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高中31所,共5 385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因素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自杀的关系.结果 女生自杀意念(12.8%)、自杀计划(8.8%)及自杀行为报告率(4.8%)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多次自杀行为报告率男生(2.9%)高于女生(2.0%)(x2=4.02,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报告率越低(x2值分别为21.18,9.25,11.75,P值均<0.05).单亲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学生(P值均<0.01).家庭人均月收入0~199元和≥5000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均月收入2000~2 999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的报告率均最低(分别为8.0%,5.7%,1.6%和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母亲文化程度高、学习成绩差、家庭人均月收入过高或过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被经常故意伤害、参与打架、常感到孤独及失眠是自杀行为及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学习成绩、故意伤害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对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青少年自杀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9所全日制中学、4所职业中学和中专学校学生共2921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有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6.9%,曾计划自杀的报告率为5.9%,曾试图自杀的报告率为3.0%。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在非传统型结构的家庭中发生率较高,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受欺侮的经历以及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报告的学生。结论中学生的自杀行为与家庭结构、受欺侮经历以及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有关。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中学校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51所学校,组织10758名学生集体匿名自填"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女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报告率(分别为17.7%,6.2%)高于男生(分别为11.6%,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未遂报告率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生1.8%,女生2.0%)。重点初中的自杀意念报告率最高(19.2%)。重组家庭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最高(32.3%)。结论自杀倾向受多方面因素(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等)的影响。需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对青少年加强教育,减少其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小组讨论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近1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不同性别、学校、专业的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6%,高于农村学生的4.2%(x^2=4.71,P=0.032)。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朋友和家人有过自杀行为、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获得社会支持是尝试自杀的保护因素。定性访谈发现,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自杀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态度。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兵团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所中学,对17541名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自杀行为、“自感孤独”、“失眠”等定性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杀意念报告率11.74%,自杀计划报告率7.22%,自杀未遂报告率2.55%。心理.情绪/障碍问题:重点学校高中生20.83%“自感孤独”位居其他学校首位。“学习压力”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高中32.42%、重点高中32.18%、重点初中28.02%、普通初中27.75%、职业高中15.36%;职业高中生失眠占12.75%、伤心绝望占20.62%,高于其他各类学校学生。结论重点中学是自杀计划的高危人群;重点初中和职业高中生自杀未遂报告率高于全国调查结果;“学习压力”是普通和重点学校高中生主要心理一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亚健康状况与自杀行为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城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和自杀行为发生情况,探讨亚健康状况对自杀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对安徽省蚌埠市3784名城市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蚌埠市城市高中生自杀行为的亚健康状况因子.结果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为52.70%,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30.5%和3.5%;有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无亚健康状况的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亚健康状况的加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维度和躯体活力不足维度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躯体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蚌埠市高中生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和自杀意念报告率均较高,亚健康和亚健康状况因子对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自填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高中生中曾有过不同程度自杀意念的占33.75%。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行为的占42.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占66.39%,26.32%的高中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交往,且不同性别高中生对上述提及的自杀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33、9.19及9.8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371)。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515)。检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9.195)。经历过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因子方面的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2.651、1.372及1.643。【结论】上海市长宁区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且女生、就读普高、检出抑郁、经历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应关注女生的心理情况,尽早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袁飞  俞晓红  于颖慧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6-1077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张家港市普通和重点初、高中以及职业高中16所共501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总体报告率分别为15.3%,6.1%和2.1%,其中自杀意念报告率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生报告率(18.6%)明显高于初中生(11.2%);普通高中和重点初中学生的各种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同阶段学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经常感到孤独、因长相或身体缺陷而被嘲笑、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连续2周以上感到伤心绝望、过去1a曾和别人打架、网络成瘾及赌博等均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中学生自杀需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起有效的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2010年、2012年4-5月对北京市通州区9所中学抽样班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次监测结果显示,中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呈上升趋势,且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越差者自伤报告率越高;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隔代家庭学生高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高于学习成绩中等及以上学生.结论 应及早针对重点青少年人群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伤与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郭丽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1):1520-1523
目的 了解安阳市青少年自杀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市24所监测学校共5 0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的12个月里,河南省安阳市5 040名大、中学生中有8.9%的学生考虑过自杀(自杀意念),5.0%的学生做过自杀计划,2.3%的学生采取措施试图自杀(自杀行为),且行为发生率均是高中生 >初中生 >大学生(P<0.01),农村高于城市(P<0.01),但无性别差异(P>0.05)。青少年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顺位依次是压力大(84.5%)、孤独(74.8%)、失眠(65.1%)。中学生自杀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组家庭(OR=5.076)、吃快餐天数(OR=3.526)、打架(OR=1.841)、绝望(OR=2.112)、自杀意念(OR=15.102)、出走意念(OR=2.099)、出走行为(OR=3.268)和使用毒品(OR=4.311)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Purpose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1) whether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offer protection against suicidal behaviors in the presence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 direct protective effect) and (2) whether family communication or school connectedness buff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Es and suicidal behaviors (interacting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multiplicative and additive scales.Methods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western state's 2019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that included 5,341 middle school and 4,980 high school participants.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whether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offered direct protection against suicidal behaviors or buffer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Es and suicidal behaviors using adjusted prevalence ratios and correspond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s.Results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offered direct protection against suicidal behaviors in the presence of ACEs (a 1-unit higher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a 32%–42% lower prevalence of suicidal behaviors for middle school youth and a 27%–39% lower prevalence of suicidal behaviors for high school youth). There was evidence that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buffer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Es and suicidal behaviors on the multiplicative scale.ConclusionsThe finding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s that build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school connectedness to reduce suicidal behaviors. Furthermore, screening for trauma and suicidal behaviors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熳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31-132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生2 625名和高中学生2 49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5.35%,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年龄、性别、地区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高、与父亲交流时间少、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自觉学习上有压力、认为父母在学习上施加压力、饮酒、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等。结论江苏省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3.
