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对552例(652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6-12月,平均9.5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92眼(14.11%),≥0.5者496眼(76.0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切口小、娩核容易、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体会,评价手术效果.方法:我院2004年一月至2008年8月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品体植入进行白内障手术168例(180眼),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低于0.3者35只眼,占19.5%,0.3~0.8者118眼,占65%,0.8以上者27眼占15.5%.结论:临床显示此种手术疗效显著,成本低,在基层医院适合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6例(3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局麻下行小切口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提出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视力及眼部情况,按时抗生素眼水滴眼。结果术后7天裸眼视力0.7者占18.34%;0.5-0.9者占66.11%;1.0者占15.55%。结论术前护理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正规抗生素滴眼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3例171眼实施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做长约6~7mm反眉弓、巩膜水平板层隧道切口,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患者术后离院时裸眼视力≥0.3者占69.0%,≥0.5者占47.4%;术后 1个月视力或矫正视力≥0.3者占95.3%,≥0.5者占74.3%,≥0.8者占42.7%.结论: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少,设备便宜,与超声乳化比较,费用少,也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易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3例171眼实施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做长约6~7mm反眉弓、巩膜水平板层隧道切口,晶体圈匙托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患者术后离院时裸眼视力≥0.3者占69.0%,≥0.5者占47.4%;术后 1个月视力或矫正视力≥0.3者占95.3%,≥0.5者占74.3%,≥0.8者占42.7%.结论: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少,设备便宜,与超声乳化比较,费用少,也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易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复明工程中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白内障手术56例(56眼),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裸眼视力≥0.5者35眼(62.50%),<0.5者21眼(37.50%),术中术后并发症:囊膜破裂3眼(5.35%),角膜水肿8眼(14.29%),葡萄膜炎3眼(5.36%),暂时性高眼压4眼(7.14%),瞳孔轻度变形5眼(8.93%),人工晶状体夹持1眼(1.79%),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基层白内障复明工程中,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达到了防盲治盲的目的,可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7例(45只眼)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7例45眼,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d内,视力达到0.5者达42眼,脱盲率达10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优点.方法 45例45只眼采用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技术施行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21例21只眼采用常规开罐式截囊及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结果 小切口弧形划囊及粘弹剂组术后3天矫正视力≥0.3者占82.1%,1周后占91%,分别大于同期施行的大切口对照组,术中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则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术的运用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中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确保后囊膜的完整,IOL植入囊袋中,减少IOL植入睫状沟后的并发症,提高了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开展眼科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全面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开展的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128例.手术方式均为小切口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首日的针孔视力≥0.05的有117例,≥0.3的有112例,≥0.6的有14例.脱盲率达90.2%,脱残率达88.7%.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导致未植入人工晶体等.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短暂性高眼压、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技术上较为成熟,且疗效显著,适合应用于大规模防盲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复明工程中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白内障手术56例(56眼),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裸眼视力≥0.5者35眼(62.50%),〈0.5者21眼(37.50%),术中术后并发症:囊膜破裂3眼(5.35%),角膜水肿8眼(14.29%),葡萄膜炎3眼(5.36%),暂时性高眼压4眼(7.14%),瞳孔轻度变形5眼(8.93%),人工晶状体夹持1眼(1.79%),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基层白内障复明工程中,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达到了防盲治盲的目的,可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I临床疗效。方法:2009~2010年在本院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53例,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除2例失败外,151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25例,占16.34%,0.5~0.9者81例,占52.94%,0.3~0.4者40例,占26.14%,〈0.05者5例,占3.27%。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外最理想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乳化小切口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39眼)外伤性白内障行非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4%的病例术后1周矫正视力≥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时处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是恢复术后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环行撕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tomy,CCC)及手法碎核小切口技术在白内障囊外摘出(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ins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中的优缺点,改进手术方法,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方法54例58只眼采用CCC及手法碎核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26例26只眼采用常规开罐式截囊(can-opener capsulotomy,COC)及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结果小切口CCC手法碎核组术后1周矫正视力≥0.4者占82.7%,12周后占96.0%。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56±0.88 D,术后12周为0.76±0.56 D。分别小于同期内施行的大切口COC对照组(P<0.001),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续环行撕囊及手法碎核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散光及并发症,确保IOL植入囊袋中,减少IOL植入睫状沟后的并发症,避免了IOL的倾斜、偏位,相当程度地提高了ECCE和IOL植入术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有限的条件下,行小切口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有效性,达到复明的目的。方法:对36例白内障患者行球后麻醉及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术后1周视力:0.5以上者20眼,0.1~0.4者12眼,0.1以下4例。结论:在基层医院比较简陋的条件下行小切口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术式经济、安全、有效,能使广大基层白内障患者得以重见光明,尤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注射式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44例 ( 2 85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患者中的 12 8例 ( 15 3眼 )行 2 .8mm切口注射式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 ,另116例 ( 13 2眼 )在 2 .8mm切口基础上扩大至 5 .5~ 6.0mm ,植入后房型PMMA硬性人工晶体。结果 注射式组术后 7d视力≥ 0 .5者占 80 .4% ,随访 3个月视力≥ 0 .5者占 88.8%与PMM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注射式组术后炎症反应轻 ,早期视功能恢复快。结论 注射式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比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患者的103眼通过5.0~6.0mm巩膜小切口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天,1周,4周、3月视力达到0.5者分别为87.4%,91.3%,93.3%,94.1%,其中视力达到1.0者分别占14.6%,43.7%,47.6%,48.5%.手术前后散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平均数字法将7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显著优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有助于增强疗效,加快视力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基层大规模防盲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分核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1000例(1220眼)白内障患者。结果:术后1天视力≥0.5者64.18%,术后1周视力≥0.5者82.54%,术后1个月视力≥0.5者95.00%。结论:小切口隧道内分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患者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良好,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大规模防盲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等。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能获得满意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由于切口大,散光严重,手术步骤复杂及术后视力恢复慢等,现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由于设备昂贵,手术费用高,操作复杂性,很难在县市级基层医院打开局面.我院2006年2月-2008年11月,三年间共开展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60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