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刺结合火罐疗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经针刺结合火罐疗法治疗后疼痛指数的变化及其干预效果,并与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疗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康复医学科2003—03/10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7例,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①治疗组选取腰部夹脊穴、膀胱经穴3~5穴,结合委中穴,用5.0cm30号不锈钢毫针刺入穴位1寸左右,以酸、胀、重得气为度。留针30min,其间运针一两次;出针后用玻璃火罐4~6个拔腰部阿是穴,留罐20min。针刺、拔罐疗法1次/d,共治疗20d。②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对腰部进行治疗,1次/d,20min/次,共治疗20d。在治疗前后分别行疼痛指数(0~10代表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评定,在治疗后行干预效果评定。显著好转为腰酸、腰痛消失,无晨间痛,可以从事普通工作及家务劳动;好转为腰酸、腰痛及晨间痛明显减轻,或其中1项症状消失;无效为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结果:6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88&;#177;2.07,4.03&;#177;2.16);(7.00&;#177;1.79,6.82&;#177;1.89);(t=10.72,9.27,P〈0.01)1。②治疗后的干预效果比较:治疗组34例患者治疗后显著好转、好转及无效分别为19,12和3例;对照组33例患者分别为8,19和6例,治疗组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X^2=7.05,P〈0.05)。结论:针刺结合火罐疗法及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治疗均能减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但针刺结合火罐疗法的干预效果更优。针刺结合拔罐疗法能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促进腰肌劳损病灶尽快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2.
刘军  赵煜  曾蓉  Joao  KenedyO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135-136
目的:观察梅花针加罐治疗对非洲膝关节肿痛患者症状、体征、行走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①选择2002—08/2004—04几内亚比绍国家医院(西玛门德氏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109例。随机将109例患者分为3组:梅花针组34例,针刺组38例,药物组37例;年龄18~78岁。均为膝关节有明显肿胀和压痛、影响患者行走功能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者。(2)梅花针组:梅花针扣刺,直径2.0~2.5cm,刺出点状出血后以出血中心为轴心拔火罐,拔罐10min后,取下火罐。梅花针加罐治疗后,再施围针针刺,以不锈钢针在膝关节肿胀明显丰满部围针针,呈正三角形,留针20min。同时进行悬灸梅花针叩刺处及关节压痛处,以艾灸条两支,点燃悬灸梅花针口刺处及关节压痛处20min,以皮肤红灼为度。针刺组:治疗采用围针针刺,以不锈钢针在膝关节肿胀明显丰满部围针针,呈正三角形,留针20min。同时进行悬灸梅花针叩刺处及关节压痛处20min,以皮肤红灼为度。药物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g/次,3次/d:均观察5d,前两组治疗1次/d。(3)于患者治疗前后测量膝围,采用10cm目视模拟标尺法评定关节活动痛(目测疼痛分数尺为一条10cm的水平线,左端标记为无痛,右端为最痛,2.5cm处标记为轻微疼痛,5em为中度疼痛,7.5cm处标记为重度疼痛),用电子秒表测定患者尽最大努力行走15m距离的行走时间。④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70%;有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50%~69%;好转: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20%~49%;无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20%。(5)治疗前后计量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问计量指标比较采用成组方差分析,组问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纳入膝关节肿痛患者109例,失访8例,101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各组患者膝围、关节活动痛评分、15m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膝围、关节活动痛评分、15m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6.64,P〈0.05~0.01)。梅花针组治疗前后膝围、关节活动痛评分、15m行走时问差值与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34~10.0949,P〈0.05~0.01)。②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4,P〈O.05):结论:①梅花针加罐治疗可改善膝关节肿痛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提高行走能力。②梅花针加罐治疗膝关节肿痛疗效可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浮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2)和常规针刺组(n=38)。治疗组患者采用浮针+委中放血治疗,常规针刺组患者采用经络辨证,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效果亦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运用浮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的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①选择2002—02/2005—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26~62岁;〈40岁18例,40-50岁20例,〉50岁15例。病程〈1年20例,1-3年22例。〉3年11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②均以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取颈夹脊穴、阿是穴、风池、天柱、大椎、脾俞、胃俞。进针1寸左右。用G6805电针仪分别连接颈夹脊穴、风池、天柱、胃俞,连续波刺激30min。待出针后,涂凡士林于背部,将火罐吸附于大杼穴,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往返推动,上至大杼穴,下到大肠俞,律复3次后将火罐停留于一侧胃俞穴上。用小罐吸附在大椎穴上,向后发际推动,往复3次。将罐吸附于大椎穴上。留罐15rain。针刺和走罐治疗同时进行,隔日治疗1次,9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问休息2d,进行5个疗程。③疗效判定标准:恢复正常:颈椎病及诸伴随的胃肠道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正常或有改善,1年未复发或复发经冶仍有效者;有效:颈椎病及诸伴随胃肠道症状与体征有改善,辅助检查改善不明显者;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改变不明显或中断治疗者。④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颈胃综合征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53例颈胃综合征患者经5个疗程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47/53)。(参年龄〈40岁的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50岁者[15例(83%),6例(4%),P〈0.05。]②病程〈1年颈胃综合征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多于病程〉3年者[16例(80%),4例(36%),P〈0.051。 