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孕妇感染弓形虫后胎儿生长发育跟踪研究王海琦杜青倪黎陈子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弓形虫病;畸胎;宫内感染本实验设计随访孕妇感染弓形虫后的妊娠结局,与正常孕妇比较,显示弓形虫感染胎儿致畸率及低体重儿、死胎、早产发生率远...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以及多种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正常人感染弓形虫可因为体内产生免疫保护而呈隐性感染。孕妇感染弓形虫可引起胎儿畸形(无脑儿、脊柱裂)以及新生儿的先天性弓形虫病,严重影响优生优育。免疫缺损者感染弓形虫后可导致播散性弓形虫病,如脑炎、肺炎及心肌炎。研究弓形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及所致病理变化,对探讨弓形虫的损伤机制极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孕妇弓形虫感染及对胎、婴儿的影响史金阳刘兰青吕绳敏任舒月徐倏(第二临床学院病毒室,沈阳110003)关键词孕妇;弓形虫感染;胎婴儿孕妇弓形虫(Toxoplasma,Tox)感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不良后果[1]。本组对孕妇...  相似文献   

4.
弓型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刚地弓形虫,在正常人体多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孕妇感染后可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畸形、缺陷及先天性弓形虫病,给胎儿、新生儿带来严重后果。据估计,我国育龄妇女中约有1300~1500万人感染弓形虫,可能生育8~10万名弓形虫病损害儿[1],所以探讨弓形虫感染对优生优育,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1孕妇感染弓形虫途径1.1弓形虫的发育过程弓形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两类宿主,终宿主和中间宿主。该虫对中间危主的选择极不严格,可寄生于哺乳类(包括人)、鸟类、…  相似文献   

5.
133例妊娠异常孕产妇弓形虫感染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3例妊娠异常孕产妇弓形虫感染血清学检测陈有贵栗海思曹传蕴(寄生虫教研室)(实验动物中心)(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关键词弓形虫感染检测中图法分类号R382.5弓形虫病对人类的危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孕妇患本病可引起胎儿的先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不同年龄孕妇与弓形虫感染情况的关系,降低出生缺陷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弓形虫病IgM抗体,随机采3500名孕妇静脉血液,将孕妇按年龄、地区、接触动物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IgM阳性和随机抽查IgM阴性的孕妇结局进行随访及统计比较。结果近期孕妇弓形虫抗体IgM阳性3.6%,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3介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来自农村孕妇阳性率高于市区孕妇,差异显著(P〈0.05),接触动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不接触动物者(P〈0.01),阳性孕妇流产、早孕、死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孕妇(P〈0.005)。结论积极开展弓形虫病防治,对孕妇进行弓形虫IgM检查,常规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及早诊断,早检出胎儿畸形,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优生的关系,摸索早期诊断弓形虫感染的方法。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血清学试验及部分动物接种,对367名各孕期孕妇外周静脉血、脐血及死胎组织进行弓形虫检测。结果:PCRDNA阳性7例,循环抗原(CAg)阳性2例,特异性IgM阳性1例。总阳性率19%。对其中1例PCRDNA、CAg阳性的孕妇血进行动物接种,结果阳性。28例死胎组织中,发现一死胎心、肺、肝、肾、眼、脑组织弓形虫DNA均阳性。结论: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危害在我国(省)并非少见。开展对孕妇弓形虫感染的检测,将有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PCR较其它方法更具特异性及敏感性,且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孕妇弓形虫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郑登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23-124,128
目的探讨我市孕妇弓形虫(TOX)感染的状况及感染后对其胎儿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孕妇血中弓形虫循环抗原(CAg)、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结果100例病理妊娠孕、产妇血清中TOX—CAg.TOX—IgG及TOX—IgM阳性数分别为20例(20%)、23例(23%)、10例(10%)。而100例正常孕妇血清中TOX—CAg.TOX—IgG及TOX—IgM阳性数分别为2例(2%)、3例(3%)、1例(1%)。结论TOX感染是引起胎儿流产、死胎死产和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孕妇妊娠早期应进行弓形虫感染检测,感染者应及时治疗,以减少先天性弓形虫病,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徐凤全  林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22-1724
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哺乳动物及鸟类普遍易感.人类对弓形虫有较强的自然免疫力,感染后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表现,或只出现亚急性弓形虫病.但在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如ADIS病、器官或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等)感染弓形虫后引起的危害严重.人体弓形虫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弓形虫病疫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发现,弓形虫全虫疫苗,弓形虫特异抗原组分疫苗有预防弓形虫感染或降低感染度作用,但前可能会引起再感染,后的免疫保护效果较差.弓形虫病核酸疫苗克服了上述疫苗存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弓形虫病核酸疫苗的研制,通过对表达保护性抗原蛋白基因进行重组,先后研制出弓形虫基因单价疫苗、复合疫苗和混合疫苗.动物实验证明部分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性疾病。弓形虫感染不仅可致胎儿畸形,而且也是免疫缺陷病人的致死因素之一。为了解我市孕妇弓形虫的感染状况,我们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对800例不同孕期孕妇的血液进行了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抗弓形虫抗体IgM和IgG检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800例妊娠妇女,年龄22~31岁,平均24.5岁,均为来我院进行孕期检查,孕期在21周以上,未发生过流产、死胎等情况的正常妊娠妇女,其中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Toxoplama)是产科TORCH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孕妇感染弓形虫有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给胎儿,使胎儿患先天性弓形虫病,造成流产、早产、死胎和畸形,成为人类优生的一大障碍。最近我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8例妊娠结局不良儿进行了检测,发现严重先天性弓形虫感染患儿1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1我院产科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共出生围产儿335例,妊娠结局不良儿28例,其中早产儿14例(早产双胎6例),低体重儿6例(过期产儿1例),流产、死胎各2例,畸形儿4例(脑积水、无脑并脊椎裂各2例)。