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脓毒症的临床防治。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对其中发生的50例创面脓毒症进行防治,对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0例创面脓毒症患者治愈46例,占92%,死亡4例,占8%。结论在临床中,合理运用抗生素在脓毒症的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创面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置,清除坏死组织及感染灶,以减少机体对细菌和毒素的吸收,可以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烧伤是普外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会对人体的皮肤组织、肌肉组织造成较大破坏,如果护理不到位就会在创伤面出现多种细菌病株进而引发感染.烧伤创面感染是由于皮肤组织在烧伤后出现了坏死或变性,皮肤自身的免疫屏障被破坏,无法继续抵御外界带来的细菌毒株,一旦创面处理不当或者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合理,大量细菌便会在坏死或者变性的皮肤组...  相似文献   

4.
严重烧伤后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烧伤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而严重烧伤后脑水肿作为烧伤主要心脏并发症之一,病因复杂,伤情严重,发展越快,后果越严重。尤其小儿,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严重烧伤后较成人更易发生脑水肿。严重烧伤后脑水肿在临床上往往被其它并发症所掩盖,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其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研究正同益被人们所重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件脑水肿。现研究已证实,严重烧伤后脑水肿兼有瓶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两种,前者因血管本身通透性的改变,或伤后补液过多引起细胞内外间隙扩大,细胞外稀释性低钠血症而发生:后者多为烧伤释放毒性物质吸入或烧伤后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形成,如一氧化氮(NO)及谷氨酸的产生过多等,同时脑内ATP生成减少,钠泵功能障碍致细胞源性脑水肿。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严重烧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主要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的毒作用,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毒性损害,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水通道蛋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烧伤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97例,其中有32例为重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占62.5%,有效4例占31.5%,无效2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6例占37.5%,有效5例占31.25%,无效5例占31.25%,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尼莫地平防治危重烧伤脓毒症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浆内的炎性介质,同时使血浆抗氧化力TAC的升高,并发症低,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金凤 《淮海医药》2008,26(2):186-188
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学会共同提出应用“脓毒症”一词”,并较快被国际医学界所接受。主要是因为“败血症”、“菌血症”均无法涵盖全身性感染的多种情况,如创面脓毒症,内毒素血症或感染引发的STRS等。传统概念的“败血症”近似全身性感染的同义词,诊断前提是血液中检出细菌,但临床并非如此,致不少严重感染患者最后诊断难以确认,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出生的著名国际影星Michael J Fox患有帕金森病(PD),他需要按时服药以控制症状,使他的身体能正常活动。当治疗不能奏效时,他的全身活动就不听使唤。此时他感到自己的身躯就像被架在一个插入双肩的衣架上,悬在半空摇晃,脚尖在地面踢踏刮擦。目前中国的PD患者也已超过200万,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残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性评价降钙素原对烧伤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lsevier、Springer、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献,根据QUADAS评价文献的质量。用Meta-Disc1.4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量的计算及图表绘制。结果纳入文献8篇,分两组:组1合并统计393例烧伤患者,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Q*值分别为0.88、0.82和0.930 7、0.866 0,组2合并统计105例烧伤患者105例共1351个时间点的数据,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和SROC AUC、Q*值分别为0.70、0.82和0.901 8、0.833 1,诊断阈值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结论PCT对烧伤脓毒症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可应用该指标早期诊断烧伤脓毒症,同时需要联合其他诊断指标,进一步提高烧伤脓毒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烧伤脓毒症的早期有效诊断方法,对我科住院的27例重度烧伤病人的血浆前降钙素(PCT)水平进行了监测。27例分为3组,各9例:A组没有脓毒症存活,B组有脓毒症存活,C组有脓毒症死亡。采血时间分别为入院时,第一周每日,一周以后每周采血3次。测定方法为夹心免疫烟雾测定法。入院时3组血浆中PC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脓毒症期间PCT水平明显增高。烧伤面积与血浆中PCT水平没有明显关系,但PCT的高峰值与烧伤面积呈明显的正比关系。死亡组病人的PCT水平(86.8±97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病人(7.5±8.9μg/L)。每天血浆中PCT水平与前一天相比高于10μg/L以上者存在全身性感染并有生命危险,而此值小于3μg/L者则有较好的预后。结论:血浆PCT水平和PCT峰值对于早期诊断严重烧伤病人的脓毒症和判断病人的预后是一个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玲  丁国华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8):498-501,509
造影剂肾病(CIN)是使用造影剂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凶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其发病率的增加已引起关注.存在危险因素的CIN患者,其死亡率较高.本文就CIN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脉血栓性疾病是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的慢性疾病。心脑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增多,已成为全球疾病死亡的第一位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它们的共同病理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量循证医学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多个血管的动脉血栓病,在不同的器官引发临床症状。发现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有交叉、重叠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972年由Glauser首先报道,因为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方面与普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存在较多共同之处,被多数学者将其归为哮喘的一个亚型。因为一部份CVA患者在随访期内演变为典型哮喘,有人认为CVA为哮喘前期(precur sor for asthma)。本文介绍CVA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28例小儿烧伤的观察、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就其原因、特点、创面处理、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28例患者,其特点:1年龄在12岁以下;2烧伤面积15%以下;3烧伤深度Ⅰ、Ⅱ度占比例较大;4全部治愈。根据小儿烧伤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家长的疏忽是造成小儿烧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常识性教育,让孩子们主动远离致伤源。根据小儿烧伤特点进行创面处理,制定小儿烧伤治疗方案:1烧伤0.5 h内冷水冲洗或浸浴;2腐皮暂不去除;3创面暂时用干净衣物、纱布包裹;4减少患儿哭闹,稳定情绪;5污染创面彻底清洗;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烧伤复合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烧伤复合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情况。结果:90例患者治疗后ALT、AST、BUN、C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例患者通过治疗89例(98.9%)痊愈,1例(1.1%)死亡,死亡原因是烧伤面积过大,多器官功能衰竭衰竭。结论:针对烧伤复合脓毒症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为烧伤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及降低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1 37例烧伤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为烧伤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脓毒症组(20例)与非脓毒症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2 34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将其分为脓毒症死亡组(10例)与脓毒症生存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测定。结果 1脓毒症组患者在烧伤后1~5 d、6~10 d、11~15 d、16~20 d、21~25 d、26~30 d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脓毒症诊断时、脓毒症确诊后1~4 d及确诊后5~8 d,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应长期持续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便早期预测烧伤脓毒症的发生几率,并对烧伤脓毒症的预后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脑挫裂伤、减速性损伤、填塞效应、高血压病、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以脑挫裂伤伴点片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尤其侧裂及脑沟的积血、颅骨骨折尤其是跨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的颅骨骨折为其最重要的高危因素。重视、警惕导致DTIH发生的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可提高对DTIH的预见性,对其早期诊治起着较大的作用。早期诊断是降低DTIH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CT复查是确诊DTIH的首要措施,及时手术是DTIH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机制、诊治、预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玲  苏菲 《安徽医药》2010,14(12):1380-1383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其致病菌大多数为需氧菌,症状常不典型,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是很复杂的综合性治疗,本文从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自发性腹膜炎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病因多、影响因素复杂、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脓毒症是危重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引起ALI/ARDS的最常见的病因,尽管对脓毒症致ALI/ARDS的机制研究较多,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系统论述了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标准,对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更好地治疗该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