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5~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尸检中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占72%,在我国无确切的统计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创伤机率的逐年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逐年增多.Samama的统计资料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并发肺栓塞的机率高达39%~41%,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机率为20%~25%[1],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成为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临床治愈率达78.94%,总有效率为97.36%。结论抗凝、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异度、灵敏度和两者检测的一致性。结果:50例患者共有350支血管进行检查;CT静脉造影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为94.58%(262/277)、特异度为94.52%(69/73),CT静脉造影与DSA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致性为0.860。结论:间接法低剂量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本项目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方剂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阐明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丰富其预防方法。结果: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超声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血栓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发生率为4.7%。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发生率5.26%,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加强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检查和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结果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诊断符合率92.5%(37/40)。结论彩色多普勒哨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可显示下肢静脉病变情况及血管内血流状态,对疾病临床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确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该院行普外科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不给予预防措施,对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30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0%;确诊患者治愈4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患者中,1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33%;确诊患者治愈12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普外科术后患者以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发生率水平,确诊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预防性护理方案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该科室收治的96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护理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6.7%,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1%,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疼痛、下肢皮温升高、下肢肿胀、浅表静脉怒张等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略低,经χ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35)。结论将预防性护理方案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中,可有效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预防腓肠肌疼痛、下肢皮温升高、下肢肿胀、浅表静脉怒张等症状的出现,临床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以便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10月~2011年10月骨科大手术后1周、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126例患者术后有47例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7.30%,手术后第1周内检出者占80.85%;第2周以后检出占19.15%;好发部位手术患肢占78.72%,单纯胫后静脉及肌内分支占57.45%;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为44.29%。结论: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较高,尤其是术后一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无创、准确、高度敏感的特点,应作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分期辨证治疗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结果:126例患者中,治愈103例(81.7%),好转21例(16.7%),无效2例(1.6%)。结论: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血栓形成是髋部骨折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在我国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5%~65%[1],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严重后果可继发肺血栓而致死.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髋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患者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愈来愈多,因此骨科手术后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已形成共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对收治的髋部骨折及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患者采用牛膝活血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以下肢肿胀、疼痛及形成静脉扩张为主要表现.患者远端静脉高压、淤血为病理改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早期并发症肺梗死病死率极高[1].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笔者从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用赤芍提取物盐酸木立口丙酯合己酮可可碱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抑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所发挥的预防作用。方法以88例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便利抽样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n=44)和参考组(n=44),为所有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统计和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例,总发生率为2.27%,参考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例,总发生率为15.91%,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1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病的病因及防治.  相似文献   

16.
魏俊青  任树芬 《河北中医》2013,(12):1895-189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髓损伤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0%~100%,其中有临床表现者占15%^[1]。脊髓损伤人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发生率与脊髓损伤后的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有关。临床上90%的肺栓塞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2],因此早期预防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能够减少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2010-01-2012-10,我们对21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规范的预防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和双下肢、足底穴位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对98例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98例中左侧65例,占66.3%,右侧18例,占18.36%,双侧15例,占15.3%;病变部位在股总静脉33例(2例向上延及髂外静脉),占33.7%,股浅静脉164例,占16.3%,股深静脉14例,占14.3%,胭静脉29例,占29.6%,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广泛受累6例,占6.1%.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9例,占60.2%,其中完全闭塞46例(占46.9%),不完全闭塞13例(占13.3%);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占39.8%.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做出明确的诊断,同时还可动态观察判断疗效,不失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92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共10例,发生率为10.87%;经血管外科会诊协助治疗及精心护理,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实施综合性护理对策,可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该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就诊并确诊的1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为老年糖尿病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组为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对两组各方面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实验共有7个单因素变量指标,通过t检验,计算各项指标的概率值,根据数据可知,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另外,实验组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患发生于左下肢者32例(55.17%,);发生于右下肢者13例(22.41%);发生双下肢者11例(18.97%)。说明在病患中,左下肢的病患较其余两种较为明显。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年龄、低密度脂蛋白都是形成血栓的主危险因素,需早日预防、检查,有利于及早控制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的42例患者,回顾分析了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比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进行统计,并总结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对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吸烟(57.14%)、手术时间(7.14%)、年龄(40岁)(21.43%)、术后饮食(7.14%)、肥胖(4.76%),长期卧床少运动(2.38%),吸烟对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影响较大,所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分析,出现肺部血栓患者1例,左下肢周围深静脉血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数据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通过针对性措施的构建,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减少患者的痛苦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