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化工爆炸、煤矿塌方等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素的动能明显加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由于伤情复杂、内环境紊乱严重及免疫功能明显抑制,多发伤患者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率极高。创伤多发生于青壮年,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和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甚至超过其他疾病,因此提高其诊治水平的紧迫性远远超过其他疾病。近二十年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念作为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治疗的新策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连枷胸是指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廓局部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从而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尤其是合并多发伤时,其病死率高达33%。对创伤性连枷胸合并多发伤,运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以简单、快速的临时措施来止血和控制污染,同时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行Ⅱ期确定性手术,从而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理论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00例进行临床分析,采用损害控制骨科(DCO)救治的50例为损伤控制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50例作为常规方式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战争中各种新型武器的使用,其产生的高能量损伤增加了创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其中四肢伤在该类损伤中占较大比例,且多为开放性、多段多处骨折,常伴有神经及血管损伤。因此,对于严重四肢损伤伤者,如何挽救生命、保全伤肢,给一线救治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救治,实验组采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DCS)救治,并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多发伤救治中运用DCS能明显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入选的56例患者中,4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75%,死亡14例,其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6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4例,因ARDS死亡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减少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和限制性体液复苏在严重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下肢多发伤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失代偿期(血压<90/60mmhg)75例,分为损伤控制组(31例)和对照组(44例),对损伤控制组的病例行骨折Ⅰ期外固定,对照组病例Ⅱ期行骨折固定,比较两组住院天数.75例又随机分为限制性体液复苏组(43例)和积极正压复苏组(32例),按各自原则进行补液,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4例存活,1例死亡.损伤控制组平均住院时间(18.1±6.3)天;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5.1±21.3)天,P<0.05.限制性体液复苏组病人术中、术后顺利,但其术前输液量与输液时间小于积极正压复苏组(P<0.05).结论 在严重下肢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救治中,应用损伤控制有积极意义,限制性体液复苏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论由传统的单纯腹部损伤救治扩展到多发伤综合救治的角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有腹部损伤的多发伤586例,其中应用了损伤控制技术138例,占24.3%.控制出血是DCS的首要任务,包括:腹部填塞(abdominal packing,AP)止血34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56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8例,肝固有动脉结扎或栓塞48例(其中栓塞4例);脾动脉栓塞2例;腹内血管修补或结扎32例次(髂内动脉结扎25例次).控制污染是DCS的第2个主要目的:胰部分切除或内外引流24例次、十二指肠修补或憩室化15例次、膀胱修补造口36例次.上述简化手术完成后,患者送ICU,并立即开始继续复苏.争取在72小时内进行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 138例采用DCS救治,存活101例,死亡率26.8%(37/138),死亡组ISS评分平均值41.6分.早期死因为颅脑损伤3例,急性大失血22例、腹腔间隙综合征1例,颈椎损伤高位截瘫2例.结论 合理使用DCS技术,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病人安全度过创伤的急性反应期,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17例;年龄16~65岁,平均38.2岁。其中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18例,合并血气胸、创伤性湿肺、多发肋骨骨折及心脏挫伤12例,合并骨盆骨折11例,合并严重口腔颌面部损伤9例,合并四肢骨折15例;GCS≤8分,ISS≥16分。结果 6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0例(46.2%),轻度残疾12例(18.5%),重度残疾8例(12.3%),植物生存状态及自动出院6例(9.2%),9例死亡(13.8%)。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且复杂,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采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损害控制外科原则,优先处理重型颅脑损伤,结合重症综合治疗,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过程。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2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伤后6个月GO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29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6例,轻残12例,治愈72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以青壮年车祸伤为多见,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和ICU监护对成功救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中输尿管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9月-2004年6月收治的14例严重多发伤中输尿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早期诊断,均行输尿管吻合术,均Ⅰ期愈合;2例延迟诊断,1例行肾切除,另1例经Ⅱ期手术修复。插管成功3例,其中2例治愈,另1例半年后复查,因肾积水加重而行输尿管修复治愈。结论对严重多发伤中输尿管损伤的救治应全面检查,防止漏诊,及时合理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在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AIS 2005)为基础,采用ISS评分对55例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ISS值随损伤部位数增加而增高,并发症也增多;好转率与ISS评分相反。ISS〉25分者在免疫观察期,可较安全地按计划进行最终手术。结论 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应根据病人伤情程度及局部情况等决定,ISS评分在治疗选择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多发伤救治中外固定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外固定架的应用条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47例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骨盆骨折16例,四肢骨折35例;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29例。结果死亡3例,存活44例;18例接受再次手术,29例外固定架作为确切性固定手段,26例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在严重多发伤骨折的早期处理中,外固定架固定应用范围较广,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科  都定元 《创伤外科杂志》2009,11(4):383-384,F0003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是医院急诊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常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就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急诊救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对其院前急诊和院内抢救的模式、人员配备模式以及相关的抢救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进一步规范创伤外科医师对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急诊救治策略,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的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85年2月~1995年2月收治48例多发伤肢体主要动脉损伤。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6~59岁,以青壮年(18~45岁)为主(81.25%)。损伤原因:锐器伤2例,砸压伤8例,车祸伤3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控制组患者重要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组显著性缩短,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且病死率较常规方式组低(P〈0.01)。结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多发性创伤患者最初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通过优先复苏让患者生存并有感知功能,如果创伤的严重性不允许,存在最终手术不能马上进行的情况,而在综合复苏过程中运用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策略既能有效控制原发创伤,又能积极预防继发性损害,是近年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所致多发伤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方法 本组107例,GCS均〈8分,均伴身体其他部位多处损伤,均需外科处理。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78例,去骨瓣减压71例,其他损伤均经外科治疗。在治疗中贯彻损伤控制外科(DCS)原则。结果存活59例(55、l%),死亡48例(44、9%)。40例出院后6个月行GOS评分,显示恢复良好9例(22,5%),中度残废16例(40%),重度残废13例(32,5%),植物生存2例(5%)。结论 应用DCS原则处理多发伤伴重型颅脑伤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对颅脑损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对112例多发伤在急诊部实施一体化救治,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诊一体化救治的重点:建立抢救团队;开展急诊手术及损害控制手术;进行综合监护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的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了我中心2007年收治的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及其救治方法,并总结其救治经验。结果3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0~34分(平均17.4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4例,5~8分10例,9~12分18例;所有伤者在早期行简单固定、止血、包扎后进行全身CT扫描,24例伤者接受了紧急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其中去骨瓣减压术单侧8例,双侧12例),同时进行骨折外支架固定术1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8例,剖腹探查、脾切除术1例,伤口清创术20例。术后ICU监护治疗,Ⅱ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痊愈18例,占56.25%;轻残6例,占18.75%;重残2例,占6.25%;植物生存2例,占6.25%;死亡4例,占12.50%。结论在维持全身生命体征稳定的同时,优先处理颅脑损伤,及早手术控制颅内高压,防止由于低氧、低血压和高热引起的继发性颅脑损伤,是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