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他莫克司(FK506)、霉酚酸酯(MMF)、抗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mAb)为主要免疫抑制方案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大鼠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①A组(n=6):同品系移植, 供、受体同为Wistar大鼠或SD大鼠;②B组(n=14):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Wistar→SD),术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③C组(n=7):Wistar→SD, 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④D组(n=6):W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4 d;⑤E组(n=6):W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其余处理同D组;⑥F组(n=3):W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术后第1天应用1次anti-CD28mAb,FK506、MMF术后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2 d.观察各组移植物的存活和排斥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A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B组大鼠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中位存活时间为15.5 d;C、D组大鼠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46 d和68 d;E、F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门静脉周围和肝组织内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Wistar大鼠与SD大鼠间肝移植,属于高免疫排斥型动物组合,可作为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研究的有效品系组合;移植同时供者骨髓细胞的输注可获得移植肝的长期存活;anti-CD28mAb和短时间FK605、MMF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他莫克司(FK506)、霉酚酸酯(MMF)、抗CD28单克隆抗体(anti-CD28mAb)为主要免疫抑制方案联合供体骨髓输注,对大鼠肝移植受体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①A组(n=6):同品系移植,供、受体同为W istar大鼠或SD大鼠;②B组(n=14):W 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W istar→SD),术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③C组(n=7):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④D组(n=6):W istar→SD,术后FK506、MMF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4 d;⑤E组(n=6):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其余处理同D组;⑥F组(n=3):W istar→SD,术后供体骨髓输注,术后第1天应用1次anti-CD28mAb,FK506、MMF术后联合应用2 d,然后单独应用FK506共2 d。观察各组移植物的存活和排斥发生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B组大鼠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中位存活时间为15.5 d;C、D组大鼠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46 d和68 d;E、F组大鼠均存活100 d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门静脉周围和肝组织内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W istar大鼠与SD大鼠间肝移植,属于高免疫排斥型动物组合,可作为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和免疫耐受研究的有效品系组合;移植同时供者骨髓细胞的输注可获得移植肝的长期存活;anti-CD28mAb和短时间FK605、MMF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受体脾脏微嵌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雌性SD大鼠为受体,建立异性别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n=4).术后第7天处死受体大鼠,分离受体脾脏单个核细胞,建立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表达予以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脾脏DCs培养体系的Y染色体基因片段(SRY基因)表达情况,明确受体脾脏中微嵌合体的形成.结果 大鼠异性别原位肝移植术后7 d,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的细胞具有DCs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其表型OX62.PCR结果显示,受体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表达供体来源的SRY基因片段.结论 原位肝移植后,供体肝源性DCs或其前体在受体内迁移至脾脏,参与了受体微嵌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受体脾脏微嵌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雌性SD大鼠为受体,建立异性别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n=4).术后第7天处死受体大鼠,分离受体脾脏单个核细胞,建立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表达予以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脾脏DCs培养体系的Y染色体基因片段(SRY基因)表达情况,明确受体脾脏中微嵌合体的形成.结果 大鼠异性别原位肝移植术后7 d,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的细胞具有DCs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其表型OX62.PCR结果显示,受体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表达供体来源的SRY基因片段.结论 原位肝移植后,供体肝源性DCs或其前体在受体内迁移至脾脏,参与了受体微嵌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大鼠同种异体心脏异位移植,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脾细胞对移植心的影响.方法用供体脾细胞(SC)在心脏移植前21d预处理受体鼠,术后1周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0mg/kg.检测移植心存活时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ML).结果胸腺注射脾细胞抗原联合短期应用CsA组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显著延长(P<0.05),移植心耐受的受体鼠中MLR增殖活跃,产生免疫耐受的受体鼠的T细胞对供体鼠的靶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抗原预处理受体同时联合短期应用CsA,可诱导产生移植心脏的免疫耐受,且诱导移植耐受的抗原量以2.5×107脾细胞为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经受体大鼠门静脉途径输注供体大鼠的骨髓细胞,观察受体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状况及生存时间,并分析其细胞因子的改变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雄性BN大鼠30只为供体、雌性Lewis大鼠30只为受体建立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BN-Lewis组(对照组)、BN-Lewis+FK506组(FK506组)、BN-Lewis+BM(P.V.injection)+FK506组(PV组);对各组作生存时间分析,并于术后7、14、30、60和90 d制作移植小肠的病理切片评估排斥反应程度;分别于术后7、14、21、30 d留取受体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FK506组相比,PV组受体大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对照组大鼠术后第14天即已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而FK506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延迟至第30天;PV组在术后30 d之内均未见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各组移植后受体IL-2浓度均增加,但PV组的IL-2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FK506组(P<0.01);移植后受体大鼠血清IL-10浓度也均增加,但PV组IL-10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和FK506组(P<0.01).结论 骨髓细胞经门静脉输注能明显延长小肠移植物的生存时间,外周血清IL-2、IL-10浓度变化与排斥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淋巴细胞血清(ALS)联合他克莫司(FK506)在诱导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对照组(A组)仅行肾移植,术前术后未予免疫干预;ALS组(B组)术后当天腹腔注射ALS,连续应用至术后第10天;FK506组(C组)术后当天开始应用FK506,连续应用至术后第10天;联合组(D组)联合应用ALS与FK506。术后观测各组受者存活时间、移植肾功能、移植肾血供、免疫耐受状态等。结果D组平均存活时间为(37.0±5.3)d,与A组(7.4±1.6)d、B组(16.3±4.7)d及C组(17.5±5.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检查A组移植肾血供差,平均肾血管阻力指数0.80±0.06;B组和C组移植肾血供良好,平均阻力指数分别为0.62±0.07、0.63±0.08;D组移植肾血供良好,术后1周与术后20d平均阻力指数分别为0.61±0.04、0.62±0.03;D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S联合FK506能够延长受者存活时间和促进免疫耐受的诱导。  相似文献   

8.
