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狐惑病“余匱”上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为惑,触于陰为狐,不欲飲食,恶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自,蝕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草瀉心湯主之。”狐惑究竟是什么病?历来註家沒有明白指出,特別是因“蝕”字而認为虫病,似可考虑。我个人的淺見:狐惑是古代以为出沒無常、不可捉摸的东西,狐惑  相似文献   

2.
狐惑一病,首见《金匮要略》,多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所致.张仲景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病证治第三》).  相似文献   

3.
狐或虫,始载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或虫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其谓:“狐或虫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或虫,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后世不少人多将狐或虫之或虫作“惑”,例如由王叔和与林亿等编次校订的《金匮要略方论》中即将“或虫”均作“惑”;宋·赵开美本亦将“或虫”作“惑”。后人习伤寒,多据此类版本,遂使“狐惑”流行,反不知或虫字之义矣。再加《灵枢·大惑论》亦有惑病的记述,有人因此认为《金匮》之或虫病亦同《灵枢》之…  相似文献   

4.
狐惑病,始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狐惑病的病位、症状及治疗方药均作了较明确的记述。  相似文献   

5.
<正> 狐惑病与西医所称的白塞氏病相似。《金匮要略》中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尤以咽喉及前后阴蚀烂为主证,病人神情恍惚,惑乱狐疑,故  相似文献   

6.
狐惑病探微     
陶晓萍 《河南中医》2004,24(10):3-4
“狐惑”一证,首见于《金匮要略》,原文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7.
狐惑证小议     
《金匮》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根据高等医药院校《金匮要略讲义》第五版教材(下简称教材),对该证明确地将“惑”字  相似文献   

8.
狐惑病浅探     
<正>中医学对狐惑病的研究渊源流长。《金匮要略》对狐惑病的论述堪称经典,其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  相似文献   

9.
<正>狐惑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其病名为狐惑还是狐蜮,中医界争论较多,且病名之异也造成了对其病因认识的混乱。惑字其下从心,是一种心理状态,蜮字从虫,为虫物  相似文献   

10.
正"狐惑"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嘿嘿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1])。这段条文记载了狐惑病的临床表现及证治,狐惑病是以口腔、前后二阴腐蚀溃疡,并伴有眼疾及全身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2])。临床中,若见有  相似文献   

11.
狐惑作为中医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因仲景所言,语约方简,使历代医哲对其争议不休。争议焦点之要有二、一是狐惑所指何病?有去结核,溃疡,白塞氏病、性病、甚至爱滋病、莫衷一是;二是关于病名的,即狐惑、狐惑的辩定。本文仅就病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狐惑病 (白塞氏综合征 )《金匮要略》曰 :“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 ,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 (一作嗄 ) ,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阴干 ,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 ,雄黄熏之。“病者脉数 ,无热 ,微烦 ,默默但欲卧 ,汗出。初得之三、四日 ,目赤如鸠眼 ,七、八日 ,目四眦黑。若能食者 ,脓已成也 ,赤小豆当归散主之。”仲景所述之狐惑病 ,与皮肤科白塞氏综合征相似。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的损害 ,咽喉 (口腔 )、阴部的溃疡 ,眼部的炎症以及恶寒发…  相似文献   

13.
答:眼口生殖器综合征(又称白塞氏综合征)是慢性复发性口腔、阴部溃疡和眼部病变的综合征,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本病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综合性的,系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病因主要有:(1)病毒感染;(2)自身免疫;(3)与某些细菌等引起的过敏有关。患者以青壮年为主,20~30岁患者占74%。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狐惑病。《金匮要略》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可见中医所说的狐惑病具有心烦意乱,躁扰不眠,病变幽隐而深,头面部及阴部可同时患病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方面需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中甘草泻心汤主治"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之狐惑病。剥脱性唇炎、原发性睡眠增多症、Marshall white综合症三病虽似不相关,但凡病机为湿热毒邪、内蕴中焦者,皆可用甘草泻心汤随其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白塞氏综合征亦称粘膜、皮肤、眼综合病征。本病以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和口疮以及泌尿生殖器的溃疡为特征,故亦称“白塞氏三病综合病征”。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从患者所带有的自身抗体推论,本病似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乃由感染虫毒、湿热不化所为。称之谓“狐惑病”。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眼,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  相似文献   

16.
狐惑病西医学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金匮要略》中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自。”尤以咽喉及前后阴蚀烂为主证,病人神情恍惚,惑乱狐疑,故名。今将我科近五年来治疗本病资料较完整的12例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 1、本组12例中,女性11例,男性1例,最小者16岁1例,最大者45岁2例,21岁~31岁者5例,31岁~44岁者4例,青壮年较多,女性多见。2、病程:20天者3例,30天~60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又谓:"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医的狐惑病与眼、口、生殖器综合症颇为类似。《金匮要略》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卧,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治疗用甘草泻心汤。《医宗金鉴》谓:“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此说确似本病,但古人辨病不详,常与“坏疳性口腔溃疡”相混淆,宜细辨之。去年,我院中医科王医师在西医病房轮回,  相似文献   

19.
导阳归肾法治疗白塞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病 (Behcet病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典型表现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症。但此病为一全身性疾病 ,可累及皮肤、粘膜、眼、胃肠、关节、心血管、泌尿、神经等。西药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此属祖国医学“狐感”范畴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述“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其描述与白塞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在《金匮要略》中 ,仲景对狐惑病的治疗 ,提出外治、内治两法 ,并对不同病位 ,施以不…  相似文献   

20.
狐(盛)病首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盛)阴阳毒脉证治第三》:“狐(盛)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盛),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一般认为,本病为感受湿热毒邪,以咽喉、前后阴溃疡为特征,但其中的具体病机却少有论述.笔者在分析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的基础上,总结出狐(盛)病的病机为湿热夹杂相火、气虚内生阴火,杂合肆逆为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