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IL-17在小鼠皮肤移植受者外周血及移植物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鼠皮肤移植后IL-17蛋白及mRNA在外周血及移植物中的表达.方法建立三组小鼠皮肤移植动物模型:同基因组(BALBc→BALB/c)、异基因组(C57BL/6→BALB/c),脾细胞组(C57BL/6→BALB/c),每组40只.各组分别于移植后1、3、5、7d处死10只动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内IL-17水平,RT-PCR检测移植皮肤中的IL-1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三组小鼠皮肤移植后第1天IL-17蛋白及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异基因组IL-17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同基因组、脾细胞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7在小鼠皮肤移植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呈高表达,有望作为预测和纠正排斥反应的观察指标.受体输注供体脾细胞可明显减轻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u-10,rhIL-10)作用后皮肤移植家兔血清中IL-10及其抗体的变化,探讨外源性hIL-10诱生IL-10增强抑制效应和外源性hIL-10有无免疫原性,为rhIL-10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家兔分为6组:①组rhIL-10低剂量,②组rhIL-10高剂量,③组环孢菌素(CsA)低剂量,④组CsA高剂量,⑤组rhIL-10+CsA低剂量联合,⑥组生理盐水组。移植术前1d开始用药,连续用药10d,肌肉注射。术前1d、术后1d、4d、7d、14d、21d、28d分别取外周血,分离血清,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0及IL-10抗体水平。结果①移植家兔血清IL-10检测,术后各组结果较术前均有升高,在术后7d达到高峰,术后4d、术后7d rhIL-10低剂量及高剂量组IL-10水平高于其余各组(P〈0.05)。CsA低剂量及高剂量组IL-10水平低于rhIL-10组及联合组(P〈0.05)。②移植家兔血清抗IL-10抗体检测,术后各组检测结果较术前均无明显升高(P〉0.05),与抗体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反应中,家兔血清IL-10含量在皮肤移植后明显升高,表明外源IL-10诱导内源性IL-10分泌,从而增强抑制排斥反应;外源IL-10注射后家兔血清中没有检测出特异性抗体,外源性rhIL-10进入机体没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介素22(IL-22)在哮喘模型中的作用,研究黄芪甲苷(AS-Ⅳ)对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及IL-22的调控作用,探讨AS-Ⅳ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BUD)组和AS-Ⅳ组4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小鼠以制备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行HE及AB-PAS染色,进行气道炎症评分,ELISA法检测4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IL-22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L-22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单细胞悬液中Th22的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增加(P<0.05),BALF中IL-22水平增高(P<0.01),肺组织中IL-2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脾单细胞悬液中Th22比例增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BUD及AS-Ⅳ治疗后,小鼠气道炎症评分降低(P<0.05),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及Th22细胞的比例均较哮喘组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Ⅳ对哮喘气道炎症发挥治疗性作用,这可能与AS-Ⅳ通过抑制Th22细胞分化、抑制IL-22的表达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5、IL-21细胞因子组合建立的临床级人NK细胞培养体系对NK细胞增殖、免疫细胞表型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9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根据以下3组进行扩增培养:(1)对照组(我科临床级人NK细胞培养体系),(2)IL-15组(对照组+IL-15),(3)IL-15/IL-21组(对照组+IL-15+IL-21)。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总数和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表型和NK细胞活化受体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培养至14 d,IL-15/L-21组细胞总数明显升高,NK细胞增殖倍数达到(761.68±449.30)倍,明显高于IL-1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IL-2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培养物中CD3~-/CD56~+细胞百分率比较,IL-15/IL-21组和IL-15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5/IL-21组和IL-1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CD3~+/CD4~+细胞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且IL-15/IL-21组和IL-15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5/IL-21组和IL-1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总CD3~+细胞百分率比较,IL-15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IL-15/IL-21组和IL-1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5/IL-21组NKG2D活化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IL-1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CD3~+/CD56~+细胞百分率、CD3~+/CD8~+细胞百分率以及NKp46活化受体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的效靶比,3组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L-15/IL-21组合优化人NK细胞培养体系,可以选择性地扩增NK细胞,提高培养物中NK细胞数量和细胞总数,以及活化受体NKG2D的表达水平,这将为优化临床级人NK细胞制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脾内注射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hIL-2)与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大鼠诱发肝细胞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hIL-2和mIL-1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CIL1-2EIL-2PN,转染包装细胞PA317后,分别在大鼠肝癌诱发后90天(早期治疗组)及105天(晚期治疗组)进行脾内注射治疗,观察大鼠生存时间及毒性反应。