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对婴儿时期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345例6月婴儿(206例为营养性贫血患儿)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及种类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人工及混合喂养儿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母乳喂养儿(P〈0.025);3个月 ̄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及合理添加辅食种类的婴儿贫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贫血的发生与出生体重,胎龄无关,而与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  相似文献   

2.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0例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RDW增高分别为:DHb〈90g/L且HCT〈0.25为98%;2)Hb:90~100g/L且HCT:0.25~0.30为97.3%;3)Hb:100~110g/L且HCT:0.30~0.35为84%;4)Hb:110~120g/L且HCT:0.35~0.45为80%。结果表明:RDW诊断贫血先于Hb,可早期发现贫血,特别是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营养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 ,主要是因为缺铁引起 [1 ] 。为了探讨我区不同喂养方式与营养性贫血的关系 ,我院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6月对丁堰镇及周围农村 5 86例婴儿不同喂养方式进行了营养性贫血的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丁堰镇及周围农村 6~ 12个月的婴儿 5 86例。1.2 调查方法 标本均以婴儿手指末梢血 ,用 Sysmex F-82 0血球计数仪测试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 ;并对婴儿家长询问有关喂养史及添加辅食情况。1.3 诊断标准 按 WHO资料 ,贫血标准 >6个月婴儿血红蛋白值 <110 g/ L 为依据 [2 ]。2 结 …  相似文献   

4.
笔者统计本所儿保门诊1995~1999年出生的6月龄健康婴儿868例,测定该组婴儿血红蛋白(Hb),Hb<110g/L 89616例,占婴儿总数的70.28%.本文将婴儿贫血受不同喂养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其Hb数值进行探讨,说明在倡导母乳喂养时宜适时补充铁剂,以改善婴儿普遍铁营养不良状况,降低婴儿贫血率.  相似文献   

5.
吴萍  徐永发 《重庆医学》1995,24(1):11-11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我院于1993年5月对驻地某小学1338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血色素普查。现报告如下: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1.对该校1338名在校学生进行发育营养状况(身高、体重)测定及血色素检测。1338名受检者均为7~13岁学龄期儿童,其中男性697人,女性641名,均为城区及郊区儿童。2.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10月洛阳会议拟定小儿贫血诊断标准:学龄期儿童血色素低于120g/L者为贫血。又分为轻度(Hb120—110g/L),中度(Hb109—90g/L),重度(Hb<90g/L),凡符合上述标准且除外是否疾病因素引起贫血,均纳入营养性贫血统计内。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4月 ,无选择地对诊治、观察、随访记录的 890例 5岁以下小儿进行了营养性贫血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 ,血中含血红蛋白 110~ 90 g/ L 者为轻度贫血 ;90~ 6 0 g/ L 者为中度贫血 ;6 0~ 30 g/ L 者为重度贫血 ;<2 9g/ L 者为极重度贫血。对照这一标准 ,发现 890例小儿患营养性贫血者竟高达 10 0 %。具体调查结果见表 1。表 1  890例 5足岁以下贫血调查年龄 n 血红蛋白(ρB/ g·L- 1 )母亲情况 (例 )添加辅食情况 (例 )患儿既往病史 (例 )早产儿母乳少母体弱米粥蔬菜鲜…  相似文献   

