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1998-2003年广州市发生的10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种类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食品污染的关键环节,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及WS/T9-1996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10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样本数总计14848份,食物中毒病原菌检出数为5451份,总检出率为36.71%;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数为2303,检出率为15.51%,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变形杆菌检出数为1429份,检出率为9.62%;沙门菌,检出数为1138,检出率为7.66%,排在第三位。结论: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以副溶血弧菌为主,其次是变形杆菌,第三位检出沙门菌的菌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象山县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2007年食物中毒报表有关资料和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报告,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及部份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病原菌检测依据GB/T4789-2003及《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进行。结果:2005年~2007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4起,其中21起检出致病菌,13起未检出致病因子;送检样本501份,检出致病菌155株。检出的致病菌种类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非O-1群霍乱弧菌及福氏志贺菌。结论:象山县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血清型为优势流行菌株;中毒场所以工厂食堂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4789标准和常规食物中毒检验程序操作,对疑似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5 a共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9起,送检标本574份;其中38起检出致病菌,检出致病菌69株。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35起,由混合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3起。共检出致病菌6种,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氏菌,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各菌对样品的污染情况是:沙门氏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肉类和米菜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学校餐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时间以三季度最多,其次是二季度。结论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发生在第三,第二季度,应重点加强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仝玉平  贾桂华  毛斐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76-1477
目的了解许昌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 4789标准和常规食物中毒检验程序操作,对疑似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5年共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9起,送检标本574份;其中38起检出致病菌,检出致病菌69株。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35起,由混合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3起。共检出致病菌6种,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25.42%),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13.56%),变形杆菌(10.17%)。各菌对样品的污染情况是:沙门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肉类和米菜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学校餐厅。结论该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发生在第3和第2季度,应重点加强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引发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验。方法:按照GB/T4789-2003[1],对12份肛拭子、2份呕吐物,1份粪便,3份餐车食品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12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株,检出率50%。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6.
钱瑶  刘敏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2):368-369
目的找出更有效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方法。方法采用国标GB/T4789.4.5.7.10-2003,变形杆菌按WS/T9-1996方法进行。结果食物中毒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居首;致病菌主要以粪便检出为主;食物中毒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结论提高食品致病菌的检出率,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南山区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004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按GB/T4789-2003、WS/T9-1996检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验。[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有季节分布性,其中二、三季度为易发季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样本为中毒病人肛拭子(呕吐物)。[结论]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趋势,采取相应对策,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防止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某区近几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或卫生部相关标准,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是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57.30%)和水样(45.50%)。50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检出致病菌的共141份,检出率为28.10%。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9.60%和6.40%。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奇异变形杆菌(29%)和副溶血性弧菌(26%);水样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27%)和蜡样芽孢杆菌(18.00%);公用具、手涂抹棉拭子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20.00%)和奇异变形杆菌(10.00%);食品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15.00%)。结论该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今后可重点监测、预防上述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样时要抽采病人和有针对性的样品,以防误检或漏检。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待开发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桐庐县近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为建立食物中毒病原菌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引起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方法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2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各类样品246份,检出病原菌100株,总检出率40.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1.1%,金黄色葡萄球菌9.76%,蜡样芽胞杆菌7.32%,溶藻性弧菌1.63%,变形杆菌0.81%。各类样品中以患者和厨工肛拭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9.4%和50.0%,其次是食物,检出率为39.4%。5~10月最多,5月和7月为高峰,2个月发生15起,占65.2%。结论:我县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 8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份,检出率为75%。结论本期食物中毒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1]、GB17012-1997[2]、《卫生防疫细菌检验》[3],对剩余食物9份、冷冻食品3份、涂抹样品3份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27份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27份患者肛拭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份(占92.6%),9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份(占11.1%),3份涂抹样品检出1份副溶血性弧菌(占33.3%)。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致病菌检测,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2份粪便标本和1份剩余食物(大虾)均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所检出的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分型为同一生化型,神奈川试验均为阳性,具有同源性。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结合流行病学、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3.
杨慧  甘莉萍  金玉娟  李静媚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47-1850
目的了解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季节分布、地点分布、病原菌的种类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易感染环节,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按W S/T9-1996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检验,使用SPSS 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共发生45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57.8%)、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1%)、沙门菌(11.1%)和奇异变形杆菌(6.7%)等9种致病菌;夏秋季高发(84.8%);集体食堂集体中毒为主(73.3%);粪便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69.4%)。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2005—2008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白云区2005—2008年发生的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白云区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9起,其中6—10月共发生37起,占总起数的94.87%;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采集样本915份,检出病原菌328份,总检出率为35.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7.60%,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9.62%,沙门菌检出率为6.3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30%。检出病原菌的样本主要为病人肛拭子(呕吐物),检出率为60.87%(252/414);食物中毒发生的场所主要是集体食堂,共22起,占总起数的56.4%。结论应加强对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和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1~2009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嘉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1~2009年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1~2009年9年间本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82起,检出病原菌64起、未检出病原菌18起,检出种类为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5~9月份,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中毒场所以饮食服务为主、其次集体食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市售的外地和本地海涂养殖小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的携带分布情况。以指导市民合理食用小水产品,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病原菌分离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结果:156份小水产品检样中检出致病性弧菌11种、气单胞菌6种,平均每份检出1.29株,其中56份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份均检出1.43株。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46.15%,其中第三季度高达61.29%。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市售小水产品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弧菌,第三季度是引起副溶菌食物中毒的最危险季节;气单胞菌也是本地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中非01群霍乱弧菌携带率显著高于非本地产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以12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或肛拭子以及食物中毒现场的残留食物和餐具涂抹物作为样本,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对病原菌构成比例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其所占比例高达42.97%、36.72%。12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69起检出病原菌,检出病原菌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分布于夏秋两季,其所占比例为50.72%、40.58%。送检样本中,共356份样本检出病原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所占比例最高,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其余病原菌分别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芽孢杆菌;各类样本的病原菌检出率从高至低分别为肛拭子或呕吐物、残留食物、餐具涂抹物。结论基层疾控中心应加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尤其是在夏秋两季,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监督,并加强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及时采集样本和检验,以有效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结果典型病例大便中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临床症状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防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4789.7-2003进行各类食品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结果431份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份,检出率为1.86%;其中156份海、水产品检出7份,检出率为4.49%;57份腌腊制品检出1份,检出率为1.75%;其余样品均未检出阳性菌株。结论崇明县农贸市场所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奉贤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方法对奉贤区2004-2006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奉贤区共发生食物中毒21起,采集标本665份,检出病原菌182株,检出率为27.37%。结论奉贤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7、8月份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