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留子宫动脉、卵巢动脉、三角形次全切除子宫治疗顽固性功血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功血患者42例,随即取样,研究组21例:采取保留子宫动脉、卵巢动脉、三角形次全切除子宫术式;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的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式。术后2年随访,比较两组病例经予同术式治疗后动脉卵巢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差异。结果:顽固性功血均治愈。研究组21例术后出现腰腹及阴道坠胀感占9.5%,需口服激素替代治疗占4.7%.对照组分别为80%及52.3%。结论:保留子宫动脉、卵巢动脉、三角形次全切除子宫治疗顽固性功血维持了盆底结构稳定性,保留了卵巢功能达到了治疗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02年7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无卵巢及宫颈病变的子宫肌瘤患者交叉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41.53±10.2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7.21±13.34)min),P<0.0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01±51)m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18±43)mL),P<0.01。结论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良性子宫疾病患者保留卵巢血养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内分泌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良性子宫疾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保留卵巢血养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全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测定在术前、术后3个月激素水平,术后3~6个月进行更年期症状追踪随访。结果保留卵巢血养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子宫全切术手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激素检测指标(FSH、CH、E2、P)及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P均<0.05),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保留卵巢血样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疾病效果显著,且卵巢功能与卵巢血液供应有直接关系,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最彻底的方法,我院白1998年起对子宫全切者均采取先行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切除术,现将手术中及手术后随访情况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穗 《吉林中医药》2022,(8):984-988
目的 探讨针灸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子宫、卵巢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脱氢表雄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形态功能、卵巢基质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临床总有效率,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基质动脉RI、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RI均低于对照组(P<0.05),卵巢形态功能指标、巢基质动脉和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PSV、EDV、S/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74.4%(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针灸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针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卵巢和子宫血流参数,提高基础窦卵泡数目和卵巢体积,缓解局部症状,对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对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及药物治疗。方法:观察我院2006—2010年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的患者152例,年龄<45岁,卵巢未发现异常,给予保留卵巢80例,年龄>45岁者,治愈性切除卵巢72例。两者在术前、术后及治疗时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术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月进行焦虑与抑郁评分,去掉卵巢组评分均明显高于保留卵巢组(P<0.01)。3个月后切除卵巢组给予治疗,半年后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特殊心理应激,临床或多或少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障碍,切除卵巢患者尤为明显,应对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及药物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子宫大出血保留子宫的术中、术后护理,以提高治愈的成功率.方法:我科采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时子宫大出血10例,术中、术后合适的护理.结论:采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B-Lynch缝合用于剖宫产时子宫大出血,保留了一些年轻产妇的生育功能,而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后对卵巢的影响。方法将60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分别比较2组在术后1,3,6个月血清性激素、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3,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与术前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均0.05),血清雌二醇(E2)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均0.05);但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1,3,6个月卵巢体积、窦卵泡数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子宫加双侧输卵管切除或单纯行全子宫切除术均会影响卵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症状,但是2种手术对卵巢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RSA)子宫及卵巢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我院妇科门诊20例RSA患者(观察组)和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均在月经第21天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常规检查,二维技术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卵巢大小及回声特点,彩色多普勒技术显示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结构优良率,子宫动脉、子宫内膜动脉流速、RI、PI及及卵巢动脉流速、RI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测子宫内膜及卵巢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提供新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参考,对诊断女性内生殖系统疾病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益气温经养血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孕妇子宫内膜及卵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复发性流产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温经养血活血方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及卵巢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对照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子宫动脉、内膜动脉及卵巢动脉的PSV及EDV均较高,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提高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子宫动脉、内膜动脉RI、PI及卵巢动脉RI均较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均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温经养血活血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改善了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剖宫产术出血时防治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2年4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或可能出血患者施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适应证,方法及效果。结果:对31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及9例可能术后出血患者施行了该术,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所以病例止血效果满意,无晚期产后出血,35例患者随访1年,月经复潮后正常,5例失访。结论:正确掌握方法需注意结扎时部位、深度、宽度、单双侧等。该方法止血简单迅速,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卵巢子宫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中药组服用调经助孕方,西药组服用来曲唑,中西药组采用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月经改善情况、基础体温(BBT)变化、并借助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卵泡壁及子宫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排卵率、受孕率均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在改善卵巢、卵泡壁及子宫动脉EDV、RI、PI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在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及受孕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卵巢血流供应,改善卵泡壁及子宫血流灌注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最常见的部位是卵巢组织,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卵巢。约50%以上侵犯双侧卵巢。在卵巢的异位组织因反复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大小不一,最大直径可达25cm。月经期偶会破裂,临床极易误诊。本文收集了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妇科收治的96例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效果、护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6例手术的患者中有80例患者接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占83.3%,包括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0例(62.5%),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0例(20.8%);接受单侧附件切除术的患者16例(16.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跟踪随访,发现治疗痛经的有效率为90.4%,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有效率为89.5%,治疗不孕患者的有效率(即妊娠率)为62.3%。结论在腹腔镜下进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安全有效,容易恢复,尤其适合诊疗不孕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中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聚乙烯醇微粒作为栓塞剂,而改良组中的患者采取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化油的混合液作为栓塞剂。观察2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及卵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改良组效果更好。2组患者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且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影响不大,创伤小,能够有效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取腹腔镜多发性子宫切除术以及其配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11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实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有1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加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患者13例,开腹子宫肌瘤患者24例.结果:24例开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7.57±0.75)d,术后排气时间(33.55±7.83)d.单纯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29±0.69)d,术后排气时间(22.49±4.78)d,手术时间(95±31)min,术中出血量(132.5±45.7)ml,手术结束后复发率为25.9%.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加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患者手术时间(101±33)min,术中出血量(89.3±17.72)ml,手术结束后复发率为3.8%.结论:采取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可以加快康复过程,且会扩大治疗病例的范围,在子宫动脉阻断术的帮助下更加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复发率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0%-15%,术前确诊较困难。腹腔镜检查是公认的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并且可使诊断和治疗一次完成,具有微创、术后粘连少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手段。2004年12月-2007年3月,本院妇科对82例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Ⅲ期52例,  相似文献   

18.
钟薇 《亚太传统医药》2012,(11):124-125
目的:探究全子宫切除术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术后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全子宫切除术组(A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B组)。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评价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结果: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血清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都有升高,术后12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上升明显,且雌二醇和孕酮的表达下降,术后12个月下降更明显,与全子宫切除术比较,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各项激素水平的变化小。结论: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可以更好地减轻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维持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邢风琴  刘爱民  余香格  张舒新  商彩斌 《河北中医》2012,34(12):1828-1830,1949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全子宫切除术,对于有保留子宫愿望的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子宫是难以接受的。目前,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做为AD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疗效满意,但有一部分患者无效或在治疗6~12个月后复发,失败病例多为弥漫型AD患者。2011-01—2011-06,我们应用UAE联合溯源追本汤治疗弥漫型AD 60  相似文献   

20.
全子宫切除术是子宫病变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经腹全子宫切除、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及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是目前的主要手术方式,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腹部无瘢痕,医疗成本低、手术时间短等优势逐渐受到妇科医生的青睐。以往行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多限于子宫脱垂的小子宫患者,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手术适应症也越来越广泛。现总结我院开展的40例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