轭聚合物聚(2-异丙基氨基三嗪噻吩)(P1)和聚(2-异丙基氨基三嗪3,4-乙撑二氧噻吩)(P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 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循环伏安(CV)、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P1、P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聚合物P1、P2都有一定的结晶性,在氯仿、四氢呋喃、三氟乙酸等常用有机溶剂里有一定的溶解性。P1、P2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出现在354 nm和374 nm处。 在CHCl3溶液中,P1与P2的最大发射峰分别出现在454 nm和442 nm处; P1和P1薄膜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为513 nm和493 nm。与P2相比,P1在 0~-1.8 V出现明显的n-掺杂峰。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新单体5, 8-二(5′-溴3, 4-乙撑二氧噻基)-萘基喹喔啉,并通过Sonogashira偶合反应将此单体与带有不同长链烷氧基的对苯乙炔进行交替共聚,得到了聚[(2, 5-二庚氧基1, 4-苯撑)乙炔撑5, 8-二(3, 4-乙撑二氧噻基)-萘基喹喔啉-(PI)和聚[(2, 5-二十二烷氧基-1, 4-苯撑)乙炔撑-5, 8-二(3, 4-乙撑二氧噻基)萘基喹喔啉](PII)。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和热重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PI和PII有相似的光学特性,均在490 nm处出现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在613 nm处出现荧光最大发射峰;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较好;在-1.0~2.0 V出现电致变色现象,颜色由红色变为深蓝色。  相似文献   

14.
在二价镍配合物催化剂存在下,用3,6-二氯哒嗪与3-庚烷基-2,5-二溴噻吩格氏试剂共聚合成了哒嗪与烷基噻吩共聚物,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所得共聚物的收率为75%,而且溶解于DM F、DM SO、CHC l3等普通溶剂中。共聚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 is)中在405 nm处观察到最大吸收峰。用荧光光谱(PL)和热重分析(TGA)对所得聚合物的荧光特性和热稳定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界面聚合法合成了聚联苯胺、聚二苯胺以及联苯二胺与二苯胺的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聚合法合成的聚联苯胺呈现微米级棒状分布,随着共聚物中二苯胺结构单元的增加,棒状结构消失,聚合物趋于颗粒状分布;共聚后聚合物的共轭程度下降,但其结晶性与电化学行为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当共聚物中联苯胺与二苯胺的单体摩尔比为1/2时,共聚物电化学行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制成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纳米复合物.用1 H-NMR、FT-IR和XRD对该材料进行了谱学表征,用MTT、划痕实验和伊红-苏木精染色实验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并用凝胶电泳实验、粒径和表面电势的测定及携带siRNA的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初步研究了聚合物的siRNA压缩能力与携带能力.结果:合成了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且雷公藤内酯的接入率为10%(w/w).聚合物在N/P为5时具有较好的siRNA压缩能力,形成粒径约为(300±15)nm和表面电荷为(8±2.5)mV的微粒,细胞毒性实验、划痕实验及HE染色实验表明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毒性降低,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胞转移能力,能有效携带siRNA并进入细胞中.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可在体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可携带siRNA进入细胞内部,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药物协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以四(三苯基磷)钯(Pd(PPh3)4)和CuI为催化剂,在二异丙胺和四氢呋喃溶液中,采用宽能带的1,4-二乙炔基-2,5-二(十二烷氧基)苯(PE)和窄能带的4,7-双(5′-溴-2′-呋喃)-2,1,3-苯并噻二唑(FBT)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芳炔。长链烷氧基的存在使得此类聚合物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通过对上述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及循环伏安等基本性能进行探讨可知,随着共聚物中FB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薄膜的吸收起始波长及荧光发射波长均有明显的红移。聚合物薄膜的最大发射峰位于600~650 nm,聚合物中的能量能有效地由PE单元转移到FBT单元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在1,3-双(二苯基膦)丙烷二氯化镍(Ⅱ)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了2,5-二甲基对苯醌二亚胺与不同碳数的碘代烷氧基苯的3种共聚物。通过FT-IR、1H-NMR、UV-Vis、循环伏安(CV)、XRD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共聚物在三氟乙酸(TFA)溶液中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517、576、651 nm处;该类共聚物均在-0.2~0.8 V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共聚物的规整度较高,衍射峰的位置在19.6°~23.5°。  相似文献   

19.
用制得的大体积双侧基3,5-二胺基-N(N′,N′-正二丁基甲酰胺基苯基)-苯甲酰胺(DAPDM),与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DMMDA)、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采用一步法共缩聚制得聚酰亚胺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对该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对其溶解性、热稳定性、预倾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聚酰亚胺可溶于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溶剂,溶解性良好,并且聚酰亚胺膜具有2.8°的预倾角。  相似文献   

20.
联苯二胺,3,3′-二甲基联苯二胺在二价镍配合物存在下,直接与2,5-二溴噻吩的格氏(Grignard)试剂共聚,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所得联苯二胺与噻吩共聚物、3,3′-二甲基联苯二胺与噻吩共聚物的收率分别为63.4%和70.8%。在25℃测得的特性粘度分别为O.75dL/g和O.67dL/g。聚合物的循环伏安测定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每种聚合物均在O~O.8V之问出现两对氧化一还原峰。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别在415nm和4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