7.
1421名儿童喂养方式与小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和平街地区1988~1991年出生的1421名0~3岁散居小儿喂养方式与小儿营养性贫血患病率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母乳喂养组患病率(12.73%)明显低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组,而人工喂养组小儿患病率(20.75%)最高。患病率与患病年龄的关系:0~1岁组(24.22%)明显高于1~2岁、2~3岁组。据统计,该地区母乳喂养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很低水平(9%~13%)。认为母乳喂养是早期防治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更进一步了解引起小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实施积极有效措施防治小儿贫血,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方法根据来我院进行系统保健的6个月-3周岁婴儿1322名,其中母乳喂养1180名,人工喂养47名,混合喂养95名,贫血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为55.08%,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8.72%。和混合喂养组贫血患病率77.89%。及时常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41.98%,又明显低于及时不常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59.59%。和不添加辅食组贫血患病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和能否及时常添加辅食,对小儿贫血有着不同影响,因此,在保健过程采取相应对策,对预防小儿贫血将取得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农村居民贫血患病现状。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法,对5497名农村居民,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调查6岁以上居民5008人。贫血患病人数875人,贫血总患病率为17.47%,男性贫血患病率为15.86%,女性为19.07%,男、女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91,P〈0.01).6岁以下男童血红蛋白均值为128.4g/L,女童均值为124.8g/L。结论湘西自治州农村居民贫血患病率低于湖南省常住居民水平;女性较男性重;随着年龄增长贫血患病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儿童保健门诊接受检查的婴幼儿180例,对所有患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贫血原因。结果经过对比后,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患病率差异小(P0.05);相较于中度贫血患儿,轻度贫血患儿占比更高(P0.05)。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其中轻度贫血占比高,经过分析后可能是由于喂养方式不同所导致,因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改善患儿贫血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婴幼儿的不同喂养方式与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状况进行临床分析,为婴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保健门诊体检6~24个月龄婴幼儿200名,研究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率,对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辅食添加指导及各种喂养知识宣教,1月后对其贫血纠正程度分析。结果:1岁以内婴儿贫血率要高于〉1岁的幼儿;辅食添加患儿贫血发生率低;干预组贫血纠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营养不良性贫血发病率高,尤其为6个月~1岁婴儿。及时并合理添加辅食能有效的降低并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现对泰州市海陵区1266例散居儿童进行调查,其中贫血儿童有133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本地段管理的0~6岁散居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共1 266例.男650例,女616例.~1岁851例,1~3岁394例,3~6岁21例.1.2调查方法 均自左手无名指的指端采血,运用高铁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量(Hb),凡Hb在90~11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60g/L者为重度贫血.其他调查内容:1)喂养情况:包括母乳喂养(出生4个月以母乳喂养为主,仅添加少量的果汁、维生素等)、混合喂养(既喂母乳,又喂母乳代用品,包括配方奶、谷类等)和人工喂养(完全用母乳代用品喂养,不喂母乳).2)辅食添加情况:询问家长辅食添加的时间及内容,4~6个月添加者为及时添加.1.3调查结果 1266例中贫血133例,患病率为10.5%,其中轻度贫血132例,中度贫血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同市级机关第一门诊部所辖防保社区内小儿营养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开展贫血的防治工作。方法:对423名0岁-6岁儿童的喂养方式和血红蛋白含量进行调查及测定。结果:423名0岁-6岁儿童中,贫血患病率达43.9%。贫血患儿以幼儿组患病率最高(55.4%)。不同的喂养方式中,以人工喂养儿的患病率较高(62.5%)。结论:对6岁以下儿童贫血的患病率不容忽视,营养性贫血要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14.
母乳喂养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研究母乳喂养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方法 对来儿童保健专家门诊的母乳喂养婴儿进行问卷、体检并分别在其4~6个月、8个月、1岁时,采其手指末梢血进行常规化验室检查,凡4~6个月小儿血色素低于100g/L、6~12个月小儿血色素低于11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均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结果 母孕期贫血的妇女,其孩子也易患缺铁性贫血。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在8个月左右的时候,其孩子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最高。相比而言,及时给母乳喂养的婴儿添加肉类或者强化铁质配方食品,可明湿降低其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结论 母孕期保健很重要。母乳喂养持续8个月左右时贫血患病率最高,及时合理地给孩子添加肉类或者强化铁质配方食品,可以明显降低其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于1987 ̄1989年3次在湟中县整群抽样方法对0 ̄〈7690例小儿进行营养性贫血调查防治。同时对乳母、孕妇683例小样本调查研究分析。两次干预实验,共投药2330人次,结果贫血总患病率逐次下降,以血红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Hb为指标,第三次较第一次分别下降了58.3%、28.64%、28.15%,乳母、孕母贫血发病率,孕母高于乳母,经治疗和宣教,0 ̄3个月婴儿、孕母、乳母的贫血患  相似文献   

16.
抽取于本院初诊的孕10~14周孕妇574例,检测并分析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孕妇平均Hb123.8g/L,27例Hb〈110g/L,占4.7%。孕妇Hb与孕前体重指数、动物肝脏及血制品摄入频次和孕次呈正相关,与孕周呈负相关。因此,孕前体重指数偏低的孕妇应为防治贫血的重点人群,应指导孕妇自孕13周起增加富铁食物摄入频次,同时加强减少孕次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981年北京市811名小儿中营养性贫血的调查结果。营养性贫血患病率为48.95%,其中89.95%属轻度贫血,未见重度贫血儿。87.73%属低色素性贫血。婴儿母乳喂养组患病率低于牛乳喂养组,营养发育“好”组患病率高于“中等”组。4个月以下小儿低色素性贫血患病率亦达75%,可能与北京市婴儿生长发育速度过快、3个月的婴几平均体重已达初生体重的2倍有关。本文还对防病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系统保健监测对婴幼儿贫血、佝偻病患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保健监测对婴幼儿贫血、佝偻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巴州镇经济、文化类似的东城、西城、江北、南坝社区的0.3岁的2374名婴幼儿进行了贫血、佝偻病普查,对婴儿坚持纯母乳喂养以及婴幼儿家长对科学喂养、“四病”防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中实行儿童系统保健监测的1301名婴幼儿和未实行儿童系统保健监测的1073名婴幼儿的贫血、佝偻病的患病情况和婴儿坚持纯母乳喂养以及婴幼儿家长对科学喂养、“四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各年龄组的贫血患病率、佝偻病患病率都是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监测婴幼儿低于未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监测婴幼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监测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达87.40%。婴幼儿家长对科学喂养知识的知晓率达91.94%,对“四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79.80%;未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监测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35.79%,婴幼儿家长对科学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仅46.23%,对“四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仅20.78%。结论: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监测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贫血、佝偻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200例贫血待查患者骨髓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系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成人男性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血液系统及其它某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对定期随访6~10个月婴儿进行喂养方式调查及血红蛋白测定,贫血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小儿四炳防治方案》,血红蛋白<110 g·L-1为缺铁性贫血.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人工喂养儿最高为43.8%,混合喂养儿为30.2%,母乳喂养儿为19.6%.结论 宣传推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能有效地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