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2和IL-2浓度,放射性活度测定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IL-12+IL-2联合基因治疗组中,早期治疗及晚期治疗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88.1±14.2天及168.5±13.6天;IL-12基因治疗组分别为168.2±13.4天及149.1±13.8天(与联合基因治疗组相比,P<0.01);IL-2基因治疗组分别为145.9±11.3天及131.1±10.5天(P<0.01)。3个治疗组中,早期治疗的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晚期治疗(P<0.01)。IL-12+IL-2联合基因治疗组中,早期治疗后长期存活率(≥240天)为25%(5/20),治疗后5天肝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治疗后2个月血清hIL-2及mIL-12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各基因治疗组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L-12+IL-2联合基因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单基因治疗组(P<0.01)。结论脾内直接注射携带hIL-2和(或)mIL-1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显著提高NK细胞的活性,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吞噬了供者凋亡淋巴细胞的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对皮肤移植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19+调节性B细胞(Breg)比例及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C57BL/6小鼠作为受者,BALB/c小鼠为供者,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经小鼠重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共同诱导,制备并培养imDC.分离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SP),经光化学照射方法(PUVA)处理,得到供者小鼠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PUVA-SP与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共同培养,得到PUVA-SP DCs.根据受体小鼠术前接受的静脉输注成分将其随机分为4组(n=14):PUVA-SP DC组、imDC组、成熟树突细胞(maDC)组和PBS对照组.于手术前7d分别从尾静脉注入1×106个(0.2ml)PUVA-SP DC、imDC、maDC或0.2ml PBS.于移植术后观察受体小鼠的移植物存活时间、外周血IL-10+CD19+ Breg比例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受体小鼠外周血IL-10+CD 19+Breg细胞占CD19+B细胞的比例在PUVA-SP DC组为7.48%,明显高于imDC组(4.12%)、maDC组(3.01%)和PBS对照组(2.37%).PUVA-SP DC组小鼠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为58.2±0.9ng/ml,与maDC组(20.1±1.6ng/ml)、imDC组(26.2±1.3ng/ml)及PBS对照组(19.0±0.6n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UVA-SP 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为62.3±2.6d,显著长于maDC组(20.7±1.9d)、imDC组(12.1±1.0d)和PBS对照组(11.0±1.3d,P<0.01).结论 移植术前输注PUVA-SP DCs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增加受者体内IL-10的表达水平,诱导产生较多分泌IL-10的调节性B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健康状况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受试者70例,其中正常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牙周炎组分别为10例,20例,20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L-21与IL-6水平。结果牙周炎组患者血清IL-21和IL-6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牙周炎组患者血清IL-21和IL-6表达分别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组(P<0.05);血清IL-21、IL-6表达强度与牙周病严重程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653,P<0.05)。结论检测牙周病患者血清IL-21和IL-6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常通口服液对大鼠肠粘连模型血TNF-α、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 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按Ellis法制备成肠粘连模型。常通中 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于术后第1、3、5、7、9天采血,其余各组于术后第7天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4水平。结 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NF-α显著升高(P<0.001),而IL-4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常通低、中、 高剂量组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0.001),而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NF-α与肠粘连形成有关,可作为 粘连形成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血清IL-2与血肌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巴利昔单抗组(n=37)和对照组(n=35)。所有病人均采用环抱素(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维持治疗。巴利昔单抗组:分别于术前2h和术后4d使用巴利昔单抗1.0mg/k异。检测术后2月内IL-2和血清肌酐浓度。观察急性排斥反应(AR)、不良反应、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巴利昔单抗组IL-2和肌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共有12例病人发生AR,巴利昔单抗组3例,对照组9例(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明显降低IL-2和血清肌酐水平和AR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2R单克隆抗体诱导疗法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3例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移植中心行首次同种异体尸肾移植病例,根据是否应用IL-2R单抗诱导疗法,将其分为诱导组79例和对照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DGF发生率,以及两组DGF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诱导组和对照组间的DGF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7.7%vs23.1%,P>0.05)。但诱导组DGF患者并发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GF患者(0%vs25%,P<0.05),且诱导组DGF患者的1年移植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DGF患者(92.9%vs62.5%,P<0.05)。结论IL-2R单抗诱导疗法对DGF的预防作用不显著,但可以有效降低DGF期间发生AR的风险,改善DGF患者的移植肾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异常高表达的白介素6(IL-6)是否可导致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恶性转化.