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andra  Dial  J.  A.  C.  Delaney  Alan  N.  Barkun  Samy  Suissa  李锋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6):329-334
背景:近来的报道提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的发生增多,严重程度加重。我们对社区胃酸抑制药的使用是否与这种疾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进行了评估。 目的:在社区人群中确定胃酸抑制药的使用是否会增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的危险性。 设计、地点及病例:利用英国全科研究数据库(General Pratice Research Database,GPRD)进行2项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我们检出了1994-2004年记录的所有1672例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患者,他们在每个诊所至少已登记2年。根据就诊时间和就诊诊所为每例患者匹配10例对照者。在第二项研究中,病例为既往没有住过院的社区获得性患者,根据诊所和年龄与既往没住过院的对照者进行配对。 主要观测指标:与胃酸抑制药使用相关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及其危险性。 结果:在全科研究数据库中,全科医生诊断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患者的发生率从1994年的低于1/10万升至2004年的22/10万。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与目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校正比值比(rateratio)为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4—3.4),与H2受体拮抗剂的比值比为2.0(95%CI,1.6-2.7)。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能使危险上升(比值比,1.3;95%CI,1.2-1.5)。 结论:抑酸治疗(特别是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与社区获得性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危险增加有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也增加这一危险,对于这一意外结果尚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甘泳江  海静如 《医学综述》2012,(18):3006-3008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是医院获得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其产生两种蛋白质的外毒素导致结肠黏膜损伤和炎症。感染可能是无症状,或轻度腹泻,也可导致严重的伪膜性结肠炎。诊断主要依靠粪便中艰难梭菌毒素的检出。如果严重或持续性腹泻和结肠炎,口服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的首选,但它们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导致抗药性院内细菌的增殖。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毒素吸附剂,免疫治疗,生态治疗以及执行隔离制度也是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4.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以下简称艰难梭菌)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首次由Hall自2~10天的新生儿粪便中获得,因其分离困难,故得此名。一、一般特性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有芽胞,无荚膜,能运动或不运动。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在血液琼脂、脑心浸出液琼脂及CCFA(含环丝氨酸、甲氧头孢霉素、果  相似文献   

5.
王明娇  陈娟  陈丽 《安徽医学》2021,42(5):544-548
目的 探讨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高危易感因素,为提高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评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表现为腹泻且粪便中艰难梭状芽胞杆菌阳性的134例住院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明确为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住院患者162例作为...  相似文献   

6.
《英国医学杂志》2006,9(2):91-91
在英国,尽管抗生素的处方量减少了,但是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发生率似乎在全科患者中却稳步上升。这可以部分归咎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研究者报告,关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与近期应用的一种抑酸药物有清晰而独立的联系。质子泵抑制剂和H:受体拮抗剂都包括在内质子泵抑制剂的比值比为2.9(95%置信区间2.4~3、4);H2受体拮抗剂的比值比为2.0(95%置信区间1.6~2、7]。  相似文献   

7.
1/2~2/3的患者发生于抗生素治疗后4~10天内,也可在用药1~2天后即发病,或发生在停药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本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故绝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①轻型:每日稀便3~4次,黄绿色粘液便,大便可有白细胞,隐血试验阳性,可伴发热和腹痛?..  相似文献   

8.
9.
用Hela细胞培养法调查224例用抗生素治疗及86例未用抗生素者粪中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毒素B检出率、毒素效价及捡出率与抗生素种类的关系。结果表明多种抗生素组的检出率高于单一抗生素组,但毒素B的存在、效价与腹泻的关系,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仅能配合临床资料作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3岁,1986年5月26日入院。两个月来因发热原因不明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先锋Ⅱ和先锋V治疗。入院体温39℃,手、足、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有散在淡红色皮疹,肝脾中度肿大。入院后停用抗生素,经各种血液化验诊断为幼儿型类风湿病,全身性。但大便培养有霉菌。皮屑刮片及培养有白色念珠菌,血白念抗体测定可疑,考虑患有胃肠道和皮肤真菌感染,给予克霉唑、制霉菌素口服,用药5天,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退,食  相似文献   

