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明中医》2010,(10):1946-1946
<正>[本刊讯]记者从近日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面向农村和社区基层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自2000年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以来,已分4批  相似文献   

2.
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与研究,并从立项课题中筛选出100项左右临床安全、有效、规范的诊疗技术(亦称“百项”)加以推广,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认为,“技术操作规范文本”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有效体现,医疗成本低、操作方便,患者负担较轻。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和研究,构建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全国推广网络,提高农村和社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量化针刺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等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通过顶层设计和管理,整理规范了52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这些诊疗技术大多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如电、磁等,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促进了传统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为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的促进作用,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医诊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在继承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9月,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室、针刺针麻研究室、传统中医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为基础,融临床、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研究所注重中医特色技术的挖掘、整理、评价研究,于2015年成立了上海市民间特色技术评价中心(以研究所为支撑)。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2000-2001年度课题验收鉴定会”。开幕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贺兴东司长阐述了本项目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强调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整理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服务于人民健康为目的。申报验收鉴定的课题来自北京、辽宁、吉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各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和主管领导60多人参加了验收鉴定会。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十分重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面向农村和基层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近几年诊疗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的实施,一是把更多的基层单位、实用的技术纳入了研究;二是对适宜技术的研究方案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探索了推广型、验证性研究的方式;三是研究的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索大范围协作、多区域合作,探索了课题承担单位组织第三方验证、协作单位实施方案优化和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中心实施第三方统计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整理和研究形成由专家委员会和数据管理中心对重点环节监控、技术持有者和单位作为主体组织临床验证和推广的研究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第三方验证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研究水平和管理效率的目的,初步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遴选、评价和管理的工作程序包括诊疗技术作用机理、推广形成机制、日常诊疗方法(足浴、贴敷与热熨、刮痧、拨罐、施炙)、康复阶段中医调理、等。临床疗效评价存在诸多不足,正确评价临床疗效关键环节是建立中医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应用科学方法检验的假说,注意把握中医理论与临床治疗基本特点,采用现代临床研究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在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着显著的疗效.但由于许多临床诊疗方法、方案和技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研究,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和对外交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0年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本项目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案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研究,推出一批达到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具有中医特色和治疗优势的临床诊疗技术,从而达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完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体系,培养中医临床研究队伍的目的.项目自2000年实施以来,共立项4批200余项课题.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2000年度和2001年度立项的全部85个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结果通过验收71项,中止5项,结题3项,延期6项.在通过验收的项目中又有43项通过鉴定,其中有的课题已制作好课件并通过课件鉴定,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杜志谦 《中医正骨》2003,15(3):44-47
中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真正在全国推广的技术项目不多 ,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方法不规范、技术不成熟、重复性差。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是中医科研的核心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试点工作基础上 ,在全国范围进行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科研课题招标 ,目的是通过整理与研究 ,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操作文本和科学、客观的临床效应 (包括安全性 )再评价报告 ,在全国推广应用 ,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皮肉、…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出通告,“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技术”等25项技术作为局第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推广,这些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中筛选出来的,全部是通过鉴定的诊疗技术和各地推荐的已经在本地区的农村和社区推广使用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出通告,“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技术”等25项技术作为局第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推广,这些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中筛选出来的,全部是通过鉴定的诊疗技术和各地推荐的已经在本地区推广使用的农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出通告,"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技术"等25项技术作为局第三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进行推广,这些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中筛选出来的,全部是通过鉴定的诊疗技术和各地推荐的已经在本地区推广使用的农村和社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25项技术中需要特定医疗条件的适宜技术的有6项,农村和社区适宜技术19项。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其发病常涉及多个学科。中医适宜技术为我国传统疗法,应用历史悠久,以简、便、效、廉的特点被大众所认可,将中医适宜技术用于治疗眩晕,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将临床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眩晕诊疗中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眩晕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通报》2005,4(2):58-58
国内首家中医“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东院内科成立。据介绍,中医“刺动促醒法”治疗植物人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并获国家7万元的科研基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不同层面从不同的研究方向部署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及研究经验,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规范研究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第三方参与评价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遴选、评价和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为中医诊疗技术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对既往有关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不同方向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医医案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疗经验及其学术思想的载体,是中医传承发展的宝贵财富。古代中医医案整理是发挥医案再利用价值的根本保障。数据库技术是古代中医医案整理的核心技术,为医案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数据组织、存储、共享的方法。本文在概述古代中医医案的发展和传统整理方法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研究、数据模型研究和数据基础研究三个方面着手,对数据库技术在古代中医医案整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梳理数据采集平台和方法、中央数据库和知识库、结构化语义表示和转换、数据规范化处理等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应用研究进行思考,以期为古代中医医案的整理及其再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本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实现中医临床诊疗数字化、文本向量呈像,并从大量医案中整理出中医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的规律性。文章阐述挖掘中医医案规律性及数字化的方法,规范化处理中医医案文本,从而获取隐含于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之间的具有鲜明个性化的诊疗经验,论证了存在于临床医案中辨证用药配伍之间的关系。使用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范式理论指导病历采集工作,不仅可如实记录诊疗活动的全过程,更有利于发掘其内在的诊病逻辑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对医疗产业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针对医学文本、影像图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对核心要素进行多角度挖掘,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应用于文献整理、健康管理以及智能设备的研发之中。从中医大数据应用、数据化基础建设、中医智能化应用三方面探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中医模式融合与发展,强化中医文化传承、规范中医诊疗发展、提升中医诊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戴永生教授五行辨治医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永生教授乃贵州省知名中医,从事中医五行系列研究十八载,在医术上善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与临床辨证相结合,颇具诊疗特色。本文整理戴教授应用五行理论辨治胃脘痛、咯血及病毒性角膜炎的医案,并加以研讨,可作为临床辨证治疗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