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火绒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药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 (Wild.)Beauv.]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阿魏酸(4)以及香草酸(5)。结论 化合物1、2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板蓝根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对板蓝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adenosine,1)、棕榈酸(2)、棕榈酸α,α’-双甘油酯(3)、棕榈酸.单甘油酯(4)、青黛酮(qingdainone,5)、靛玉红(indirubin,6)、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柱色谱等手段,以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从蜜炙黄芪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7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大豆皂苷Ⅰ甲酯(1)、黄芪皂苷Ⅰ(2)、黄芪皂苷Ⅱ(3)、异黄芪皂苷I(4)、异黄芪皂苷Ⅱ(5)、黄芪皂苷Ⅲ(6)、β-胡萝卜苷(7)。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D.Don)的化学成分。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6-羟基香豆素(1)、香草酸(2)、异香草酸(3)、4'-羟基汉黄芩素(4)、6-甲氧基柚皮素(5)、芹菜素(6)、柚皮素(7)、木犀草素(8)、异红花素(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分离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醛(1)、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对羟基苯乙酮(4)、松脂素(5)、杜仲树脂酚(6)、豆甾醇(7)。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桑白皮黄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并鉴定桑白皮Morus alba L.丙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5-三羟基-3-(y,y,γ-羟基-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黄酮(1,morusignin L)、6,4'-二甲氧基-5,7,3'-三羟基异黄酮(2)、7-甲氧基-5,4'-二羟基二氢黄酮醇(3)、6-甲氧基-5,7,4'-三羟基异黄酮(4).结论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对板蓝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adenosine,1)、棕榈酸(2)、棕榈酸α,α'-双甘油酯(3)、棕榈酸-单甘油酯(4)、青黛酮(qingdainone,5)、靛玉红(indirubin,6)、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中药云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脱氢木香内酯(1)、木香烯内酯(2)、arbusculin A(3)、白桦脂醇(4)、5-羟甲基糠醛(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7)、油酸-1-甘油单酯(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凤眼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即凤眼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鉴定。方法 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室温浸提物中得到6个甾类化合物和3个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stignmst-4-ene-3,6-dione(Ⅰ)、β-sitosterol(Ⅱ)、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Ⅲ)、5α,8α-epidioxyergesta-6,22-dien-3β-ol(Ⅳ)、stigmast-4-ene-3β,6β-diol(V)、9,19-cyclolanost-23(Z)-ene-3β,25-diol(Ⅵ)、3-epi-ursoloic acid(Ⅶ)、12β,20(S)-dihydroxydammar-24-ell-3-one(Ⅶ)、daucosteml(Ⅸ)。结论 化合物Ⅰ、Ⅲ、Ⅳ、Ⅴ、Ⅵ、Ⅶ、Ⅶ、Ⅸ均为从本属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石莼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24R,28R环氧5烯3β醇(Ⅰ)、豆甾5,24(28)二烯3β醇(Ⅱ)、豆甾5,28(29)二烯3β醇(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酸(Ⅴ)、琥珀酸(Ⅵ)。结论化合物除(Ⅱ)以外均为首次从石莼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ISSR分子标记与金钱草主要代谢产物标记对贵州省共21份野生金钱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其驯化种植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钱草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优化的PCR体系筛选出引物进行ISSR标记扩增,应用NTsys 2.10e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主要代谢产物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使用SPSS 19.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绘制聚类图。结果:用筛选出的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达98.1%,各金钱草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598 1~0.953 3之间,地理位置相距越近,遗传相似性越高,不同资源的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差异较大,ISSR标记的聚类将21份金钱草资源分为2大类群6个亚群,代谢产物标记的聚类将其分为2大类群5个亚群。结论:贵州野生金钱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及代谢产物槲皮素和山柰素标记均能较好地对金钱草资源进行聚类,但聚类结果存在差异,其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呈现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产西洋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加拿大产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结合化学反应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结构确定为3β,6α,12β,20E-24,25-epoxy-3,12,23-trihydroxydammar-20(22)-en-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其他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g6(2)、F1(3)、Rh1(4)、20(R)-Rh1(5)、Rg2(6)、Re(7)、Rb1(8)。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苦碟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苦碟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将干燥药材全草经水提醇沉后,所得浸膏用水混悬,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60~90℃)、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再利用各种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对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呋喃甲酸(1)、香草醛(2)、原儿茶醛(3)、dehydrovomifoliol(4)、loliolide(5)、3-(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醇(6)、lirioresinol-A(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洋紫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洋紫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及ODS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儿茶素(1)、原儿茶酸(2)、原儿茶酸乙酯(3)、没食子酸甲酯(4)、没食子酸乙酯(5)、对羟基苯甲酸(6)、五味子苷(7),其中化合物1、2、3、7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落花生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豆科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落花生的枝叶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Ⅰ)、对羟基苯甲酸(Ⅱ)、对甲氧基苯甲酸(Ⅲ)、对羟基桂皮酸(Ⅳ)、对甲氧基桂皮酸(Ⅴ)、异香草酸(Ⅵ)、异阿魏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Ⅶ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桑白皮水提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桑白皮(Cortex Mori)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HPLC等手段从桑白皮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包括5个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2个芳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及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lberroside A(1)、cis-mulberroside A(2)、oxyresveratrol-2-O--βD-glu-copyranoside(3)、oxyresveratrol-3′-O--βD-glucopyranoside(4)、resveratrol-4,3-′di-O--βD-glucopyranoside(5)、moracin M-3′-O--βD-glucopyranoside(6)、moracin M-6,3-′di-O--βD-glucopyranoside(7)、7-hydroxycoumarin-6-O--αL-rhamn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8)、scopoletin(9)、6-hydroxycoumarin-7-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化合物3、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和物,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华东蓝刺头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反相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1H-NMR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华东蓝刺头根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4-二羟基丁炔-1)-2,2′-联噻吩[5-(3,4-dihydroxy-but-1-ynyl)-2,2-′bithiophene,1]、2-(戊二炔-1,3)-5-(3,4-二羟基-丁炔-1)噻吩[2-(penta-1,3-diynyl)-5-(3,4-dihydroxybut-1-ynyl)thiophene,2]2、-(丙炔-1)-5-(5,6-二羟基-己二炔-1,3)噻吩[2-(pro-1-ynyl)-5-(5,6-dihydroxyhexa-1,3-diynyl)thiophene,3]、木犀草素(luteolin,4)、筋骨草甾酮C(ajugasterone C,5)、丁香苷(syringin,6)、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7)、菜蓟素(cynarin,8)。结论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肥牛木枝条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肥牛木[Cephalomappa sinensis(Chun et How)Koster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肥牛木的枝条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乙酰油桐酸(2)、没食子酸(3)、(3S,5R,6S,7E,9R)-3,6-dihydroxy-5,6-dihydro--βionol(4)、(3,β4,α5α,6αH,7E,9S)-3,4-dihydroxy-5,6-dihydro-β-ionol(5)、东莨菪素(6)。结论化合物1、4和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怀牛膝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进一步研究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可溶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oleanolicacid3-O-β-D-glucuronopyranoside,1)、竹节参苷Ⅳa(chikusetsusaponinⅣa,2)、竹节参苷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Ⅳamethylester,3)、竹节参苷Ⅳa丁酯(chikusetsusaponinⅣabutylester,4)、28-去葡萄糖牛膝皂苷D甲酯(28-deglucosylachyranthosideDmethylester,5)和牛膝甾酮(inokosterone,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