2所中专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其人口特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中专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市2所中专学校共2 032名中专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自杀行为的定义与问卷设计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相同.结果中专生总体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6.6%,自杀计划发生率为13.4%,自杀企图发生率为7.5%.各年龄分组比较,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17岁以下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18岁以上组(P<0.001),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非汉族中专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汉族学生.来自农村学生3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均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在外工作(打工)对中专生的自杀行为无显著影响.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非汉族、家住城镇和学习成绩差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学习成绩差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年级为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而家住城市为危险因素.结论中专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企图发生率较高,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受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应加强对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自我伤害流行特征,探讨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6所学校初一至高三5 80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中学生35.6%报告发生自我伤害,7.0%经常发生自我伤害行为;女生自我伤害报告率高于男生,初二女生和初三男生是自我伤害发生的高发年级;重点高中、单亲和重组家庭学生是自我伤害的高发人群;自我伤害行为发生越频繁的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越高,与无自我伤害行为发生者相比,经常发生自我伤害行为者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增加5.7~12.3倍。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经常性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密切相关,二者高发年龄一致。应尽早对青少年开展心理行为干预和生命教育,及时发现自我伤害高发人群,开展自杀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794人,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最近1年内关于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近1年有自杀意念的18.49%,10.89%曾有自杀计划,女生高于男生(P<0.01);连续两周感到生活无望、悲伤或抑郁的23.68%;而且,低年级男女生中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多(P<0.01);采取自杀措施但未遂的有4.49%,低年级女生自杀未遂的比例高(P<0.01)。来自农村的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城市(P<0.01)。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率越高,特别是男生;父母分居、离异的家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率高(P<0.01)。结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杀及自杀行为问题,而且有低龄化趋势,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学生产生自杀行为影响很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少不良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新生入学时的环境适应性教育,独立生活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等十分重要,适时进行预防自杀的行为干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中学生校园躯体暴力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不同性别中学生校园躯体暴力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初一到高三学生5718名,匿名填写问卷,有效问卷5660份.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校园躯体暴力的报告率为14.3%,男生高于女生(男生25.2%、女生5.1%).无论男女生,学校亲密度差是校园躯体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男生OR=1.060、女生OR=1.065);父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653)、重组/单亲家庭(OR=1.834)、低年级(初一OR=5.291、高二OR=1.526)、学习成绩较差(OR=1.470)是男生躯体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OR=0.546)、同伴关系较好(OR=0.618)、与父亲沟通容易(OR=0.756)是男生躯体暴力发生的保护因素.与母亲沟通容易(OR=0.358)是女生躯体暴力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校园躯体暴力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与性别有关,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从个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躯体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西安市某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该地区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48名青少年,对其锻炼、饮食、上网、吸烟、饮酒、伤害(自杀意念)和性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地区青少年缺乏锻炼、偏食、吸烟、饮酒、上网过量、自杀意念和性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52.1%、40.7%、14.3%、30.8%、22.0%、14.6%、19.3%。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缺乏锻炼包括女性、高中生、体重、父母要求宽松、孤独感;偏食包括每月生活费偏多、学习压力偏重;吸烟包括男性、年龄、学习成绩稍差、孤独感;饮酒包括男性、年龄、每月生活费偏多、孤独感;上网过量包括男性、初中生、父母要求宽松、学习成绩偏差;自杀意念包括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关系一般或较差、学习压力偏重、孤独感;性相关行为包括男性、高中生、父母要求宽度、孤独感。 结论 西安市城乡结合部青少年部分健康相关行为的报告率仍较高,尤其是偏食行为较高,其中,男生易发生上网过量、吸烟、饮酒和性相关行为,孤独和学习压力是多个健康相关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多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引导和男生的健康行为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自填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高中生中曾有过不同程度自杀意念的占33.75%。认为自杀是一种疯狂行为的占42.82%,认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的占66.39%,26.32%的高中生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交往,且不同性别高中生对上述提及的自杀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33、9.19及9.84,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371)。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1.515)。检出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OR=9.195)。经历过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因子方面的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2.651、1.372及1.643。结论上海市长宁区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且女生、就读普高、检出抑郁、经历人际关系、家庭及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应关注女生的心理情况,尽早发现学生的抑郁倾向,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大学生及其家长在新冠肺炎爆发期进行新冠肺炎认知、心理和行为调查分析,为高校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收集312对大学生及其家长认知、心理和行为等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和Kappa分析,比较学生和家长相关因素的差异和一致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家长相比,大学生信息主要来源于微博,肺炎基本知识得分较低,有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对疫情更担心和恐慌,以及口罩正确使用得分较低(P<0.05)。(2)大学生正确使用口罩和综合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自身相关因素(如疫情关注时间,恐慌,消息主要来源,行为得分)外,还受到其家长相关因素(如疫情关注时间,感知疾病严重性和行为得分)的影响。结论 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心理和行为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家庭和学校健康宣教,积极为大学生返校提供疫情防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