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玲玲 《中原医刊》2009,(24):91-92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以下简称肝腺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21例肝腺瘤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21例肝腺瘤的平扫及增强螺旋CT表现如下:病变大小不等,边界清晰,无分叶。大部分位于肝脏右叶。平扫多为低密度、等密度,3例患者表现为肝脏内多个病灶,余均为单个病灶。3例病灶诊断为急性出血,6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3例病灶中心可见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除出血、脂肪变性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有1个病灶肿瘤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螺旋CT特别是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诊断肝细胞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确诊的16例肝细胞腺瘤的CT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结果:16例肝细胞腺瘤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如下:病变为单发肿决,大小不等,边界清晰;大部分位于肝脏右叶.平扫多为低或稍低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及坏死灶,2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46例肝局灶性病变,回顾分析其CT多期扫描特点。结果6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平扫50例为低密度、12例为等密度,3例为高密度;增强动脉期:38例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9例呈不均匀强化,8例轻微强化或不强化。门脉期HCC55例为低密度,10例为混杂密度;58例肝血管瘤平扫均为低密度。动脉期:52例病灶边缘呈结节状、点状及小球状高密度强化,5例几乎不强化,1例不强化;门脉期:43例边缘点状强化,10例强化高于肝实质,5例强化呈等密度。18胆管细胞癌平扫均为低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不断增强,延迟呈持续强化。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均为低密度,动脉期强化为高密度,中央见低密度低密度不强化影,门脉期强化呈略高密度,延迟呈相对低密度,其中2例中心瘢痕区可强化,呈相对高密度。2例肝腺瘤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为高密度,门脉期为等密度。结论严格控制螺旋CT的多期扫描时间,掌握好多期CT影像改变特点,螺旋CT对大多数HCC、肝血管瘤能做出正确诊断,其他如不典型HCC、肝腺瘤、FNH单从影像对其鉴别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肝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肝腺瘤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平扫特征表现及3期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例平扫为单发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为动脉期、静脉期均匀一致强化,平衡期造影剂淡出;1例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其中肝右叶近边缘病灶出血破入被膜下,增强扫描3期均匀一强化,平衡期无淡出趋势。结论 肝腺瘤的CT表现是变化的、非特异的,密切结合病史及多种辅助检查的合理应用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CT资料。结果 26例肝细胞癌CT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肝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22例,4例病灶未见强化;门静脉期21例病灶呈低密度或以低密度为主,3例病灶呈等密度,2例病灶呈高密度,延迟扫描26例病灶均呈低密度影,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肝细胞癌的增强特征,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及临床选择适当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CT诊断在肝脓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脓肿22例,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片状低密度影,部分病灶可见多房,呈蜂窝状。增强扫描多数病例动脉期脓肿壁及分隔明显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部分病例动脉期病灶周围肝实质明显强化,壁及分隔强化不明显。结论: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肝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三期动态扫描和3D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42例HCC中,肝左叶17例,肝右叶19例,左右叶多发6例,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的病灶增强而成为高密度,门脉期逐渐下降成为等密度,当肝组织增强达高峰时,病灶成为相对低密度影,达延迟期后,正常肝实质密度下降,可形成第二次等密度期或病灶持续表现为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丁怀军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3,24(2):213-215
目的探讨早期小肝癌(SH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定期随访观察确诊的SHCC患者CT图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CT灌注成像(CTA)进一步检查,其中3例行肝动脉造影CT(CTHA)检查,2例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检查;2例较小病灶行碘油CT扫描。结果 30例中共检出36个病灶,直径0.45~3.2cm,平均2.6cm,其中1.5cm以上24个病灶,有6例病灶周围分别见0.5~0.8cm的子灶;CT平扫:26例病灶呈低密度,密度较均匀,5例病灶呈等密度;8例较大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2例合并有脂肪肝,平扫病灶呈高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9个病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呈高密度结节状,强化峰值高;门静脉期病灶呈均匀、不均匀低密度,平衡期呈低密度;7例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CT灌注成像:在CTHA中表现为多血供。在CTAP检查中,表现为灌注缺损;2例见有少许碘剂沉积影。结论早期肝细胞癌有一定的CT特征,尤其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CTA及碘油CT,对早期SHCC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三期动态扫描和3D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42例HCC中,肝左叶17例,肝右叶19例,左右叶多发6例,平扫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动脉期表现为低密度的病灶增强而成为高密度,门脉期逐渐下降成为等密度,当肝组织增强达高峰时,病灶成为相对低密度影,达延迟期后,正常肝实质密度下降,可形成第二次等密度期或病灶持续表现为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善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48-14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及临床最后诊断的23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23例27个病灶中有22例24个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例3个病灶平扫表现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7个病灶均出现边缘结节状和(或)斑状强化,且强化环绕病灶周围.