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胎盘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用PCR 及斑点杂交法检测母血、新生儿静脉血 HBV DNA(确定胎儿感染者),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61例HBV携带者母亲胎盘HBcAg。结果 ① 胎儿HBV感染率为22.92% (33/144); ② 61例胎盘HBcAg阳性率为68.85%(41/61),胎儿感染组阳性率(82.14%)高于对照组(54.55%),P<0.025; ③ 母血HBeAg/HBVDNA 阳性者,胎盘HBcAg阳性率(82.05%)高于母血HBeAg/HBVDNA阴性者(40.91%),P<0.005; ④ 胎盘各种细胞成分中,以与母血直接接触的蜕膜细胞、末梢绒毛合体细胞及EVT(绒毛外滋养细胞)HBcAg阳性率较高(36.07%~49.18%)。结论 胎儿感染HBV与胎盘感染有关,胎盘屏障对HBV有一定阻挡作用。  相似文献   

2.
HBsAg携带者孕妇胎盘中HBsAg和HBcAg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足月分娩的胎盘组织细胞中检测出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国外仅有数篇报道,但结果相互矛盾.而国内尚未见有报道.1 材料和方法 52例HBsAg携带者孕妇足月分娩胎盘  相似文献   

3.
4.
传统的乙肝大、小三阳分型已不能适合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深入,HBV-DNA检测为乙肝病毒携带的诊治开创了新的局面。乙肝病毒指标阳性 肝功能正常可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但如果结合HBV-DNA检测可明确病毒是否存在复制,这样HBV-DNA阳性而肝功能正常也应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笔分析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01级、2002级入学新生中80例乙肝病毒携带检测HBV-DNA的结果,探讨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深入分析和对比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与正常孕妇妊娠结局比较.方法 选取27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作为A组,然后再收集同期的28例正常孕妇作为B组,然后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孕妇的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孕妇的妊高症的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的妊娠结局容易出现妊高症、产后出血等不良症状,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来说,积极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用药和免疫方面指导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胎盘病理变化与胎儿感染HBV的关系 ,探讨胎儿感染的机理。【方法】测量 16 0例足月妊娠孕妇胎盘大小、质量、脐长 ,并进行大体病理学检查。分组包括 30例胎儿感染组、胎儿血指标阴性者 80例为阴性对照组、正常孕妇 5 0例为正常组。对其中 6 1例HBV携带者孕妇胎盘进行详细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包括胎儿感染组 2 8例及对照组 33例 ) ,分级诊断分析 ,用PCR、ELISA法检测胎儿血HBVDNA和HBsAg。【结果】①胎儿感染组平均胎盘体积为 (6 38± 179)cm3,小于对照组的 (713± 2 38)cm3,对照组平均胎盘体积小于正常组的 (72 3± 2 13)cm3,P 均小于 0 0 1;胎盘厚度、质量、脐长等在 3组中则无显著性差异 ;②胎盘大体病理学检查 :包括绒毛周围纤维素沉积、胎盘小灶梗死、胎盘边缘血肿、干绒毛动脉血栓形成、胎盘钙化及胎膜黄染等 ,3组均无显著性差异。③胎盘组织病理学显示 ,胎儿感染组纤维素样坏死为 2 9% ,绒毛血管增生 /充血为 5 0 % ,均高于对照组的 9%、15 % ,Hofbauer细胞阳性率为 46 % ,低于对照组的 79% ,P均小于 0 0 5。【结论】HBV感染 ,尤其是胎儿感染可能与胎盘体积缩小有关 ;HBV并不会引起胎盘特异性的大体病理学改变 ,胎儿感染与这些改变无关 ;胎盘组织中出现纤维素样坏死及绒毛血管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M的转归。方法:对1989年普查发现的135例HBsAg阳性者于1993年及2003年作血清学随访,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并作比较分析。结果:135例HBsAg尤症状携带者的总体HBVM感染模式变化不大;小三阳模式相对最为稳定;大三阳中有39.13%转为小二阳,小三阳中有21.28%转为小二阳,小二阳中有28.26%转为小三阳。有23.70%的随访对象曾出现ALT异常升高;主要见于HBeAg阳性者;60岁以上者在10年后的随访中,HBeAg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HBVM感染模式总体呈现动态的变化,并有一定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孟翠萍 《广州医药》2002,33(2):13-14
为观察母婴垂直传播致小儿HBV感染的发病情况,对10例HBV携带者母亲的小儿进行1年随访。方法:出生24小时内测HBV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e)。显示:HBeAg阳性2例,抗-HBc阳性8例,HBsAg全部阴性。正规接种乙肝酵母疫苗,1岁时HBsAg、HBeAg、抗-HBc阳性1例,全阴性2例,抗-HBc阳性1例;提示母婴传播感染HBV仅少数出现HBV携带(1/10)。被动转移抗-HBc、抗-HBe阳性呈一过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是病毒核壳蛋白,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它反映血清中Dane颗粒的存在及肝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标志物与肝组织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行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HBsAg,HBc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结果 血清HBsAg均阳性,血清HBeAg阳性者48例、HBeAg阴性者32例,血清HBV DNA阳性者50例、HBV DNA阴性者30例.肝组织HBsAg阳性者68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43例. 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标志物HBV DNA、HBeAg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M的转归.方法对1989年普查发现的135例HBsAg阳性者于1993年及2003年作血清学随访,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并作比较分析.结果135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总体HBVM感染模式变化不大;小三阳模式相对最为稳定;大三阳中有39.13%转为小二阳,小三阳中有21.28%转为小二阳,小二阳中有28.26%转为小三阳.有23.70%的随访对象曾出现ALT异常升高;主要见于HBeAg阳性者;60岁以上者在10年后的随访中,HBeAg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HBVM感染模式总体呈现动态的变化,并有一定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葛雨平 《吉林医学》2011,(31):6578-6579
