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但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2.
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具有良好的即刻和近中期疗效[1 4 ] 。PTSMA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消融靶血管。我们探讨试注射极微量无水酒精结合超声心动图监测的方法在靶血管选择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对象:自1999年11月以来对31例HOCM患者实施PTSMA治疗,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 3~6 9岁,平均(42±9)岁,平均病史5 6年,心功能NYHA分级为(3 1±0 4 )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专题组建议的PTSMA适应证[5] 。2 .PTSMA方法:参照…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并由此引起梗阻症状为特点的心肌病。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差是临床治疗有症状HOCM患者的目标,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介入治疗方法,创伤小、安全性高,并能取得与外科手术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支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分型与心肌化学消融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和76例HOCM患者室间隔支的数量、粗细、分布等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HOCM室间隔支造影显示形态与正常冠状动脉无显著差别.室间隔支形态决定心肌化学消融方法的选择,即Ⅰ型心肌化学消融用PTSMA法,Ⅱ型和Ⅲ型用PTSTMA法.结论 冠状动脉室间隔支不同的分型决定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化学消融时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老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的可行性 ,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对 6 0岁以上的 6例老年HOCM患者施行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的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的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均获成功 ,未出现严重的心脏并发症 ,术后即刻应用心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由术前(10 4.33± 19.6 1)mmHg降至 (35± 2 5 .88)mmHg(P <0 .0 0 1)。术后对 6例患者进行了 1~ 18个月的随访 ,经超声心动图测左室流出道压差由术前 (91.83± 2 7.17)mmHg降至 (36 .0 8± 33.6 3)mmHg(P <0 .0 5 ) ,室间隔厚度由术前(2 1.83± 2 .79)mm降至 (16 .0 2± 3.86 )mm (P <0 .0 5 )。术后心功能由术前的 3.4± 0 .5级改善为 1.1± 0 .3级 (P <0 .0 0 1)。结论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老年HOCM患者的即刻和近期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 (L VOT)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难治性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 ,预后极差。传统的负性肌力药治疗效果欠佳 ,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心肌及二尖瓣置换术、DDD起搏器植入术常因危险性高或耗资大而难以实施 [1] 。 1995年 ,英国皇家 Brompton医院 Sigwart[2 ] 首次报告了非手术心肌化学消融术 (Non- surgical My-ocardial Chemical Reduction) ,即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um Ablation;PTSMA)治…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对于存在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症状(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且静息状态或生理(运动)激发时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5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应考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或酒精室间隔消融术(ASA)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本文从HOCM的病理生理学、诊断、药物治疗、SM、ASA以及新兴治疗手段展开,对HOCM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I)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人工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PTSTMA)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HOCM患者中具有CMRI资料的13例作为CMRI组,同期未做CMRI的19例HOCM作为对照组。CMRI组是依据室间隔肥厚程度确定心肌隧道的直径,依据肥厚心肌在前后间隔的位置确定心肌隧道的长短或深浅,依据肥厚心肌位于基底段或中间段确定相应位置的靶血管。对照组则是参考心脏超声结果并结合冠造室间隔支分布而确定室间隔隧道直径和深浅的。观察两组无水酒精用量、术后24 h心肌酶、V1~3导联病理性Q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重度(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刻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值。3个月心脏超声复查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所注入无水酒精剂量、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术中或术后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病理性Q波发生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例术后曾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周后完全恢复正常传导。CMRI组即刻LVOTP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示,形态上CMRI组室间隔厚度和左心房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功能上主动脉跨瓣压差CMRI组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RI指导下完成PTSTMA治疗HOCM较心脏超声指导下治疗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60岁以上老年S状室间隔患者与老年非S状室间隔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07-2013-06实施PTSMA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S状室间隔患者与老年非S状室间隔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4例老年S状室间隔患者接受PTSMA治疗,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期前收缩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下降(11.5mmHg︰56.5mmHg,P=0.037;32.5mmHg︰121.5mmHg,P=0.037)。老年非S状室间隔HOCM患者共15例接受PTSMA治疗,术后比术前静息及期前收缩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亦明显下降(11.0mmHg︰67.0mmHg,P=0.001;42.0mmHg︰123.0mmHg,P=0.000)。老年S状室间隔患者与老年非S状室间隔HOCM患者手术前后静息及期前收缩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变化值无明显差异(△45.0 mmHg︰△50.0mmHg,P=0.874;△84.5mmHg︰△80.0mmHg,P=0.874)。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1.000)。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无新发死亡患者,无心力衰竭加重,无心肌梗死发生,无再次行PTSMA治疗患者。结论:老年S状室间隔患者可能同老年非S状室间隔HOCM患者一样,行PTSMA治疗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占全  金元哲 《山东医药》2002,42(10):60-62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HOCM)是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 (LVOT)梗阻而得名。研究发现[1、2 ] ,肥厚间隔心肌可以不影响 LVOT,不形成 LVOT压力阶差 (约占 3 / 4) ,也可以影响 LVOT,形成 LVOT压力阶差 (约占 1/ 4) ,后者即为HOCM。目前 ,所有的治疗方法均不能彻底根治 HOCM。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猝死是其治疗目的。因此 ,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至今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答案。本文就 HOCM介入治疗 (双腔起搏器治疗及经皮经腔肥厚间隔心肌消融术 )的临床进展情况作一综述。