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糜烂性胃炎1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临床症状、胃镜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内科门诊和住院糜烂性胃炎患者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消化道症状,胃镜检查隆起糜烂型57例(42.22%),平坦糜烂型78例(57.78%);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内镜复查见糜烂性病灶消失121例,占89.62%。结论糜烂性胃炎临床上无特异临床表现,胃镜对判断病情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治疗当抑酸药物及保护胃粘膜药物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糜烂性胃炎756例内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糜烂性胃炎(EG)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6例EG的内镜资料。结果:胃窦炎的病变程度与胃体炎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十二指肠溃疡30.0%,胃溃疡12.6%,有较高的肠化检出率(36.4%),幽门螺杆菌(Hp)与糜烂类型、糜烂程度、有无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有无炎症活动及炎症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EG内镜下分型及病变程度的划分,对病情判断和治疗随访有指导意义;要积极治疗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Hp可以促使该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虹  王惠敏 《吉林医学》1997,18(3):169-169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赵虹王惠敏孙乃时(通化市中心医院134000)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胃粘膜改变的病变。其形态有痘疹样隆起、杵状隆起和片状浅凹糜烂。现将我院1987年1月~1996年12月经内镜诊断的789例糜烂型胃炎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4.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四川医学》1996,17(1):54-55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广元821厂职工医院(610006)陈建国慢性糜烂性胃炎(ChaOI。l。,,。。。[VVgV。-tritis;简称CEG:l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现将我院198...  相似文献   

5.
吴艳玲 《中外医疗》2009,28(1):50-50
目的观察联合药物疗法治疗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口服洁维乐凝胶20g,奥美拉唑10mg,阿莫西林片500mg,联合用药均为每日2次,给药治疗4周后评估症状改善程度,内镜及病理切片观察胃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完成4周治疗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结论联合疗法对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能促进胃黏膜糜烂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糜烂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简称CEG)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推测它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本文从内镜和胃酸分泌功能及临床分析探讨130例CEG与消化性溃疡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CEG诊断标准:本组CEG均由我院  相似文献   

7.
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以上腹部反复疼痛为主证,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失和、胃气不降,湿热内生而致胃脘痛。如素问《痺论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另因情志不遂,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冒失和降等引起。笔者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三十年来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慢性糜烂性胃炎证治五法,获效满意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雷尼替丁是一强效H_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胃蛋白酶活性。临床上广泛用本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我院1995.2~1996.3月应用雷尼替丁加吗丁啉治疗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并用迪乐冲剂加吗丁啉治疗40例作为对照组。现将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晓瞳  燕利 《河北医学》2009,15(9):F0003-F0003
1 案例摘要 某男,44岁,1988年12月15日行走时突然倒地昏迷,约30min后被路人抬入医院.人院检查四肢厥冷,皮肤粘膜苍白,脉搏不能扪及,血压不能测出.因无亲属在场没能得到及时救治1h后死亡.尸表检验:尸长167cm,发肓正常,营养良好.  相似文献   

10.
卢培英 《吉林医学》2010,(24):4047-4048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相关性和胃窦型致病因素。方法:对门诊接收的12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行内镜分析,同时对胃窦型患者取胃黏膜2~3块,做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P<0.05);内镜诊断和病理胃炎程度也有相关趋势(P<0.01);胃窦型Hp检出率与黏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胃窦型致病因素与HP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糜烂性胃炎500例内镜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00例糜烂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及临床特点以及救治方法。结果:500例糜烂性胃炎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0%,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1.0%。结论:随着消化内镜的普遍应用,糜烂性胃炎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且结合病理检查,使糜烂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经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对胃镜下表现及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解两种方法对糜烂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60例患者胃镜下分级情况:I级19例,Ⅱ级24例,Ⅲ级17例;分型情况:隆起型21例,平坦型39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中40例伴活动性炎症表现;26例可见肠上皮化生;23例见腺体萎缩,数目减少或消失;5例不典型增生.共48例检出幽门螺旋菌,HP检出率为80.00%.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经病理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两种方法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关系密切,病理胃炎严重程度随着内镜下疣症分级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但仍有差异,两者结合可提升糜烂性胃炎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70例糜烂性胃炎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俊 《新疆医学》1990,20(3):174-175
  相似文献   

14.
123例老年人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表现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内镜表现和病理分析.方法:选择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123例患者,将内镜诊断的疣状胃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但与病理肠上皮化生无相关性.结论:疣状胃炎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正> 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EG),是内镜下观察到的一种常见病,内镜检查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但多为0.4%~11.0%,本文收集我院从1990年1月~2000年12月内镜诊断明确的EG39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胃窦部EG282例,占总数72%,其中男性194例,女性88例,男女之比为2.2:1.0,年龄17~77岁。胃高位EG110例,占总数28%,男性71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为1.8:1.0;年龄15~79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联合舆美拉唑对糜烂性胃炎胃镜下糜烂愈合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收集就诊患者70例纳入临床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瑞巴派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第2、3、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胃镜下胃炎愈合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94.2%(P0.05),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82.9%(P0.05),而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糜烂愈合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1.4%,后者有更高的黏膜愈合能力(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瑞巴派特联用奥美拉唑有利于慢性糜烂性胃炎黏膜糜烂的愈合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抗糜散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8%.讨论抗糜散治疗糜烂性胃炎症状消除快,疗效好,尤其是黄芪、党参、薄公英、灵芝、三七等众多药物含有多种抗癌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癌,防癌作用,可预防糜烂性胃炎的癌变,故本方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翼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25-2325,2344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CEG),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院对2004~2006年到我院行内窥镜检查的CEG病理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216例糜烂型胃炎(EG)进行同镜下分型,即平坦型、隆起型、隆起凹陷型,并对其中的18例进行了1~24个月的随记,从形态方面进行分极及观察各型之间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