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入院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情况。结果 72例患者经DSA检查及手术中共发现81个动脉瘤。CT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79个,其中破裂动脉瘤71个、未破裂动脉瘤8个,其检出敏感性97.5%(79/81);漏诊颈内动脉床突旁的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和椎动脉破裂的夹层动脉瘤各1个。CTA提供的动脉瘤瘤径、动脉瘤深径以及动脉瘤最大径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在动脉瘤的指向、瘤颈部位、毗邻血管显示方面良好,尤其显示动脉瘤与骨结构的空间关系上优于DSA。结论 CTA是一种快捷、无创的脑血管检查方法,能迅速提供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确切信息,对动脉瘤的夹闭或栓塞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对34例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4例35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结果成功栓塞34例35个动脉瘤,33例痊愈,1例未成功,无1死亡.栓塞程度:100%栓塞34个,95%栓塞1个.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动脉瘤未破裂、5例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隙出血),动脉瘤直径4~16mm,均接受Jostent覆膜支架治疗。结果共计植入9枚Jostent覆膜支架,均获技术成功,支架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且释放后动脉瘤颈即刻覆盖完全,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血流通畅,达到即刻影像学满意效果。随访9~24个月,5例患者(2例颈内动脉、3例椎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颈内动脉支架段血流通畅、无狭窄(2例),椎动脉支架段血管呈无症状性闭塞(2例)或支架内轻度狭窄(1例),动脉瘤均未显影;其余4例未行脑血管造影患者门诊随访。9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无一例死亡或永久性病残。结论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宽颈大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梭形或夹层动脉瘤疗效较好,值得在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由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的潜在危险,且SAH后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而目前所采取的干预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与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出血的危险性和治疗的风险进行综述,希望能提出较佳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处理策略。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SAH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较大。Juvela[1]通过平均19.7…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前大多无临床症状,一旦破裂出血,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许多动脉瘤破裂患者在等待检查过程中,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脑积水等原因,影响了患者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如何快速诊断动脉瘤并予以手术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具备快速、无创、诊断率高等特点,为开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对其应早期诊断尽快治疗,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方法通过用兔建立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理,并结合临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DSA造影影像分析及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时所见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其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与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1)GDC只能进入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剂滞留,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完全消失;(2)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消失,随访造影动脉瘤消失;(3)GDC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  相似文献   

7.
约85%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目前普遍采用DSA做为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的血管检查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倍受关注,它甚至能发现一些DSA所未能显示的微小动脉瘤~([2]).本文拟初步探讨320排CT的血管造影及其动态影像、全脑灌注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6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破裂出血41例,未破裂出血8例).根据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认动脉瘤后,48例采用经翼点入路,1例采用经纵裂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预后.结果 根据GOS评分,41例破裂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Ⅲ级28例,其中26例(93%)取得良好预后,重度残疾2例(7%);Hunt-Hess分级Ⅳ级13例,其中7例(54%)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度残疾3例(23%),植物生存1例(8%),死亡2例(15%).未破裂动脉瘤8例,均取得良好预后(100%).结论 破裂动脉瘤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Ⅲ级者预后良好,而Ⅳ级以上病死率和伤残率仍较高;未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未破裂颅内动脉瘤58例,全部病人经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可分为三类(1)症状性动脉瘤32例;(2)偶然性动脉瘤7例;(3)多发性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19例.采用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或观察三种方式处理.结果手术夹闭治疗20例,出院时优良者14例(70.0%);血管内治疗28例,出院时优良者26例(92.9%);二组病人治疗优良率经x2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随访观察处理11例,无变化10例,再出血1例.结论医生应根据UIAs的自然病程,揣度手术或介入的难度和自身能力来确定选择观察、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01—2016-06 78例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2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51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中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发生弹簧圈逃逸,未出现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致密栓塞70例(89.74%),非致密填塞8例(10.26%);按照GOS评分评估,恢复良好59例(75.64%),轻度残废15例(19.23%),重度残废3例(3.8%),死亡1例(1.28%)。65例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6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有瘤颈残留但动脉瘤无变化,1例复发再次介入治疗。结论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通过采取相应的介入操作技巧,选择血管内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