结论:针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颈胃综合征效果好,总有效率可达到89%;疗效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成电针组(n=30)、温针组(n=30)和普通针刺组(n=30),分别采用电针、温针及普通针刺治疗,共20次。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JOA评分显著提高(P<0.001),电针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 3种针灸方法均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有很好治疗作用,其中电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经针刺结合火罐疗法治疗后疼痛指数的变化及其干预效果,并与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疗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康复医学科2003-03/10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7例,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①治疗组选取腰部夹脊穴、膀胱经穴3~5穴,结合委中穴,用5.0cm30号不锈钢毫针刺入穴位1寸左右,以酸、胀、重得气为度。留针30min,其间运针一两次;出针后用玻璃火罐4~6个拔腰部阿是穴,留罐20min。针刺、拔罐疗法1次/d,共治疗20d。②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对腰部进行治疗,1次/d,20min/次,共治疗20d。在治疗前后分别行疼痛指数(0~10代表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评定,在治疗后行干预效果评定。显著好转为腰酸、腰痛消失,无晨间痛,可以从事普通工作及家务劳动;好转为腰酸、腰痛及晨间痛明显减轻,或其中1项症状消失;无效为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结果:6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犤(2.88±2.07,4.03±2.16);(7.00±1.79,6.82±1.89);(t=10.72,9.27,P<0.01)犦。②治疗后的干预效果比较:治疗组34例患者治疗后显著好转、好转及无效分别为19,12和3例;对照组33例患者分别为8,19和6例,治疗组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05,P<0.05)。结论:针刺结合火罐疗法及电脑中频结合超短波治疗均能减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但针刺结合火罐疗法的干预效果更优。针刺结合拔罐疗法能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促进腰肌劳损病灶尽快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对带状疱疹具有见效快、疗效稳定的治疗手段,将138例患者分为3组,针刺火罐组52例,超短波紫外线综合治疗组50例,紫外线治疗组36例。结果,针刺火罐组的疼痛消失时间及皮损愈合时间明显优于超短波紫外线综合组和单纯紫外线组。认为针刺火罐是带状疱疹特别是四肢、躯干部位带状疱疹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拔罐治疗软组织损伤 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拔罐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82例均为我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1d,最长1个月。左踝21例,右踝35例,腰部6例。对照组20例,一般情况与治疗组相同,经X线检查骨质无异常。方法:(1)治疗组采用针刺拔罐方法治疗,取阿是穴(扭伤局部周围,5~7穴/次)及疼痛明显部位针刺之加拔罐,患者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快速进针提插得气后,留针20min内行针2次,取针后拔上火罐,约15min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罐结合治疗胸壁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胸壁挫伤患者52例,采用随机单盲法,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组(联合组),采用针刺与刺络拔火罐结合治疗后,再口服云南白药2g,每天3次.每日针罐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单纯药物组(单纯组)仅采用口服云南白药2g,每天3次,再外敷云南白药,治疗10d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u=2.1432.P<0.05),明显缩短治愈时间(t=25.2389,t=36.0555,P<0.01)。结论:针刺与刺络拔罐结合治疗胸壁挫伤,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梅花针加罐治疗对非洲膝关节肿痛患者症状、体征、行走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①选择2002-08/2004-04几内亚比绍国家医院(西玛门德氏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109例。随机将109例患者分为3组梅花针组34例,针刺组38例,药物组37例;年龄18~78岁。均为膝关节有明显肿胀和压痛、影响患者行走功能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者。②梅花针组梅花针扣刺,直径2.0~2.5cm,刺出点状出血后以出血中心为轴心拔火罐,拔罐10m in后,取下火罐。梅花针加罐治疗后,再施围针针刺,以不锈钢针在膝关节肿胀明显丰满部围针针,呈正三角形,留针20m in。同时进行悬灸梅花针叩刺处及关节压痛处,以艾灸条两支,点燃悬灸梅花针口刺处及关节压痛处20m in,以皮肤红灼为度。针刺组治疗采用围针针刺,以不锈钢针在膝关节肿胀明显丰满部围针针,呈正三角形,留针20m in。同时进行悬灸梅花针叩刺处及关节压痛处20m in,以皮肤红灼为度。药物组给予阿斯匹林100m g/次,3次/d。均观察5d,前两组治疗1次/d。③于患者治疗前后测量膝围,采用10cm目视模拟标尺法评定关节活动痛(目测疼痛分数尺为一条10cm的水平线,左端标记为无痛,右端为最痛,2.5cm处标记为轻微疼痛,5cm为中度疼痛,7.5cm处标记为重度疼痛),用电子秒表测定患者尽最大努力行走15m距离的行走时间。④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70%;有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50%~69%;好转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20%~49%;无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膝围减小率≤20%。⑤治疗前后计量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计量指标比较采用成组方差分析,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纳入膝关节肿痛患者109例,失访8例,101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各组患者膝围、关节活动痛评分、15m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膝围、关节活动痛评分、15m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6.64,P<0.05~0.01)。梅花针组治疗前后膝围、关节活动痛评分、15m行走时间差值与针刺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34~10.0949,P<0.05~0.01)。②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4,P<0.05)。结论①梅花针加罐治疗可改善膝关节肿痛患者肿胀及疼痛程度,提高行走能力。②梅花针加罐治疗膝关节肿痛疗效可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采用针罐并手法治疗落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全组59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针罐手法组和超短波组。其中针罐手法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57,平均43.64岁;病程<24h14例,<48h10例,>48h6例。超短波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7~58岁,平均年龄44.71岁;病程<24h12例;<48h11例,>36h6例。两组病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1)针罐手法组:患者取坐位,头保持自然位,医者立其背后,先将同侧手掌放于患处轻轻按…  相似文献   

12.