1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 HOCM 患者行 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析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与心肌肥厚部位、程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腔内超声(CartoSound)三维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在CartoSound三维标测技术指导下,对5例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以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前向运动(SAM)对应的左室室间隔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应用Smartouch盐水灌注消融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美国 Mayo 诊所经主动脉径路切断/切除室间隔肥厚的肌肉,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以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的经验,并分析了这种手术方法的近期和远期效果。1972年5月至1987年4月间115例HOCM 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男64例,女51例,平均年龄44.5(1~83)岁。为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109例施行室间隔肥厚心肌切断/切除术,4例施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兼行之。19例同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9例同时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85%病人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脏病,主要是由于编码心肌肌小结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所致[1,2]。其主要特征为没有明确原因的心肌肥厚,心肌肥厚主要累及左心室,室间隔亦可累及右心室,导致心室腔容量减少。心肌肥厚的分布通常为非对称性,因而具有明显的结构变异。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可以将HCM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预防猝死和缓解梗阻症状。1临床表现和诊断1·1临床症状HOCM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偶尔也有大于50岁者;起病多隐匿,进展缓慢,30%~40%有…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用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HOCM)治疗的概念源于外科心肌切除术的良好疗效 ,而真正促进其临床应用的是两项观察 :HOCM者自发前壁心肌梗死后症状改善 ;暂时阻断穿隔支血流导致跨左室流出道压差 (LVOG)的一过性下降。 1 994年Sigwart首次报道 3例PTS MA成功。该方法逐渐为人接受 ,并证明成功率高 ,并发症低。至 2 0世纪末 ,已有千余人接受了该手术 ,1 994~ 2 0 0 0年行PTMSA的病例数已超过了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行外科心肌切除手术的HOCM病例的总和。PTMSA的近期疗效令人振奋。 90 %以上的患者LV…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心脏超声声学造影(MCE)介导下行PTSMA治疗的60例HOCM患者术后近期及中期的随访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54例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静息和激发)较术前下降》50%,6例下降》30%但《50%,PTSMA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周~6年,平均2.5年,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于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无一例需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结论PTSMA治疗HOCM近期及中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胸腔镜下室间隔扩大心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36例HOCM老年患者行室间隔扩大心肌切除术治疗的资料, 其中胸腔镜下20例和正中开胸下16例, 比较2组手术结局、超声心动图和随访结果。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心内切口数量显著少于正中开胸组(P=0.001), 通气时间≤24 h高于正中开胸组(75.0%和31.2%, P=0.017)。胸腔镜组患者无住院死亡, 1例置换二尖瓣生物瓣时发生左室破裂遂转正中开胸, 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但顺利康复出院。正中开胸组1例住院死亡, 2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1例因出血再次开胸。两组患者均无室间隔穿孔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室间隔厚度均显著减少[胸腔镜组:(19.2±3.5)mm和(11.3±2.2)mm(t=8.531, P<0.001);正中开胸组:(19.9±3.9)mm和(13.1±2.6)mm(t=5.664, P<0.001)], 有效解除了左室流出道梗阻[胸腔镜组:(96.2±32.9)mmHg和(8.2±3.4)mmHg(t=1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医院2019年9月至11月间经充分药物治疗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50 mmHg的HOCM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及心腔内超声行左室腔解剖建模并标记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室间隔区及希浦系电位分布区域,经主动脉逆行途径应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于SAM-室间隔区肥厚心肌处进行放电消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资料以及术中参数,并随访术后LVOTG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HOCM患者,年龄(59±15)岁,男性2例(40.0%),室间隔厚度(23.4±1.7)mm,术前静息LVOTG(98.2±22.6)mmHg,运动激发LVOTG(130.0±25.6)mmHg。4例NYHA分级为Ⅲ级,余1例为Ⅳ级。术中标记平均SAM-室间隔区面积(5.2±1.6)cm~2,消融面积(3.7±1.6)cm~2,消融点数(18.2±4.7)个,消融时间(20.8±4.8)min。随访6个月,术后静息LVOTG(35.2±6.7)mmHg及运动激发LVOTG(47.6±5.6)mmHg,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01)。3例NYHA分级改善至Ⅰ级,2例改善至Ⅱ级。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射频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HOCM患者LVOTG并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前及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后缩短(PSS)的变化规律,探讨HOCM患者术后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至201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的39例HOCM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壁18个节段(前壁、下壁、前室间隔、后壁、后室间隔、侧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曲线。计算心肌收缩后应变指数(PSI),以PSI≥20%判定为该节段发生了PSS。对比分析术前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PSS分布情况以及术后各节段PSS的变化情况。结果:39例HOCM患者,共702个节段。术前共44个节段发生了PSS,其中基底段31个、中间段10个、心尖段3个。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PSS发生率以及PSI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以及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二尖瓣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较术前增快(P0.05)。术后共19个节段发生了PSS,其中基底段10个、中间段6个、心尖段3个。与术前相比,术后总PSS发生率(2.71%vs. 6.27%)以及平均PSI[(2.34±2.33)%vs.(3.68±2.79)%]均显著降低(P均0.05),其中以基底段PSS发生率以及平均PSI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OCM患者的PSS发生率及PSI增高以室间隔基底段为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PSS发生率及PSI均较术前降低,以基底段为著,提示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HOCM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8岁以下未成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行PTSM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至2012年7月间辽宁省人民医院行PTSMA治疗的8例18岁以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化学消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化学消融术中和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8例接受PTSMA治疗的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术后静息及期前收缩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降低(22.0比63.5,P=0.017;37.5比87.5,P=0.018)。术中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死亡发生率0(0/8)。结论 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行PTSMA治疗可能是有效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亦较低,因此18岁以下未成年HOCM患者行PTSMA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