应用CD4+CD25+Treg细胞诱导大鼠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抑制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方法 以SD、Wister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受体脾细胞悬液同供体肾组织抗原孵育培养,诱导获得对供体抗原的特异性;采用MACS法分选具有供体抗原特异性的CD4 CD25 T细胞,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获得之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2、4、6、8、10周,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入受者体内(实验组,n=12),选取未注射组为对照(n=12).观察两组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术后第10、40、80天MTT法检测比较两组受体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术后第10、20、40、60、80天分别监测各组血肌酐水平.结果 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为65.22%.所分选之CD4 CD25 Treg细胞成功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对供体抗原的抑制率(IR)为85.4%.移植肾存活时间:治疗组移植肾存活时间为(98.83±6.66)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8.25±4.7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0、80天治疗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0、40、60、80天对照组血肌酐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可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有效抑制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将SD大鼠胸腺内预注射脾细胞抗原以诱导移植耐受,4~7d后行异位同种心脏移植,术后1周每天注射环抱素A10mg/kg。胸腺内牌细胞注射联合短期使用CsA组的移植心平均存活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且抗原县为25X10’腺细胞来诱导耐受的效果较好。受体对供体靶细胞不表现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声明,经胸腺内注射异基因脾细胞,联合短期应用CSA能诱导免疫耐受,诱导耐受的抗原县以2.5X10’为好,且这种移植耐受是抗原特异性的,使移植物存活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鼠同种胰岛移植的适宜部位。方法 :将同种胰岛分别移植于大鼠脾髓内、肝实质内和经门静脉注入肝内 ,通过观察比较移植后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的变化、术后肝功能、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以及组织学检查来评定三个移植部位的效果。结果 :肝实质内移植组其移植物存活期为 5 .83± 2 .48天 ,短于门静脉内移植组 9.2 5± 3.0 6天和脾髓内移植组 10 .2 2± 2 .95天 (P <0 .0 5 ) ,肝功能损害重 ,移植效果差。门静脉内移植组 ,胰岛对外周血糖变化敏感 ,移植物存活时间长 ;而脾髓内移植组 ,不但移植效果良好 ,且对受体无不良影响。结论 :脾脏是大鼠同种胰岛移植的适宜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抑制大鼠肝移植排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3组。耐受组为Brown Norway(BN)到Lewis肝移植;排斥组为Lewis到BN肝移植;他克莫司(FK506)组在建立排斥模型基础上于术后注射FK506。术后7 d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配体(GITRL)的表达、Kupffer细胞GITRL的表达及细胞因子的改变。结果与耐受组比较,排斥组肝脏及kupffer细胞中GITRL表达升高,采用FK506后,降低了GITRL表达(P<0.05)。与耐受组比较,排斥组血清及kupffer细胞中IFN-γ表达升高,IL-10降低(P<0.05),而在FK506组,与排斥组比较,血清及kupffer细胞中IFN-γ表达降低,IL-10表达升高(P<0.05)。结论 FK506能减轻大鼠肝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与降低GITR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大鼠施行原位肝移植术: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Brown Norway-to-Lewis),异基因移植FK506(Tacrolimus)治疗组,异基因移植氨基胍治疗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Lewis-to-Lewis).结果:大鼠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Nitric and Nitrat,NO2- and NO3-)水平显著升高;给予氨基胍治疗后,血清NO2-和NO3-水平降至正常,移植肝的损害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一氧化氮是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一种标志性物质,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可减轻移植肝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Shi LB  Zhang HW  Peng C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42-94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共刺激通路阻断剂CD154单抗及两者联合应用在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48例原位肝移植大鼠(DA→Lewis)分为A组:对照组;B组:术前7d回输经DA大鼠脾细胞体外激活的Lewis大鼠CD4^+CD25^+细胞;C组1术后第1、2d腹腔注射CD154单抗(15m/kg);D组:联合应用CD4^+CD25^+细胞和CD154单抗。术后7d各组处死6只受体,观察移植肝病理变化,检测移植肝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之(IL-2)、IL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表达情况;分离脾淋巴细胞与供体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指数。余大鼠观察生存情况。结果D组平均存活时间(52.00±10.64)d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1);移植肝内淋巴细胞浸润数量(2.47±0.61)×10^6和CD8^+细胞百分比(14.2±3.0)%明显低于B、C组(P〈0.05、P〈0.01),而CD4^+CD25^+细胞比例(16.4±4.3)%高于B、C组(P〈0.05,P〈0.01)。移植物内IL-2mRNA表达A组最高,D组最弱;IL4mRNA各组均弱表达;IL-10mRNAB、D组高表达,A、C组未表达;TGFβ1mRNAB、D组表达明显强于A、C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D组刺激指数最低(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共刺激通路阻断剂CD154单抗均能抑制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联合应用CD154单抗明显增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受者治疗预后的比较。方法将22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K506组11例:术后采用FK506+MMF+Pred方案;Rapa组11例:术后4周内采用FK506+MMF+Pred方案,4周后改用Rapa+MMF+Pred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情况、死亡(因肿瘤因素)、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及肝、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FK506组患者与Rapa组患者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同时期的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血肌酐(CREA)浓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组患者比FK506组患者术后疗效更好。