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46例SLE患者,其中狼疮性肾炎(LN)19例,非LN 27例;另按照病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24例)和稳定期组(22例),并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1q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LCs CD80及CD86的表达。结果 SLE组(LN组和非LN组)血清C1q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LN组C1q水平低于非LN组、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高于非LN组(P<0.05)。与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SLE患者C1q水平降低,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升高(P<0.05)。SLE患者中C1q与CD80、CD86呈负相关。结论 C1q和CD80、CD86呈负相关,C1q、CD80/CD86共刺激分子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和IL-2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5例ITP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5+CD4+Tfh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IL-21 mRNA的表达。结果 ITP组PBMC中CXCR5+CD4+Tfh细胞比例(17.55±1.015)%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0.19±0.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7,P0.01);ITP组血清中IL-21水平(100.7±3.71)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64.6±0.8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P0.01),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689 3,P0.01)。ITP患者IL-21 mRNA的相对表达量4.319±0.767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125±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1)。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IL-21水平及IL-21 mRNA表达均增高,可能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指标及C1q抗体(Anti-C1q)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4例SLE患者(SLE组)及10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Anti-C1q、双链DNA(dsDNA)抗体、其他相关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的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3.89±0.65)mmol/L vs.(1.12±0.48)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0.8±0.2)mmol/L vs.(1.2±0.3)mmol/L,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5.5±1.4)mg/L vs.(0.9±0.6)mg/L,P0.05],补体C3水平降低[(87.6±14.7)mg/L vs.(128.2±20.3)mg/L,P0.05],补体C4水平降低[(16.2±4.8)mg/L vs.(29.1±7.4)mg/L,P0.05]。SLE组Anti-C1q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44±20)U/mL vs.(6.5±1.8)U/mL,P0.05],其中活动期SLE患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狼疮性肾炎(LN)患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非LN患者(P0.05),dsDNA抗体阳性者Anti-C1q水平明显高于dsDNA抗体阴性者(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各种生化指标和自身抗体的异常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其中Anti-C1q的异常表达更有助于对活动期SLE和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膜表面Fas配体(Fas ligand,FasL)水平,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了31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PBMC细胞膜表面FasL表达。结果肝细胞癌患者PBMC细胞膜表面FasL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4.0±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0.7±8.6%)(t=4.634,p<0.01)。肝细胞癌患者FasL阳性细胞百分率与CD8+T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7,p<0.05),而与CD3+、CD4+T淋巴细胞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肝细胞癌患者PBMC膜表面FasL表达增强有利于肿瘤细胞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8(IL8)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其影响及机制。【方法】采集2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A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B组)的静脉血分离PBMC,并各分组培养:A1组和B1组为空白对照,A2组和B2组加入左旋精氨酸(LArg),A3组和B3组加入N6(1亚氨乙基)赖氨酸(LNIL),A4组和B4组加入LArg+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L8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①A1组的PBMC中IL8mRNA阳性细胞率及NFκB活化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2.58±2.86%和15.87±2.55%,均显著高于B1组(P<0.01)。②A2组的PBMC中IL8mRNA阳性细胞率升高,与A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3组的PBMC中IL8mRNA阳性细胞率及NFκB活化细胞百分率下降,与A1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A4组的PBMC中IL8mRNA阳性细胞率及NFκB活化细胞百分率下降,与A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COPD患者PBMCIL8mRNA表达阳性率、NFκB活化细胞百分率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P<0.01)。COPD患者PBMCIL8mRNA表达阳性率与NFκB活化细胞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OPD患者PBMC中IL8mRNA表达较正常增高,提示IL8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内源性NO可调控IL8mRNA的表达,可能是通过NFκB来传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部相关疾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从细胞免疫水平探究肺部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于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呼吸科就诊的肺部疾病患者84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肺结核组(n=34)、肺癌组(n=25)及非结核性肺炎组(n=25),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n=35)。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表面表达CD3^+CD4^+、CD3^+CD8^+、CD3^+CD45RA+/CD45RO^+、CD3^+HLA-DR^+、CD8^+HLA-DR^+、CD4^+CD25^+的百分比,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结核组、肺癌组、非结核性肺炎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CD4^+/CD8^+比值(1.01±0.48、1.17±0.39、1.35±0.55)低于健康对照组(1.48±0.52,t=2.562,t=2.341,t=2.112,P<0.05);肺结核组、肺癌组、非结核性肺炎组表达CD3^+CD45RO^+的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65.20%±12.63%、56.70%±9.98%、55.90%±9.29%)高于健康对照组(49.60%±11.52%,t=3.422,t=2.647,t=2.084,P<0.05),且肺结核组高于肺癌和非结核性肺炎组(t=2.153,t=3.112,P<0.05);肺结核组、肺癌组表达CD3^+HLA-DR^+的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19.59%±7.01%、21.7%±7.34%)高于健康对照组(11.40%±5.33%,t=2.383,t=2.533,P<0.05);肺结核组表达CD8^+HLA-DR^+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11.26%±4.88%)高于健康对照组(7.10%±3.07%,t=2.244,P<0.05);肺结核组和肺癌组表达CD4^+CD25^+的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比(10.70%±3.06%、10.40%±2.33%)高于健康对照组(8.20%±2.79%,t=2.647,t=2.662,P<0.05)。结论肺结核、肺癌和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改变,尤以肺结核患者改变最显著,可能与肺结核独特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雪琼  戈兰 《新医学》2012,43(11):780-783
目的:初步探讨初治SLE患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表达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初治SLE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hrelin mRNA表达水平和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计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组HO-MA-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PBMC ghrelin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其血清ghrelin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SLE组低水平的ghrelin与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60,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ghrelin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SLE患者IR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7(TLR7)、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白癜风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PBMC中的TLR7、TLR9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PBMC中的NF-κB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TLR7表达量为(94.65±3.931)%,高于对照组的(92.84±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TLR9表达量为(86.68±11.01)%,低于对照组的(90.75±5.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CR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NF-κB mRNA表达量为(0.96±1.52),高于对照组的(0.24±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癜风患者PBMC中TLR7表达过量,TLR9则低表达,但与正常健康者的表达情况未见较大差异,而该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NF-κB表达量远高于正常健康者,推测TLR7、TLR9、NF-κB的表达与白癜风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探寻。  相似文献   

9.
李娜 《临床荟萃》2010,25(16):1405-1407
目的 检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mRNA及NF-κB抑制因子(IκBα)mRNA的表达.探讨NF-κB的活性在评估MODS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0例MODS患者,按疾病的转归分为死亡和存活组.同期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PBMC中NF-κB mRNA及IκBα mRNA的表达.结果 死亡组、存活组和对照组PBMC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9±0.508、1.247±0.512和0.738±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存活组和对照组PBMC中IκBα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5±0.451、1.372±0.743和1.966±0.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活化的NF-κB参与了MODS的发生发展,而且其活化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NF-κB活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锌指样转录因子4(KLF4)、孤儿核受体γt(RORγt)、microRNA-206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重症肌无力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清晨空腹外周血标本,梯度离心得到人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BMC中KLF4、RORγt mRNA、microRNA-20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中KLF4mRNA为0.594±0.181,健康对照者为0.089±0.025;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中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为0.570±0.266,健康对照者为0.067±0.016,重症肌无力患者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中microRNA-206表达水平为0.053±0.018,健康对照者为0.134±0.056,重症肌无力患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中KLF4、RORγt相对表达量与microRNA-206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675,P0.05,r=-0.806,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PBMC中KLF4mRNA、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及microRNA-206表达水平下降,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