11.
12.
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疗后有时会出现腹泻与肠炎等并发症。近年来经过大量研究观察,证明抗生素诱发性结肠炎大多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在肠管内过度生长并产生毒素所致~[1,2]。 本文报道本院自1982年10月至1983年3月间发现的11刚抗生素诱发性结肠炎,重点讨论其临床、实验室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②方法对8例老年病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eorge方法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分离、鉴定,仿Chang法行细胞毒素测定。③结果本组病人所用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以头孢菌素类和氨苄西林最多,在使用抗生素后3~14d内发生腹泻,重者伴腹膜炎。4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见有小片至大斑片假膜附着,严重者融合成片。治疗措施为停用原抗生素,应用万古霉素和(或)甲硝唑及加强支持疗法。8例中治愈7例,死亡1例。④结论老年人特别是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者易诱发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4.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Clostridium difficile enterilis,CDEC)是侵犯结肠、小肠的一种急性渗出坏死性炎症,因病变黏膜表面常有伪膜形成故称为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nleritis,PME)。本病大多与近期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有关,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了6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遇一例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8岁,1999年5月1日下午,因食用贮藏已久的捂积肉(入冬时节牧民将肥壮的牛羊屠宰后,取出内脏,将肉原封不动的装在牛羊皮内,然后放在阴暗的地方贮存起来,等来年春天再食用的肉)而出现上腹隐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后症状逐渐加重,并且出现视物模糊、复视、乏力、吞咽困难、伸舌、语言不清等症状,在兴海县医院给予对症治疗4天无效。5月5日转入海南州人民医院就诊,查体:T37.2℃。P120次/分,R31次/分,BP6.7/4.0kPa…  相似文献   

16.
厌氧菌的发现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过去未获重视。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其感染的重要性,才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腹泻是临床抗生素治疗中并不少见的并发症,以前病因一直不明确。这种抗生素诱发性结肠炎现已证实,绝大多数是由难辨梭状厌氧芽胞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如果忽视这一并发症,重症者病死率可高达  相似文献   

17.
赵某某,女,68岁。因间断性右下腹痛2月,加重3天,拟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升结肠有4×3×3cm 包块,质硬。诊为结肠癌,作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横结肠吻合。术后26小时患者诉伤口剧烈疼痛,拆开敷料见切口中段稍突起。疑伤口内血肿,全身滴注止血药,4小时后病人高热、烦躁,伤口剧痛难忍。查:T39.8℃,P130次,BP70  相似文献   

18.
从深部分泌物中检出1株污泥梭状芽胞杆菌二院检验科郭薇媛,陈会,牟凤云哈市第二工人医院孙瑛哈市第二毛纺织厂医院张晓丽我院于1993年10月由一外伤患者深部组织分泌物中检出1株污泥梭状芽胞杆菌,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患者,男性,因车祸造成外伤,股骨骨折收入...  相似文献   

19.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肠毒素(clostridium perfrigensenterotoxin,CPE)是一种芽胞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致病因子,可引起人与家畜的多种疾病,其中包括A型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茵(clostridium perfrigens,C.perfrigens)食物中毒.C.perfrigens芽胞在普通培养基上难以生长,这就使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用化学消毒剂对杀伤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活性的效果。方法:纳入常用化学消毒剂16种,依次编号,第1~4号有效成分为二氧化氯,第5~8号有效成分为过氧乙酸,第9~12号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第13~16号有效成分为戊二醛。制备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病原菌液,比较不同化学消毒剂在清洁与污浊两种环境、1 min与60 min两种处理时间杀灭难辨梭状杆菌孢子的强度,以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化学消毒剂处理下的孢子杀灭率。结果:纳入研究的16种化学消毒剂产品,序号1~4的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均为二氧化氯,在清洁与污浊两种环境、1 min与60 min两种处理时间下均可有效杀灭难辨梭状杆菌孢子。序号5~8的化学消毒剂有效成分为过氧乙酸,均需消毒60 min才可使两种环境中的孢子基数/消毒后存活数104。序号9~12的化学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清洁环境下消毒60 min可有效杀灭难辨梭状杆菌孢子活性,污浊环境下即使消毒60 min也无法确保达到有效杀灭效果。序号13~16的化学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戊二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环境下、两种清毒时间均未达到有效杀灭标准。4种化学消毒剂以示不同处理中以二氧化氯处理的孢子死亡率最高,为83.54%;其次是过氧乙酸,处理后孢子死亡率为78.85%;戊二醛处理后的孢子死亡率最低,为43.18%。对五组的孢子死亡率进行两两比较,二氧化氯孢子灭活性优于次氯酸钠、戊二醛、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265、35.083、57.536,P0.05);过氧乙酸孢子灭活性优于次氯酸钠、戊二醛、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219、26.745、47.465,P0.05);次氯酸钠孢子灭活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05,P0.05)。结论:在众多化学消毒剂中,有效成分为二氧化氯的化学消毒剂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的杀灭效果较好。在清洁环境下的消毒效果要优于污浊环境,提示应时刻注意保持消毒环境与设备清洁。此外,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量延长消毒时间,以提高对难辨梭状杆菌孢子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