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naging,HR-MRI)评价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的价值以及不稳定斑块和血管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通过HR-MRI评价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成分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收集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术前HR-MRI与术后病 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和血管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219例狭窄程度>50%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HR-MRI检查.其中102例(46.6%)存在稳定斑块,117例(53.4%)患者存在不稳定斑块;118例(53.9%)中度狭窄,101例(46.1%)重度狭窄.35例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19例(54.3%) HR-MRI显示斑块不稳定,20例(57.1%)病理学检查显示斑块不稳定,二者高度一致(κ =0.942,P<0.001).不稳定斑块组男性(P=0.007)、高脂血症(P=0.013)、吸烟(P<0.001)的患者构成比以及总胆固醇(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和空腹血糖(P=0.00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多变量logistw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odds ratio,OR)2.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8 ~ 5.04;P=0.032]、吸烟(OR 3.45,95% CI 1.67~7.14;P=0.001)和空腹血糖水平较高(OR 1.26,95% CI 1.07~1.48;P =0.006)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患者的所有资料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HR-MRI能准确评估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稳定性.性别、吸烟和空腹血糖增高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对单侧慢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单侧慢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计算出有关脑灌注参数图,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达峰时间(TTP)图。其中14例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治疗后复查MR脑灌注成像,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例I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PWI均发现病变侧脑灌注异常,表现为TTP、rMTT明显延迟,而rCBF正常轻度下降,rCBV正常或轻度增高。病变侧rMTT、TTP、rCBV、与对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无显著差异(P<0.05)。40例患者TTP、rMTT延迟累及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和分水岭区,22例仅累及分水岭区。14例患者外科或介入治疗后TTP、rMTT图灌注异常区较治疗前减小(P<0.01),病变侧TTP、rMTT值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PWI检查能够提供单侧I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受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为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3种外科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颈内动脉内膜切除2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13例,以及支架血管成形术17例。运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没有显著性降低,但存在灌注明显延迟。术后与术前对比显示,所有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明显减少,其中分水岭区恢复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仍存在灌注延迟。结论通过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3种外科治疗方法前、后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4.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类型,约占50%,年龄≥65岁人群中AD的患病率为5.4%[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胆碱酯酶药物及针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iod protein,Aβ)的修饰疗法等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或延缓疾病进程,而不能逆转疾病进程。但AD早期干预可使疾病进程推迟5年,使AD患者减少57%,因此,A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是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经颈动脉B超证实颅外段颈动脉重度狭窄90例患者,行脑CTP联合颈动脉HR-MRI检查,对结果分析、评估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颈动脉支架置入。结果:共筛查8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高危患者,其中CTP异常75例。最终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易损斑块(含纤维帽破裂、斑块内出血),行闭环自膨支架治疗,余21例患者行开环自膨支架置入,术中所有患者使用保护伞装置。手术成功率97.6%,围手术期内出现1例脑叶出血、1例下肢静脉血栓,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结论:脑CTP联合颈动脉HR-MRI可充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了解狭窄段管腔斑块成分,为颈动脉支架的选择及降低围手术期风险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分辨MRI与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方法选择经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100例,进行主动脉弓上血管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对狭窄侧颈动脉做高分辨颈动脉斑块MRI,判断颈动脉斑块类型。比较MRI对血管腔狭窄及斑块形态诊断与超声的差异。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CEMRA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的准确性为100%,明显高于超声的准确性74%。超声显示,硬斑和均匀低回声的脂质型斑块相当于MRI的AHA标准Ⅲ和Ⅶ期,较大低回声和不均质混合型斑块相当于Ⅳ~V期和Ⅵ期。结论 MRI对斑块分期更准确,可充分显示硬化斑块的形态结构,判断血管管腔狭窄程度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正常健康老年人数字工作记忆的脑加工神经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事件相关设计,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对15例正常老年人进行数字工作记忆的数据采集,数据采用AFNI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分析编码期、保持期、提取期的脑激活情况.结果 进行数字记忆工作任务时,15例正常老年人平均反应时为(1 102.4±99.3)ms,正确率为(95.2±2.5)%.