目的:探讨应用ELISA法检测了60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及27例键康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含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资料,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及27例键康人血清TNF-a的含量。结果: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以HBeAg阳性者为最高。结论:血清TNF-α与肝细胞炎性病变及肝炎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13.
徐立华  ;谭善忠 《医学综述》2014,(12):2228-2229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临床上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但随着其病程的延长,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西医对其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它奠定了预防医学的基础,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大特色。可根据辨证从情志、饮食、劳逸、药物等方面入手,以扶住正气、调和阴阳为原则,积极将"治未病"思想运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防治中,对患者有预防、延缓和减轻其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初师 《广西医学》2006,28(4):572-572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在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HBV携带者占人口的10%~15%.为了预防工作的需要,本文就HBV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不同孕期胎盘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态闫永平徐德忠王文亮刘斌刘志华门可徐剑秋子宫内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阻断措施[1]。为了深入了解HBV子宫内传播的发生机制,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孕妇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母乳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产前血清与产后 2~ 5d乳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 ) ,对HBVM阳性的孕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免疫法 (HBV PCR ELISA)检测产前 1~ 2d或产后 1~ 2d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HBV感染孕妇 80例 ,其中单阳 5 4例 ,双阳 2 6例。单阳组有 4 2例、双阳组有 2 1例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 ,结果单阳组HBV DNA阳性 7例 ,双阳组 18例 ,经 χ2 检验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单阳组有 4 9例检测乳汁HBVM ,阳性 13例 ,双阳组 17例HBVM阳性 10例 ,经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妇HBV DNA阳性时 ,其乳汁HB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18.
王馨 《肝博士》2006,(3):39-4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 B 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H B V携带者占10%左右,全国约有1亿以上。其中一部分将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以前,我们肝病科医师一直认为,只要这部分携带者没有肝脏损害,就不用治疗,因为当时的药物对此类患者也毫无作用。而事实上,携带者对自己的病情十  相似文献   

19.
钱小虎  叶庆华  乔福元 《上海医学》2003,26(10):708-709,T001
目的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明确是否存在ltBV整合。方法选择我院分娩者中136例ltBV携带孕妇及28名健康对照者,制备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以地高辛标记的}tBV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136例中,有4例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占2.94%,均为双阳组孕妇,HBV呈低频率整合(1.00%~1.67%),整合位点呈随机分布。84例单阳组[HBsAg( )]孕妇及28名健康对照标本中均未检出阳性信号。结论 应用FISH技术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整合型HBV。HBV携带孕妇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存在整合型HBV,使妊娠期HBV感染的危害不仅为母婴问的垂直传播,而且可能发生基因遗传,成为一种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和肝癌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Xie H  Yang H  Wu W  Guan W  Ke Q  Li Y  Dai M  Xiao G  Li Y  Zhang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960-962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性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将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概括为单一证型(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复合证型和无证可辨型。病性划分为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同时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及病性的关系。结果无证可辨型、单一证型及复合证型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910,P=0.404)。单一证型之内的不同证型之间HBV DNA亦无统计学差异(χ2=4.672,P=0.323)。不同病性之间HBV DNA无统计学差异(F=0.631,P=0.596)。结论 HBV DNA不宜作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