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蚊媒会传播多种疾病,为全球存在极大危害的一类公共卫生问题.这些年,不断有新的虫媒传染病出现,极大提高了蚊媒传染病的控制难度.受到基因编辑技术出现、发展的影响,CRISPR技术也随之出现,为蚊媒生长、发育、繁殖、传播疾病等多个方面的基础性分子生物研究配备了靶标特异性的修饰工具,实现了对蚊媒传染病防控技术的创新.文章围绕当...  相似文献   

2.
蚊媒传染病传入我国风险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频繁以及国际间交通工具运输的快捷便利、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全球蚊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原有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的流行频度不断增强。使得原本局限于某一地域或者国家内的疾病突破国境的界限,引起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流行,曾经或正在流行的蚊媒传染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危害,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国际传播的风险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西尼罗热是3种重要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这3种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日益严峻,引起了全球世界的广泛关注。快速识别病原微生物是目前检验检疫机构在国境口岸对出入境人员实施卫生检疫时所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出现的生物芯片技术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本研究其目的在于用基因芯片检测多种蚊媒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实现大规模集成化的快速检验,从而适应对国境口岸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除了人类、生物和生态学决定性因素以外,气候因素对传染病的新出现和死灰复燃也有影响。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包括疟疾、登革热和病毒性脑炎)对气候变化变比较敏感。气候变化通过使虫媒的地理分布范围发生变化、提高繁殖速度、增加叮咬率以及缩短病原体的潜伏期而直接影响疾病传播;气候变化引起海水温度和海平面升高可能使水源性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霍乱和贝类中毒)的发生率升高;气候的显著变化所致的人口迁移和对卫生设施的破坏能间接地影响疾病的传播。由于恶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所致的营养不良,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改变,可能使人体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进一步增加。分析气候因素在传染病发生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尼罗热 (WestNilefever)是由西尼罗病毒 (WestNilevirus)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因 1937年首次分离自乌干达西尼罗地区一发热妇女血中而得名[1] 。西尼罗热以往仅在非洲、西亚、中东地区流行 ,6 0年代初传入欧洲[2 ] ,自 1999年起在西半球登陆 ,并相继在美国传播[3 ] 。西尼罗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引起了全球卫生界的关注。本文就西尼罗热流行现况作一综述。1 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1 1 西尼罗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 ,曾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 ,后根据其分类特点单列为黄病毒科。其为 4 0~ 6 0nm的 2 0面体立体对称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蚊虫在全球的大量扩散,以往较为局限的蚊媒疾病变得越来越普遍。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日本脑炎、西尼罗病毒病、黄热病和寨卡等是由蚊虫传播的几种常见和新兴的病毒性疾病。当地的蚊种及种群遗传特征对当地蚊媒疾病的暴发流行有着潜在的影响,所以蚊种鉴定和种群遗传研究在疾病控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是第三代遗传标记物,因其具有广泛分布性、遗传稳定性、易规模化检测等特点,成为目前遗传标记研究最多、最有前景的新一代DNA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虫媒传染病是由媒介生物传播的一类疾病.常见的虫媒传染病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这类疾病在我国每年传染病总发病病例中约占5% ~ 10%,但病死人数占传染病总死亡人数的30%~40%.媒介生物(鼠、蚊、蜱等)在上述虫媒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蚊类不仅吸取人和动物血液、骚扰人们工作与生活、影响休息和睡眠,还可以携带病毒、病菌等导致传染病传播和蔓延。全球曾经以及正在流行的蚊媒传染病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危害,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经济政治生活和身体健康。蚊类能够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和多种病毒性疾病。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艾滋病,科学家表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蚊子可以传播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浙江口岸蚊类的种群结构、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以及主要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和控制口岸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器收集法捕捉浙江口岸的蚊虫,对其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蚊类样品进行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及疟原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浙江口岸蚊类隶属5属12种,其中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7.87%,其次是中华按蚊,占23.75%;平均密度0.38只/(台·h),活动高峰期为6-8月;蚊类可能携带的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及疟原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浙江口岸主要优势种与地方数据基本一致,但各口岸又有不同特点;输入性疟疾在浙江口岸地区有暴发流行的可能;浙江口岸蚊类受登革热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台州、嵊泗口岸蚊密度偏低,可能与台州口岸特殊的港区环境、嵊泗口岸当地特有的海岛型气候相关;空港蚊密度明显高于海港,可能与其特有的蚊类生活环境和人员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福州口岸入境船舶上首次发现埃及伊蚊及其携带的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加强入境船舶医学媒介监测,防止新蚊种、蚊媒传染病传入和传播。[方法]对入境船舶的积水容器进行蚊幼虫监测,并采样送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病原检测,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对船员施行流行病学调查、体温检测、医学检查等措施。[结果]全船发现9处积水,1处蚊幼虫阳性,积水4000ml,幼虫70条,羽化后经实验室鉴定该蚊幼虫均为埃及伊蚊,未检出登革热、基孔肯雅、西尼罗、乙脑等病毒。对该轮船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未发现登革、基孔肯雅热、乙型脑炎、西尼罗热、黄热病等病人。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措施后,未再发现成蚊和蚊幼虫。[结论]埃及伊蚊属福州地区外来蚊种,是传播黄热病、登革热等热带病的重要媒介。提示福州口岸应提高防范意识,特别应加强来自蚊媒传染病疫区船舶的蚊媒监测、卫生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