针刺及刺络拔罐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宇征  于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70-170
目的 观察中医针刺及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2—02/2003—12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1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药并用组76例,药物治疗组75例。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连续治疗8周。针药并用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及刺络拔罐疗法,针刺脾俞、肾俞、华佗夹脊穴、丰隆,留针30min;取肺俞、风门穴,以三棱剑点刺皮肤,然后加火罐,令出血3~5mL为度。1次/d,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记录患者喘息发作的频率及相关的症状、体征;并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峰值呼气流速。疗效评价标准: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②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③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215;100%。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观察过程,无脱落。①治疗8周后针药并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x^=5.113,P〈0.05)。②针药并用组和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后峰值呼气流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5.384,2.852,P〈0.01),且针药并用组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t=3.012,P〈0.01)。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及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提高峰值呼气流速,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们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效果。观察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将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疗法治疗组和手法、牵引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5岁。2组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及其他合并症,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以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2版)一书诊断标准为依据。2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罹患椎间盘上位椎体患侧横突上进针刀,针体与横突背…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共30例,男18例,女12例, 年龄16~50岁,病程3d~5年。患者腰部中 段单侧或双侧疼痛,部分出现臀腿部牵涉 痛,晨起腰部酸痛不适,活动后缓解。重者 腰脊强直,行走困难,不能弯腰、久坐久立,在床上翻身困难。第3腰椎横突尖部有明显压痛,并可扪及粗硬的条索状硬结。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即压痛点处)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点刺3下,呈 形状,然后于该处用大号或中号玻璃火罐拔罐吸出瘀血,每次出血量约5~10ml,10min后起罐,用干棉球擦拭干净即可。然后行腰背部推…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其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琴  张红星 《中国康复》2007,22(6):415-416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其对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等穴治疗;药物组口服牵正散加减治疗;综合组则联合以上2种方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综合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机体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与针刺组及药物组比较,综合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与免疫球蛋白有关,针药结合治疗对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封闭组及针刀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注射针刀使针刺针刀药相结合,对照组用局部封闭注射药物治疗,针刺针刀组用电针或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封闭组及针刺针刀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6.7%。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组及针刺针刀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针刀将针刀药物结合为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高、复发率低、安全、痛苦小,是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5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27例和注射组27例,分别进行浮针治疗和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15min后、治疗2周后应用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2周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浮针治疗15min后疼痛开始显著减轻(P〈0.05),注射组在治疗2周后疼痛显著减轻(P〈0.05);与注射组比较,浮针组在治疗后15min止痛效果显著(P〈0.05);浮针和注射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均有疗效,浮针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注射组(P〈0.05)。结论浮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显著疗效,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刀、针灸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征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  王艳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60-1360
目的 运用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与常规针刺疗法配合火罐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征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肩胛上神经嵌压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常规小针刀四步进刀规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配合局部穴位火罐放血法)各32例。结果 经4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情分,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RI总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RI情绪分无差异。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和97%,较对照组的44%和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36,P&;lt;0.05)。结论 针刀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征较常规针刺配合局部火罐疗法镇痛效果好,治疗次数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穴取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中枢、委中)结合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风门、肺俞、曲垣、秉风、胛缝、局部压痛点、条索状结节)结合走罐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结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结合走罐疗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分别选取患侧前臂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干分布区域的3个点配合常规穴位针刺;训练组综合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综合组则采用2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Lindmark手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及训练组比较,综合组手功能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