方法 ELISA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与正常微环境中IL-6的表达差异.以肿瘤微环境中相应水平IL-6处理的MSCs为实验组,正常微环境中相应水平IL-6处理的MSCs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STAT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组MSCs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MDM2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通过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MSCs的体内成瘤能力.结果 肿瘤微环境中IL-6的表达量为191.23±16.80pg/ml,明显高于正常微环境(0.82±0.12g/ml,P<0.01).实验组90%±7%的MSCs表达STAT3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为激活状态,而对照组未检测到STAT3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显示,2个月后实验组MSCs生长接触抑制减弱.细胞培养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5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MDM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MSCs培养2个月后,接种裸鼠皮下可形成肿瘤,而对照组接种后未见肿瘤形成.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的IL-6具有促进MSCs恶性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Parecoxib)超前镇痛对患者围术期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为布托啡诺术后镇痛组,试验组(P组)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复合布托啡诺术后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采右颈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6、IL-10浓度。结果 P组T2~T4时IL-6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围术期IL-6水平较低,T3~T4时IL-10较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下调患者血清IL-6水平而促进IL-10的分泌,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高脂喂养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硫氢化钠(NaHS)组[NaHS20μmol/(kg.d)]、炔丙基甘氨酸(PPG)组[PPG20mg/(kg.d)]。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均以高脂饮食饲养并行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8周后观察血浆H2S含量、损伤处血管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值;Western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颈动脉斑块IL-10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浆H2S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内膜显著增生(P<0.01),IL-10蛋白和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NaHS组血浆H2S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内膜增厚明显受到抑制(P<0.01),IL-10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模型组比较,PPG组血浆H2S水平显著降低(P<0.05),损伤处血管内膜增生更为显著(P<0.05),IL-10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和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在164例糖尿病(DM)患者中,12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无早期肾损伤者为DM组,44例UAER 20~200μg/min的DKD患者为DKD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入选者的IL-6和Cys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M组和DKD组的IL-6、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DM组相比,DKD组以上三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DM组(P<0.01);IL-6和CysC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IL-6和CysC阳性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IL-6和CysC有利于提高DKD检测的阳性率,对DKD的早期诊断有意义;IL-6和CysC对疾病活动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 CD25~(high)Treg)的影响.方法 2007年2-9月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41例,根据是否使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商品名daclizumab)分为抗体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抗体组在肾移植术前2h及术后第14天分别给予抗CD25单抗各50mg.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13、17、60天分别留取肝素抗凝外周血15ml.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受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 CD25~(high)Treg比例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D25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肾移植术后13、17、60d抗体组的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20%±8%、13%±7%、24%±9%)低于对照组(45%±6%、41%±5%、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术后第17天CD4~+ CD25~(high)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为4.40%±0.26%,明显低于对照组(8.56%±0.36%,P<0.01);而术后13、60d抗体组CD4~+ CD25~(high)Treg所占比例分别为7.00%±0.47%、3.75%±0.19%,与对照组(分别为8.04%±0.32%、3.66%±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组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给予第二次抗体前(术后第13天)为1.65±0.22,术后第17天为1.84±0.2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7天CD2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0.23,与抗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剂共100mg抗CD25单抗仅一过性地降低CD4~+ CD25~(high)Treg,不会影响其活化扩增,无损于术后早期的免疫耐受诱导及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