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摩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35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乳腺增生病是西医的病名,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乳腺疾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居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伴有疼痛。本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千金花  王寅 《中国针灸》2013,33(6):539-54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中的"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疾病中位居首位的疾病,其发病率占65% ~70%;主要是因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增生和复旧不全的乳腺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改变[1],临床多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及乳头溢液.目前对乳腺增生伴乳头溢液的患者大多采用药物治疗,因用药周期长,不良反应多,依从性差,增加患者的焦虑使病情反复[2],治疗效果不理想.乳管镜...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乳腺组织对内分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虽然中医古代文献对乳腺增生病早有详细的记载和论述,当代医家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乳腺增生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探讨,但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依然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在具体的发病机理及标本虚实的认识上仍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的乳腺主质与间质不同程度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异常,常可触及肿块,为女性常见疾病,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1]。西医对HMG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常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较大。祖国医学治疗HMG历史悠久,属“乳癖”范畴,《外科活人定本》中有言“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认为乳癖病机为气机不畅导致胀满疼痛,不但阐述了本病病机,还描述了症状。  相似文献   

6.
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培勇  邹梅 《河南中医》1999,19(5):27-27
乳腺小叶增生是指乳腺小叶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疾病,临床以乳房胀痛与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属中医“乳癖”范畴。乳腺小叶增生可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病。前者属于生理性改变,后者属于病理性改变。乳腺囊性增生病其组织学表现主要有导管上皮增生和管腔高度扩张形成囊肿,多数中、小导管内发生乳头状瘤。单纯乳腺增生通过治疗随着内分泌功能的恢复,多数病人的症状可以逐渐缓解,一般不会癌变。而乳腺囊性增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如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最常用见疾病。本病常见于25—50岁的女性,发病率为70%左右。乳房疼痛。触痛及乳腺组织增厚成肿块和形成结节是本病的主要表现,由于疼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且有文献报告乳腺囊性增生的癌变率为2%-4%,因此乳腺增生的治疗被广泛重视。乳腺增生的治疗西医无特效药,主要是用他莫昔芬片加上乳块消片,乳核散结片,乳增宁片等中成药联合使用。其价钱较贵,疗效欠佳,且他莫昔芬的毒副作用较大,相当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笔者自拟“健乳汤”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 ,称之为乳癖 ,既包括乳腺腺体良性增生 ,又包括乳腺纤维瘤样变。正如《疡科心得集》所言 :“乳中结核形如丸卵 ,不疼痛 ,不发寒热 ,其色不变 ,其核随喜怒消长 ,此名乳癖。”乳癖发病多以乳腺肿块伴胀痛为主 ,病因每于月经周期 ,情志因素有关。由于情志内伤、冲任失调 ,痰瘀凝结而成 ,病位多与肝、肾、胃及冲任关系密切 ,本病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乳癖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从现代医学内分泌学角度认为乳腺增生病多与性激素代谢紊乱有关 ,其中以雌激素水平上升 ,孕激素水平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常形成可触及的肿块,既非肿瘤,也非炎症。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现代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系指乳腺小叶,腺泡上皮、乳管、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增生。其中以乳腺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最为常见。临床以乳房胀痛与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至今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  相似文献   

11.
程玉荣  于慧 《中医杂志》2003,44(Z2):18-19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出现肿块和疼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临床摸索,总结出以"乳旁四穴"[1]为主穴的A、B两组穴位,采用针刺配合耳压法治疗乳腺增生症,对于乳腺典型性增生及乳腺增生病程较短者或病情较轻者,信手拈来,效若桴鼓.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作用于乳腺组织致其增生和复旧不全,以乳腺疼痛和乳腺肿块为主要特征。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近年来,我院采用他莫昔芬(TAM)联合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中医“乳癣”范畴,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触之有大小不等肿块,压痛。本病是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1种或增生过程中的1个临床阶段,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乳腺小叶增生迁延不愈加重的结果。由于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不少妇女罹患本病后要求诊治和排除乳腺癌,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徐静  莫晓枫 《新中医》2017,49(7):179-180
正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可反复发生~([1])。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如《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云:"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临床中,笔者从经络理论探讨本病的证治,初获良效,兹浅述如下,冀与同道商讨。1经络生理病理与乳腺增生病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如环无端,是运行气血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为乳癖,是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肿块且有疼痛,肿块和乳痛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尤其是近十年以来,随着工作的紧张、人们情绪的波动,患此病的女性亦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乳岩者。笔者十年来对本病从古阅今,反复推敲了许多方药,最终形成了消核散一方,治疗乳腺增生病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98例患者,其中女性97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1岁,平均年龄29.1岁;男性1例,35岁。诊断依据:发病多在20~50岁;单侧或双侧乳腺出观痛性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约1~2cm,质地中…  相似文献   

16.
胡德祥 《河北中医》2008,30(4):445-447
乳腺增生病(erythroplasia of mammarygland,EMG)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现代医学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  相似文献   

17.
胡金风 《中医杂志》2003,44(2):92-93
乳腺增生以乳房出现肿块和疼痛,每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表现相应的加重或减轻,一般在月经来临前加重为主要表现。本病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值含量过高或由于患者对激素的反应特别敏感所致。它属中医乳癖范畴。笔者在临床以肉苁蓉为主治疗本病10余年,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从调摄冲任治乳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迪梨 《光明中医》2011,26(5):907-908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5~45岁的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属乳癖范畴。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癌变危险,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临床上,中医辨证论治较西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常从调摄冲任治疗乳癖。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临床表现以乳房疼痛与肿块为主,疼痛程度与肿块性质常与情绪变化、月经周期有关。中医认为,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等是本病的重要病因,西医亦认为该病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笔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焦虑量表(HA-  相似文献   

20.
吴心芳  花君霞 《中医杂志》2003,44(Z2):41-42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有关的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属中医的乳癖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独身、离婚、人流的增多等原因,导致乳腺增生病逐年上升,李教授多年精心研究本病,效果良好,随师学习,颇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