男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从而导致由宠物感染人的疾病越来越多,其中在猫、狗等宠物身上的弓形虫特别典型,由它们感染引起的弓形虫病也日渐增多。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机体免疫力低下者和孕妇均易感染,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致流产,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及神经系统损害。为探讨弓形虫病新的治疗药物,保障母婴的身心健康,笔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对筛查出的弓形虫感染的育龄妇女,采用乙酰螺旋霉素、斯利安和维生素E联合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对人类危害大。中国人感染率为1%~25%,孕妇感染率为3.44%。为了调查分析妇女弓形虫病感染情况,本院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827例已孕妇女血清进行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IgM以及CAg检测。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结局(流产、死胎、畸胎等),感染者为39.7%,未感染者为10.4%,感染者明显高于未感染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温州519名孕妇血清用快速ELISA做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阳性率为4.8%(25/519),弓形虫感染孕妇和未感染孕妇的先天性畸形儿发生率分别为4.0%(1/25)和0.8%(4/494),二者无明显差异。农村孕妇感染率高于城市,农村孕妇中又以养猪孕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廖丹梅 《广西医学》2006,28(11):1800-1801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感染人和牲畜,引起人和牲畜发生弓形虫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大多无临床症状,但可通过垂直传染的途径,影响胎儿或新生儿发育,引起流产、胎儿多发畸形、死胎、早产、围产期死亡及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本文通过检测正常孕妇及早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中弓形虫IgM、弓形虫DNA,探讨弓形虫与早期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发热与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120例(孕10周前)发热(体温38℃以上)孕妇,对照组为无异常的门诊产检早孕(孕10周前)孕妇33例,两组用ELISA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弓形虫(TXO)IgM抗体。对继续妊娠者,注意监测胎儿发育。结果观察组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中晚期若胎儿发育异常可考虑引产。结论孕10周前孕妇中度以上发热与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感染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番禺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并分析其高危感染因素,为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孕检的301名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是否喜食生/半生肉类、蔬菜、是否常喝未煮开的水、是否养宠物、是否经常接触泥土、是否接受过输血等。以了解本地区孕妇对弓形虫的熟知程度,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孕妇感染弓形虫的危险因素,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调查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孕妇弓形虫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采集孕妇静脉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血清弓形虫IgG及IgM抗体。结果 301例被调查的孕妇中,弓形虫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为9.97%,其中IgG阳性26名(阳性率:8.64%),IgM阳性4名(阳性率:1.3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教育程度的增高,孕妇对弓形虫熟知程度增高;孕妇对弓形虫知晓程度随居住地的不同而不同:城镇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饲养宠物(P<0.05)和是否有输血史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饲养宠物和有输血史是弓形虫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孕妇是弓形虫感染的高危人群,孕妇弓形虫感染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饲养宠物及有输血史是感染弓形虫的高危因素,应加大弓形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尤其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积极采取健康教育,早期检查及治疗等综合措施,以预防控制该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感染了弓形虫后,多数呈现隐性感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能发生母婴传播,出现流产、死胎死产、先天畸形或出生缺陷。我们对辽宁省2002至2005年5 686名孕妇和232名新生儿弓形虫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探讨,并对感染的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有关弓形虫病诊断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当前,弓形虫病虽已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不少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还很肤浅,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对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概念不清,所用诊断方法不当,致有弓形虫病“泛滥成灭”的趋势。目前,尚未制定出全国统一的“弓形虫病诊断标准”,但许多专业人员已在实验中总结了不少经验,我们期待着“全国弓形虫病诊断细则”早日问世,以使我国弓形虫病的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1 诊断标准 崔君兆(1991)总结11例患者的诊治经验,认为以下5项指标对弓形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义意:(1)流行病学资料:在弓形虫阳性感染地区,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病是导致妊娠异常结局(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及智力低下等)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先天性弓形虫病在国内外已时有报道,怎样做好防治工作,是优生学所面临的严峻课题。现就我国近年来对于孕妇及弱智儿有关弓形虫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探讨具体的有效的防冶措施,以引起计生部门及妇幼工作者的关注。临床表现先天性弓形虫病是孕妇在妊娠期弓形虫急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活动时,弓形虫通过胎盘屏障或羊水进入胎儿胃肠道而感染的,胎儿发育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弓形虫感染对胎儿危害的严重程度与母亲的感染时期、感染虫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