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分析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030053)李凤梅目前病毒性肝炎可明确分型的有: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而且有不同型重叠感染的患者。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患者比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预...  相似文献   

2.
HBV和HCV均可通过输血、静脉注射、垂直传播等途径重叠感染人体。两种嗜肝病毒在同一宿主体内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其临床类型,影响其转归。目前,乙型重叠感染丙肝病毒临床多见,为了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我们利用ELISA技术对乙肝、丙肝重叠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李嘉 《华夏医药》2002,6(1):41-42
目的 对戊型肝炎(HEV)与甲、乙、丙、丁四型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抗-HEV IgM。结果 在202例戊型肝炎患中单独HEV感染为47.52%,与HBV重叠感染率为41.09%,HEV与HBV的重叠感染明显高于HEB与HAV及其它病毒的重叠感染;HEV与HAV重叠感染并不加重病情,而与HBV重叠感染的病死率高于其它组。结论 HEV可以与任何一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但以与乙型肝炎重叠为,且在慢性肝损害基础上重叠HEV感染可以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肝病中乙肝和丙肝病毒重叠感染的血清学分析张中福,李花,李爱菊,张涛(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西华县466600)近年来我们采用国产试剂盒对来我院就诊检查乙肝和丙肝病人中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及预后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5.
肝病中乙肝和丙肝病毒重叠感染的血清学分析张中福,李花,李爱菊,张涛(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西华县466600)近年来我们采用国产试剂盒对来我院就诊检查乙肝和丙肝病人中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及预后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病例1:男,40岁,工人。因恶心、纳差、尿黄20天入院。既往有肝炎病史5年。体检:神志清,面色晦暗,皮肤巩膜黄染,无蜘蛛痣,肝掌,肝脾不大。化验:ALT(丙雨转氨酶)600单位,SB,(血清胆红质)147μmol/L,总蛋白63g/L,A/G为35/28;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HEVIgM(抗戊肝病毒IgM抗体)(+)。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乙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给予保肝、退黄治疗一个月  相似文献   

7.
杨兆琼 《云南医药》2002,23(3):211-212
慢性乙型肝炎在重叠感染丁型肝炎、丙型肝炎后 ,会使乙肝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在重叠感染甲型肝炎时 ,也有报道HBV复制受到抑制。本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甲型肝炎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改变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资料方法 我院于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月住院的 4 0例 ,其中男 35例 ,女 5例 ,年龄为 19~31岁 ,平均 2 5± 6 0 3岁。全部病例HBV感染史在半年以上 ,抗 -HAV -IgM阳性 ,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者已弃去。临床诊断符合 2 0 0 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进展,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患者比单纯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为探索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的临床规律,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间,重叠感染的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2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患者的血清作一次性甲、丙、丁各型肝炎病毒(HAV、HCV、HDV)标志的检测,以了解本地区HB患者与HAV、HCV、HDV重叠感染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七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否存在双重或多重感染。方法 :血清学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 ISA)。对 2 0 6 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阳性结果测定 2次。结果 :通过对 2 0 6 5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测 ,重叠感染占 19.5 6 % ( 4 0 4 / 2 0 6 5 )。双重感染者 89.85 % ( 36 3/ 4 0 4 ) ,三型重叠感染 10 .15 % ( 4 1/ 4 0 4 )。重叠感染以甲、乙型多见 ,占 4 .99% ( 10 3/ 2 0 6 5 ) ,乙、丁型次之 ,占 2 .95 % ( 6 1/ 2 0 6 5 )。结论 :七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仅存在七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 ,也存在多重感染。提示乙肝重叠丙肝是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癌演变原因之一。戊型肝炎病毒 ( HGV)与丙型肝炎病毒 ( HCV)或乙型肝炎病毒 ( HBV)重叠感染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对临床治疗学研究的逐步深入,HBV 与 HCV重叠感染已引起人们注意。本文用 ELISA 法检测 HBV 感染指标及抗一 HCV,同时检测 ALT值探讨二者间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被检对象为1992年至1994年本院门诊就诊病人。75例中男50例,女25例,年龄19—64岁。病史最长19年,最短1年。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2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23例,肝硬化16例。全部病例符合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肝炎多发国家,各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为了了解甲(HAV)、丙(HCV)、戊(HEV)型肝炎病毒重叠于乙肝病毒(HBV)感染时的临床特点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特设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均为1990年4月~1995年12月我科住院的病人,其中HAV、HBV感染  相似文献   

13.
何朝霞  袁文芳  孙梅花 《河北医药》2007,29(11):1254-1255
随着人们对乙肝病毒(HBV)致病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不仅是嗜肝病毒,而且也在肝外组织存在,乙肝患者胃肠黏膜常常发生病变,乙肝病毒是否存在于胃肠黏膜并造成损伤,它与血清及肝组织中乙病毒性肝炎标志物(HBVM)的关系受到大家关注,现就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关于乙型肝炎病毒与胃肠黏膜病变关系的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与其它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91医院传染科(山东兖州272000)李进秋杨令国司佩任刘本玉程淑梅为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其它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状况(简称重叠感染),了解重叠感染发生时HBV与其它肝炎病毒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HAV,HBV感染的高发区,HCV,HDV的感染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目前,肝炎的重叠感染问题日益严重,有研究认为与肝病的慢性化和重型化有关。因此,我们就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其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单独感染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了解乙型肝炎 (HBV)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HCV)状况及 HCV对 HBV复制的影响 ,于 1999年对我院门诊和体检人群 5 2 4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抗 - HCV检测 ,并对其血清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检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 2 4例乙肝患者 ,其中男 378例 ,女 146例 ;平均年龄 41.8岁。诊断标准均按 1995年 5月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 ]。其中急性肝炎 136例 ,慢性肝炎 2 43例 ,重型肝炎 45例 ,肝炎肝硬变 10 0例。1.2 方法 :每例均取静脉血分离出血清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实…  相似文献   

17.
《医药保健杂志》2013,(5):67-68
Q:肝炎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及阴道分泌物等有传染性吗? A:由于甲肝病毒与戊肝病毒主要通过胃肠道传播,所以精液、乳汁及阴道分泌物等没有确切的传染性,但其唾液可能有传染性。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及丁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所以可以通过上述体液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汉族,无业人员。困乏力、纳差伴小便及巩膜黄染10天于1999年8月13日人院。入院前10天,出现畏寒、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腹泻等症状,同时伴小便及巩膜黄染,未测过体温。曾按“感冒及胃病”治疗2天,症状无缓解,发病第四日在当地军区总医院住院,诊断“甲、乙肝重叠感染”,治疗六日后而转我院。1992年发现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经常在外就餐,无输血史,未食海鲜。入院查体:T36.4CC,P84次l分,R18次l分,BP16110刀KPa,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可见肝掌,无蜘蛛病,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3.scm,质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并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HIV其确证实验分别采用蛋白印迹法(WB)和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结果 20例HIV-1型感染全部抗-HCV阳性。结论 HIV与HCV同属经血液传播,发生重叠感染的机率很高。  相似文献   

20.
用嗜肝病毒动物模型对磷甲酸三钠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和效果作了初步的研究。18只持续感染鸭乙肝病毒的麻鸭腹腔内隔日注射200~400mg/kg磷甲酸三钠共6周,给药期间分别取血清和肝组织以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试验检测乙肝病毒DNA、结果显示:尽管用药过程中血清病毒DNA滴度有一过性下降,但肝内仍显示出活跃的病毒复制。表明磷甲酸三钠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机理主要不是在于抑制病毒DNA或RNA聚合酶,而且它的抗乙肝病毒效果也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