数字工作记忆的编码期激活双侧中央前回、双侧梭状回、双侧枕下回、双侧小脑;保持期脑激活位于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叶、额下回及额中回、双侧壳核、双侧梭状回及右额下回也有少量激活;提取期脑激活位于双侧壳核、双侧丘脑、双侧岛叶、双侧顶下小叶、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双侧小脑.结论 左侧额叶在正常老年人脑数字工作记忆中起重要作用,其他脑区也共同参与完成数字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未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患者行CAS,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视觉保持测验(VRT)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用WHO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CAS,成功率100%。与术前颈动脉狭窄率比较,术后3个月狭窄率明显降低[(83.4±7.6)%vs(4.3±1.3)%,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MMSE评分、VRT正确计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T错误计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无症状性脑卒中复发。结论严重颈动脉狭窄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 ~ 99%)或闭塞患者脑梗死模式和机制,为个体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显示的相应MCA供血区责任病灶,根据血管检查将患者分为ICA病变组、MCA病变组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阴性组(negative results,NR)。将梗死灶分为单发和多发,前者按部位分为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梗死(pial infarct,PI)和分水岭区梗死(border-zone infarct,BZ)。结果 MCA供血区梗死灶形态分为9种;不同病变导致的梗死灶形态存在差异(x2=34.000,P=0.001)。多发性梗死病灶分布模式占所有患者的73.68%( 56/76)。ICA组PAI+ PI梗死模式显著多于NR组(17/42对1/16,x2 =6.837,P=0.009)。动脉狭窄程度与梗死灶形态亦存在一定的关联,重度ICA病变更多呈现为PAI伴PI(7/17对1/16,x2=5.475,P=0.019),而重度MCA病变则多呈PAI伴BZ(3/8对1/17,x2 =4.046,P=0.040)。结论 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大多呈现为多发梗死模式,提示卒中发病的不同机制,可能与动脉-动脉栓塞或低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为狭窄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比较。结果 2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MoCA总分明显降低[(24.23±1.47)分vs(27.88±1.51)分,P=0.001],高血压(21.3%vs65.0%)、糖尿病(17.5%vs 40.0%)、吸烟(11.3%vs 41.3%)、血脂异常(13.8%vs 62.5%)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脂血症可能促进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患者颅内血流的改变及病情的变化。方法选择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95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2例)和中年组(33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判断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搏动指数和NIHSS评分明显升高,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E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无明显变化,但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低,动脉弹性差,临床病情重。  相似文献   

16.
词语记忆量表在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词语记忆量表在区分正常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认知功能正常者108例(对照组),MCI患者105例(MCI组)及轻度AD患者57例(轻度AD组),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及词语记忆量表检查,量表内容包括词语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原词再认和新词再认,并分析各组的词语记忆得分及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及轻度AD组的词语记忆量表各项得分均降低,且延迟回忆得分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间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CI组与轻度AD组比较,延迟回忆、原词再认和新词再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对年龄和教育程度进行调整后,年龄影响第1次即刻回忆、第2次即刻回忆、延迟回忆;临床诊断影响词语记忆量表的各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词语记忆量表中的延迟回忆及延迟再认有助于MCI的早期识别以及MCI与轻度AD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LA)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TI),分析LA伴MCI患者早期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LA伴MCI患者31例(病例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7例(对照组),2组行常规头颅MRI及DTI扫描,并进行认知及心理检查,最后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组之间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右侧新纹状体、内囊前肢、额叶眶皮质及深部白质,左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及深部白质区域的F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伴MCI患者的右侧新纹状体、内囊前肢、额叶眶皮质及深部白质,左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及深部白质区域的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到损害,且这些部位的损伤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下降及泌尿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评价单侧颅外段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70%)或闭塞时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方法: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筛选出单侧颅外段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42例,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评价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证实。结果:1.与DSA比较:TCCD探测前交通动脉(AcoA)和眼动脉(O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对AcoA探测的价值最大,其次是后交通动脉(PcoA)。2.AcoA的开放与卒中的发生呈负相关。3.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搏动指数(PI)值均较健侧明显减低(P<0.05)。卒中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患侧OA的PI值明显低于健侧(P<0.05)。结论:CDFI和TCCD检测可综合分析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可靠及无创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情况,对单侧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