门静脉期22个病灶强化范围向中心扩散、延伸;5个病灶完全强化.延迟期27个病灶均完全强化或大部分强化.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为提高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肝穿和临床证实的肝脓肿患者CT资料,1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典型肝脓肿8例,病灶平扫呈圆形、椭圆形囊样低密度肿块5例、病灶内有分隔2例、病灶内有小气泡影1例,增强扫描8例边缘强化呈环征;不典型肝脓肿5例,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CT可见(1)肿块缩小征;(2)周围充血征;(3)簇状征.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连鹏  李剑辉 《吉林医学》2012,(36):7934-793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阅片分析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点。结果:小病灶的CT图像特点为,CT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影;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呈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延迟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56例患者,共发现280个小病灶。结论:为提高小肝癌患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给予螺旋CT三期扫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超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2-73,9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 42例患者共有47处病灶,右半肝多见,平扫期均为低密度影或等密度病灶,动脉期29处病灶强化,门脉期34处病灶强化,延迟期4例略强化。结论小肝癌具有平扫低密度影伴门脉期或动脉期强化显影、延迟期快速消退的影像学特征,能够为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肝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1)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14例患者伴有肝硬化,共检出肝癌病灶82个,病灶在CT平扫上显示为稍低密度,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病灶为"快进快出"式典型强化,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强化,其中3个病灶动脉期未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延迟期呈低密度。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三期综合检出率高达100%。(2)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检出率达为96.34%,门脉期的检出率为82.92%,延迟期的检出率为87.80%。结论在临床肝细胞癌诊断中,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反映肝细胞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肝细胞癌诊断以及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晓 《中外医疗》2011,30(36):174+176-174,176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平扫及增强特点,提高与肝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肝癌等的鉴别能力.方法 收集了3例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3例通过螺旋CT扫描均测得脂肪密度影,病灶动脉期呈条索状及扭曲血管状不规则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实质期成等密度.但脂肪样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结论 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CT检查发现的直径≤5cm的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的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肝细胞癌10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7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延迟期低密度。血管瘤8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较小者整个病灶)高密度强化,门脉期增强区逐渐向病灶中心扩散,延迟期变成等密度。炎性假瘤3例,表现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延迟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结核瘤1例,门脉期、延迟期轻度环形强化。肝囊肿9例,三期均未见强化。结论大部分肝内结节性占位病变在螺旋CT三期扫描图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能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分析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为单发,3例多发;病变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5例;病灶直径3.5~13.5 cm;14例平扫呈低密度肿块,11例增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10例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HAML)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肝脏不典型占位病变的认识。方法选择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 mHAML,均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薄层轴位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CT表现。结果5例均为肝内单发病灶,边界清晰,CT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未测得脂肪密度。5例CT增强动脉期均呈全瘤欠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改变;2例门脉期强化密度迅速减低,呈“速升速降”表现。5例病灶动脉期薄层及 MIP重组图像显示中央均可见迂曲粗大点、条状血管影,其中1例病灶周边见动脉期提早显示引流肝静脉影。病理组织学示5例病灶内主要含血管和平滑肌成分,脂肪含量极少(<10%)。结论 mHAML 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与其他富血供病变类似,导致鉴别诊断困难。多排螺旋 CT(MDCT)薄层及 MIP重组技术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无肝炎病史、肝硬化背景,AFP正常,肝内病灶无包膜,动脉期其中央出现迂曲粗大点、条状血管影伴或不伴病灶周边引流肝静脉早期显影者,提示 mHAML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腺瘤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沈丘县老城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40例肝腺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肝腺瘤CT图像,观察病灶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情况。结果:平扫显示为:单发肿块,病灶直径为3.4~7.4 cm。17例有不完整包膜,17例稍低密度包膜影,6例无明确包膜。增强扫描:动脉期29个病灶中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主要表现为均匀或略高密度,可见存在假包膜。11例表现为类似肝癌呈速升速降型,但其强化程度低于肝癌。平扫显示不完整的包膜在增强扫描时情况良好。结论:肝腺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