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7岁,其兄39岁猝死。因胸闷、大汗1h于2006年10月15日,8∶40平车急诊住院。查体:BP90/50mm Hg(1mm Hg=0.133kPa),R20次/min,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冷汗,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40次/min,未闻及杂音。心电监护:40次/min,律齐,瞬时达50~60次/min。心电图:窦性心律,I、avL导联ST段与T波升支融合,V1~V2呈rS波,V3呈QS波,ST段抬高0.05~0.15mV,T波直立高耸,V4~V6呈qRs波,ST段抬高0.05~0.15mV,Ⅱ、Ⅲ、avF、V3R~V5R ST段下斜型压低。提示广泛前壁、侧壁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即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吸氧等常规处理。8∶48心电监护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随即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意识丧失、抽搐,  相似文献   

2.
陶钧  刘正富 《河北医药》2009,31(2):253-253
患者,女,40岁,农民。于2007年6月12日因患左骶髂关节结核入我院外科治疗。既往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入院后心电图检查报告为:B型预激综合征。经术前准备后于2007年7月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术中经过良好。于术后第15天,患者因精神刺激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达240次/min,继发心源性休克。在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过程中,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3.
赵旭红  王荣英  石汉文  田英平 《河北医药》2011,33(10):1584-1584
患者,男,60岁,主因胸闷1 h,神志不清10 min于2009年8月29日16:00来我院急诊室。既往体健。患者于1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未予特殊处理,来我院途中,10 h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4.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也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对CPCR的抢救护理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现对CPCR的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余红  向滨 《成都医药》2009,(1):70-7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与治疗。结果:1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8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与治疗.结果:1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8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 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结果 2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11例,9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m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尚恒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536-1537
临床各种原因引起心脏骤停时,经有效心肺复苏(CPR)后若未能及时进行脑复苏处理,常可引起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使前一步的心肺复苏意义减少或消失,所以CPR最后是否成功不仅是心肺功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脑复苏.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人救活,而是要救一个重新进入人类社会的人,一个劳动者.现结合我院近两年几个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抢救病例,就脑复苏的有关问题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0.
男,60岁。因胸痛20分钟于7时30分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查心电图(ECG)示大致正常,无其他阳性体征。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罂粟碱30mg。于8时45分突然出现抽搐,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液路。心电监护示心室纤颤,立即予肾上腺素2mg共2次、阿托品1mg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ml静脉滴注,并行电击除颤(200WS,300WS,300WS,360ws)共4次,于9时15分恢复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某院治疗的68例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增加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GC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1d、急救后3d、急救后7d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的关键是早期复苏.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1例因拔河比赛致呼吸、心搏骤停20min的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6岁。因胸闷、胸痛2h,加重伴昏迷1h,于2009年7月5日20:30急诊入院。入院2h前,患者于休息时突发胸闷、出汗,逐渐感胸骨中段后方隐痛不适。持续30min无缓解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提示下壁心肌缺血,予以硝酸甘油等静脉滴注治疗无缓解。发病约1h,患者感胸闷加重,随后出现抽搐伴意识障碍,心电监护为室颤,当地医院施行电除颤复律未成功,呼吸停止,立即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 ,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所致[1] ,是冠心病最重的一种形式。基层医疗单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及时正确诊治 ,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我们门诊部于 1 983年 9月~ 2 0 0 2年 1 2月现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32例 ,结果比较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32例 ,男 2 8例 ,女 4例 ;年龄 5 8~ 78岁 ,平均 6 8 6岁。发病前均有冠心病史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5例 ,伴高血压病 1 2例 ,高脂血症 8例 ,有吸烟史 9例 ,均长期服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药物。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急救配合与脑复苏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发生心搏骤停且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60例,对其临床急救配合与脑复苏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与探讨。结果 60例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急救与护理后:49人死亡,11人存活,存活率为18%。死亡的49名患者中,13人因心肺复苏无效直接死亡,36名患者经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但其后行脑复苏时仍死亡;心肺复苏成功的11名患者中,有6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急救的成功率,减少脑复苏后遗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家族史及既往史无特殊。患者入院前8年反复出现胸骨后疼痛,于2004年6月2日因胸骨后剧烈疼痛2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而急诊入院,行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到阻滞,Ⅱ、Ⅲ、aVF导联ST段显著抬高,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科后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行早期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来本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在行心肺复苏成功后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常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对比得知,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住院存活率分别为36例(90%)、21例(5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溶栓22例,死亡10例(45.5%);复苏期间溶栓5例,死亡3例(60%);复苏后溶栓13例,死亡3例(23.1%),复苏前后溶栓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死亡率少,可改善复苏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11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行早期心肺脑复苏,均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成功转至医院急诊科。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1例为2002年12月一2005年12月在医院外发生或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均在1~6min内开始抢救,其中男8例,女3例,午龄16~69岁,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4例,溺水2例,电击伤2例,重度脑外伤1例,酒后窒息1例,农药中毒1例。  相似文献   

20.
阎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6):447-448
心脏骤停(CA)是常见的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之一,心肺复苏(CPR)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前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医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就我中心成功抢救的20例心脏骤停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