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尿激酶接触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溶栓导管送入血栓内,直接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应用肝素、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观察临床症状及深静脉造影等指标了解溶栓效果.结果18例病人痊愈6例(33.3%),显效10例(55.6%),有效2例(11.1%).结论尿激酶导管接触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娜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79-458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以发生肺栓塞,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加之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群众的饮食结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育龄妇女中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DVT的发生率约高5倍,已成为剖宫产术后产褥期妇女并发症之一,并越来越受广泛关注,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V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并发DVT24例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外科大手术后未采取预防措施者,DVT的发生率为25%.急性期内可能并发肺栓塞(PE),重者因而致命。大多数DVT病人虽经治疗,仍将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因此,必须重视DVT的预防与护理。本文就我们收治的有关病例谈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苑晓红 《现代保健》2010,(19):131-13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及外科术后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尤以左侧常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  相似文献   

6.
<正> 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并处理不当,患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本文对我站收治的2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报道。 一、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28岁。1993年8月18日主诉左下肢肿胀疼痛48小时求治。5天前在乡卫生院行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取管时间较长,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导入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名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溶栓基础上加用超声导入尿激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缓解患肢的肿胀、疼痛所需时间以及D-Dimer水平达峰值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导入尿激酶配合常规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确切,能明显增强溶栓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姜雪兰  王海英  林艳 《中国保健》2009,(18):786-787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昏迷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加之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并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起DVT。同时DVT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影响,导致远端组织水肿及组织缺氧。病人一旦并发DVT不仅增加病人痛苦,严重者还可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梁晓伟 《智慧健康》2021,(1):137-139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护理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变化及护理效率进行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14d进行疗效判断。本组病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于骨科术后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骨科手术后发生的29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因、手术和麻醉方法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都没有发生肺、脑栓塞或下肢坏死的病情。结论脊柱骨折伴有或者不伴有截瘫、骨盆或者下肢骨折病人、手术后病人需要长期卧床、伴有高血压、高龄或者同时患有代谢病及心血管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巨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静脉的主要疾病。1995~1999年间对临床拟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受累管壁的形态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总结出急慢性血栓  相似文献   

13.
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婉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99-319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静脉血流淤滞、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DVT的3大要素。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的下肢静脉栓塞10例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子宫全切术980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10例(占1.1%)。年龄45岁~60岁,平均51岁。体重50Kg~75Kg,平均57.1Kg。Hb<70g/L3例,Hb80g~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DVT)足外科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外科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6%。术后一旦并发DVT不仅增加病人身体上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愈来愈引起外科医护人员的重视。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手术病人1078例,术后并发下肢DVT12例,经过及时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对所有患者实行介入治疗,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5.24%比对照组的76.19%高(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调节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满足患者的要求,提高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尹凤玲 《工企医刊》2001,14(1):30-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科领域常见并发症之一。收治8例剖宫产后DVT患者,均采用以尿激酶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年龄为21岁~35岁,平均27岁。其剖宫产原因分别为:妊高征4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头盆不称1例。发生在左下肢7例,右下肢1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相似文献   

18.
曲培莲  闫玉章  臧蕾 《现代保健》2010,(19):102-103
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大要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而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常呈高凝状态,肿瘤细胞通过组织因子或其他促凝因子的作用直接激活凝血酶原,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易致外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多普勒超讨二维彩色声(CDFI)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CDFI对68例急慢性DVT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与手术、X线造影和临床对照。结果急性DVT患者36例,慢性DVT患者32例。病变位于左下肢者44例(64.7%),右下肢者19例(27.9%),双下肢者5例(7.4%)。其中30例(44.2%)患者血栓位于下肢近端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膪静脉;10例(14.7%)患者位于下肢远端静脉。为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和腓肠肌静脉丛,28例(41.2%)患者血栓累及下肢近端和远端静脉。慢性DVT患者中有21例形成侧支循环。UVT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CDFI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做血栓定位、确定范围和判断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结论二维CDFI是一种简便、快捷、实时、安全、无创及全方位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尹艳红  徐黎  王燕  魏敏 《现代保健》2010,(13):97-9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甚至会发生肺栓塞造成死亡。通过笔者所在医院1例CVC置管29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例讨论,探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策略,从而提高CVC临床运用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