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损伤标志物是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诊断因子。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近来将AMI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过程中已形成由冠脉局部易损斑块演变为易损病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近来将AMI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历程系由冠脉局部易损斑块演变为易损病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念、病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尤其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为其概念和治疗策略的更新和完善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依据。本文就ACS的概念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同成  唐元升 《山东医药》2004,44(31):68-6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即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无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近几年对ACS的病理、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许多过去有争论或不肯定的问题得以澄清。现对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临床常见急症,对其诊治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大部分患者就诊于基层医院,因此将ACS诊治新技术应用于基层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兴雷  赵鹏 《山东医药》2010,(5):100-10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ACS是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变化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或)破裂为基础,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本文简要综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美国>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6%,但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60%以上,其病死者中80%以上,为>65岁老年人。再者,>75岁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6.1%,却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近37%,病死病人的60%。而且,这不包括亚临床(silent)心肌梗死。亚临床心肌梗死占全部心肌梗死的20~30%,在>65岁老年人中其预后与临床已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相…  相似文献   

10.
不同患者对许多心血管病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存在较大差异。患者的生理状态(如年龄、性别、种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环境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以及遗传多态性是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的目标是发现这些影响药物反应的遗传因素,阐明不同个体的药物反应(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差异,最终针对个体基因型指导个体化用药。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纤溶剂、抗凝剂、β阻滞剂)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共同问题包括症状不典型、合并危险因素多、临床证据不充分。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减少死亡或心肌梗死绝对和相对危险度,长期随访显示其改善生存和症状的优越性。老年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主要获益来自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重复血运重建;再灌注及时性和可行性是挽救濒危心肌和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时间延搁、合并病等因素,多数情况下倾向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是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损斑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是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的病理学特征、致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目前有创和无创影像学技术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的最新进展、易损斑块的血清标记物研究及易损斑块的早期干预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研究相继开展,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新型生物标志物从各个生物机制角度出发提高了预测特异性,多维度的评分量表同样在危险分层及预后预测方面具有价值。发展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改良评分量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急症,二者有着许多相似的危险因素,且卒中合并ACS较常见,但卒中合并ACS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深入研究卒中与ACS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卒中合并AC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治疗,以期为提高临床卒中合并ACS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系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急性破裂 ,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 (脂质、组织因子等 ) ,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导致血栓形成 ,最终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 ,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这一最为简便、快速而有效的检查手段 ,在ACS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价值。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类中的作用由于ACS的治疗决策主要取决于ST段是否抬高 ,因此ACS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因子作为FⅦ/FⅦa的细胞膜表面受体,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关键因子,组织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其临床后果的严重性决定于血栓的范围和进展。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循环单核细胞和微颗粒表达组织因子,促进全身的促凝活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不稳定性斑块中组织因子表达和活性较稳定性斑块更高。组织因子通路抑制物是内源性组织因子抑制物,对调剂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组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抗栓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佳药物治疗(OMT)的基石,主要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OAC)抗凝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无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尤其适用于合并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心瓣膜病、左室附壁血栓以及既往有肺栓塞病史的患者。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Ⅹ因子抑制剂、Ⅸ因子抑制剂和凝血酶受体拮抗剂等。该文主要介绍OAC在AC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对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有预测作用,该文主要介绍TMAO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快速、准确地诊断ACS尤为重要。现有的ACS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仍存在不足。近年发现的新型心肌标记物如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心脏相关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髓过氧化物酶(MPO)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且有利于危险分层,并能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该文主要介绍新型ACS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高翔宇  严松彪 《心脏杂志》2007,19(5):617-619
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最初是在孕妇血浆中发现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在母体血浆中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增多,并认为是产前监护胎儿核型异常及宫内生长迟缓、妊高征等高危妊娠的有效指标。最近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浆PAPP-A的浓度升高,PAPP-A可作为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标志物,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