结论雷帕霉素能明显改善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并无肾功能损害,且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肝癌肝移植术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剂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的作用,以及联合他克莫斯(FKS06)、霉酚酸酯(MMF)、皮质类固醇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手术前后应用三剂赛尼哌并联合三联免疫治疗,观察术后30d内AR的发生次数及反应程度,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FK506用量及血药浓度变化,感染性疾病及不良反应。将上述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病人共发生AR1例,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17d,应用甲基强地松龙(MP)冲击治疗好转;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14、19、23d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移植肝动脉狭窄所致肝衰竭、多器官衰竭;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时间在16.56±10.40d;共10例病人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FK506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W/V)未发生AR,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三剂赛尼哌结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预防AR安全有效且无并发症。联合应用FK506时其谷值血药浓度维持在(10.25±1.99)×10~(-3)mg/Lg,用药量为5±2mg/d。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ree-dose regimen of Zenapax combined with tacrolimus (FK506),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steroid in the early-stage management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 Thirteen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received the same immunosuppression regimen with three-dose Zenapax combined with FK506, MMF, and steroid. The incidence of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AR), blood concentration and dosage of FK506, and the liver graft func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30 day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documented in literatures. RESULTS: One patient developed AR 1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3 patients died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s 14, 19 and 23, respectively, due to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cute hepatic failure o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resulting from stenosis and thrombosis of hepatic artery respectively. Ten recipients had various infections. An average of 16.56+/-10.40 d was taken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liver graft, and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FK506 was maintained at (10.25+/-1.99)x10(-3) mg/L. Anaphylaxis, 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PTLD), or other adverse effects were not observed. CONCLUSION: Three-dose regimen of Zenapax in combination with FK506, MMF and steroid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服用他克莫司致神经毒性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如何安全有效地服用他克莫司(FK506).方法对16例肝移植病人术后他克莫司用量、血药浓度及他克莫司对神经毒性损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不同时间段,他克莫司用药剂量大小、血药浓度高低对神经损害副反应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他克莫司是肝移植术后安全有效的强免疫抑制剂,其神经毒副反应与他克莫司用药剂量大小、血药浓度高低及合并应用潜在性的神经毒性药物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例 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 ;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和 1例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 ;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 -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术。术后采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 (ATG)、抗CD2 5单克隆抗体诱导 ,他克莫司 (FK5 0 6 )、霉酚酸酯 (MMF)及激素三联维持治疗。结果  5例患者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 ,其中 1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出现 1次FK5 0 6导致的肾中毒 ,1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和肝胰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发生 1次急性排斥反应 ,分别经调整药物剂量和抗排斥治疗后逆转。目前 5例患者全部存活 ,移植物功能正常。结论 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后采用ATG、抗CD2 5单克隆抗体诱导 ,FK5 0 6、MMF及激素三联维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用药期间应监测移植物功能和FK5 0 6的血药浓度 ,防止排斥反应和FK5 0 6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 NO)在 BN至 Lew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 BN至 Lew近交系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同基因 ( Lew- Lew)肝移植动物模型 ,检测肝移植术后血浆 NO和白细胞介素 2 ( IL- 2 )的变化。结果 :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浆 NO含量明显升高 ,且变化早于 IL - 2 ;FK5 0 6显著抑制 NO的合成 ,氨基胍减轻排斥反应的程度 ;同基因组 NO不升高。结论 :NO可作为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