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数项研究显示.通过降低胆固醇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退缩和/或延缓其发展[1].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降脂治疗的进展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3):353-355
人类认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深人,发现它是一种由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尤其是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降压联合降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患者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时,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将显著升高。同时治疗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可有更多获益,达到真正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作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胆固醇方案相同时,以氦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方案的临床获益显著高于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降压方案。并且,联合应用降雎及降胆固醇方案时,阿托伐他汀降胆固醇方案尽甲使用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郭雯  张维君 《中国医药》2012,7(11):1476-1478
全国目前估计有各类血脂异常者1.6亿人[1],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18.6%.研究表明血清TC或LDL-C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而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且后果严重.2009年城市和农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分别为41.13%和40.40%,是我国第1位的死亡原因[3].因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给予重视.但血脂异常的治疗目标值究竞应该如何界定,如何做到目标值的“因人而异”,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胰岛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同时测定血中胰岛素、血糖和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胰岛素、血糖、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SR),而且与血压、年龄和体重指教(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卜黄降脂胶囊治疗血脂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血脂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服用卜黄降脂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多烯康胶丸作比较,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TC、TG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C升高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56.25%,TG升高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3.64%,TC、TG混合升高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35%,对照组为61.55%,2组血脂各项异常升高总有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卜黄降脂胶囊具有降低TC、TG作用,可用于治疗血脂异常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脂治疗后血浆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脂治疗后与 30例未进行降脂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比较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活性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结果经8周降脂治疗后PAI-1及vWF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脂治疗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8.
郭炯辉 《贵州医药》2006,30(8):711-712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降脂治疗能延缓或阻止AS的发生、发展,从而有效防治冠心病。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中特别显著的是LDL-C有大幅度降低[1]。洛伐他汀可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及一、二级冠心病,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心病病死率,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应用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4…  相似文献   

9.
田衍平 《家庭医药》2010,(11):38-38
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医学上称之为血脂异常(旧称高脂血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对血脂异常却存在误解。  相似文献   

10.
史虹莉 《家庭用药》2008,(11):33-33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有偏低。  相似文献   

11.
《今日药学》2008,18(5):78-79
Ezetimibe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肠胆固醇吸收抑制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吸收蛋白NPCILI减少胆固醇、植物固醇的吸收以及胆汁胆固醇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浆固醇水平。Ezetimibe的作用与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机制互补,在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这是高血压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血脂异常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三种情况,对于这三种情况都应进行治疗。然而,现有的证据表明,降低总胆固醇(或LDL-C)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颖 《贵州医药》2009,33(11):1001-1002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决定了随年龄增加血脂水平会发生变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之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的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增龄过程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相对稳定,但抗氧化能力减弱,老年人的血脂异常,多表现为TC和LDL—C水平轻中度增高,LDL-C致动脉粥硬化的作用增强,本文对服用国产辛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经动态血压检测均有血压晨峰现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和两药联合治疗组各60例,左旋氨氯地平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5.0 mg,1次/d,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40~80 mg,1次/d,联合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用法用量同前两组,疗程共12周。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24h平均血压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24h平均SBP、DBP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24h平均SBP、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旋氨氯地平组和缬沙坦组治疗后的24h 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24h平均SBP、DBP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晨峰具有良好的疗效,不仅降低晨峰血压,而且能够有效遏制晨峰血压现象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2.5mg及洛伐他汀20mg口服,对照组每天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早晚各一次。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平均脉压差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降低收缩压和平均脉压差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降低舒张压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不明显。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降低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和调脂方面明显优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依那普利片联合单硝酸异地梨酯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依那普利片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观察。方法将7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单硝酸异地梨酯片;对照组35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片,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2%,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单硝酸异地梨酯片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2例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氢氯噻嗪12.5mg/d;对照组只给予给予氨氯地平5mg/d,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3.5%(43/46)和82.6%(38/46),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1/46)和13.1%(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副作用少、有效率高,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老年高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心通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1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脑心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血压及血脂指标明显改变,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可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脑心通治疗,能降低血压、血黏度,促进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十分常见,尤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见。在我国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约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压值不成比例。且血压波动性大,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的死亡病例中,致死性脑卒中占42.5%。本文对49例首次诊断ISH的患者应用利尿剂为主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治疗的核心是评估心血管病的整体危险,以及由此确定开始干预的血脂切点和治疗目标值。由于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高,并且高血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影响最大,在心血管病的危险分层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者即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中危患者,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