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同建 《山东医药》1989,29(3):36-37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出血而言。现将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现状综述如下。一、输血、补液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关键。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的作用在于维持肾小球滤过及肾排泄功能。血浆维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死亡。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准确、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孙玲,王学文(大连市第三医院内科大连116037)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常以食道胃底静脉破裂为主。由于其来势迅猛、出血量大,故常成为危及病人生命的急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由于只作用于凝血过程三个阶段的某...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早期有效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治疗组与善得定治疗组,并对二组作临床疗效、副作用等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由于药物应用的进展,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有所下降。兹就本院十年来收治常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889例,内科治疗失败的86例(9.67%)进行临床12项指标及内镜分析。以探讨内科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据医学空间网11月4日报道(原载Gastroenterology,2004;127(4):1123—30),重组凝血因子VIIa(rFVIIa)能够显著降低无法控制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正>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约见于50%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的年发生率为5%~15%,即便应用了当前推荐的治疗,患者6周内病死率仍高达15%~20%。在急性EVB最初5天内,死亡原因主要是失血性休克,在接下来的6周,死亡原因则主要是多  相似文献   

8.
口服凝血酶治疗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王超,孙德谦,吴效平(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四九医院222042)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评价不一,且有部分患者止血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或再出血而手术治疗。因此,寻找一个有效、安全、迅速、方便的内科止血...  相似文献   

9.
药物胃灌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何琳,唐树庭,高潮(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23001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文献报告死亡率较高。目前止血方法及止血药物较多,止血效果各家报告不一。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方法简便,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G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主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门脉高压症、胆道出血、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UGB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可有多种因素引起出血,如不能明确诊断,及时作出有效处理,其病死率可达10%以上[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UGB的原因及药物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洛赛克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于1990年~1994年间应用阿斯特拉公司生产的洛赛克(Losec)治疗36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以雷尼替丁做对照,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患者寇××,男,35岁,住院时间:2012年4月17日.主诉:呕血、黑便6h.自诉6h前进食较硬食物及饮酒后突感出现心慌,头晕,随后呕血1000ml,排黑便500 g.急送入我院就诊.否认既往肝炎病史及其他病史,有大量饮酒史,每日饮酒500 g左右.查体:BP 78/45 mmHg,HR 112次/min.B超:考虑酒精性肝硬化,脾大.血常规:血小板51 × 109/L,血红蛋白(Hb)78g/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54%.肝炎标志物:甲乙丙戊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肝功能:ALT 46 u/L,AST 55 u/L,TBIL 17.1μmol/L,ALB 28 g/L,GGT 558 u/L,AFP.6.9 ng/ml.人院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组方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UG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Ⅰ组(52例)以生长抑素0.25mg静注后,继之0.25mg/h持续点滴;Ⅱ组(49例)以垂体后叶素10u静注后,继以0.2~0.4u/min加硝酸甘油20~50μg/min持续静滴;Ⅲ组(45例)以垂体后叶素10u静注后,继以0.2~0.4u/min持续静滴。止血后剂量减半,继续用药48h,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Ⅰ、Ⅱ组止血时间均短于Ⅲ组(P0.05,P0.01)。Ⅰ、Ⅱ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显效率分别为48.1%、38.8%和26.7%,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9.4%和51.1%,Ⅰ组显效率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总有效率均高于Ⅲ组(P0.05,P0.01),Ⅰ、Ⅱ组间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不良反应均高于Ⅰ、Ⅱ组,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组方案治疗肝硬化UGH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常见病因为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等。而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更为凶险。同时肝硬化慢性期常伴有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肝硬化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相当重要。本文就我院2004--2008年216例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口与国产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根据出血量是否超过1000ml,将197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4组,61例(A组)接受国产生长抑素250μg/h 、48例(B组)接受480μg/h,而43例(C组)接受进口生长抑素250μg/h和45例(D组)接受500μg/h持续静脉泵入,直至出血停止,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在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情况下,国产生长抑素正常剂量和大剂量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4.3%和24.0%,再出血率分别为71.4%和32.0%(P<0.05),而进口生长抑素则分别为5.0%和9.5%,和50.0%和28.6%(P<0.05);在出血量小于1000ml的情况下,国产生长抑素正常剂量和大剂量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7.5%和0.0%,再出血率分别为22.5%和13.0%,而进口生长抑素则分别为4.3%和4.2%,和21.7%和12.5%.结论 加倍应用生长抑素的止血效果优于普通剂量,在出血量较大时更显示出增加剂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致命性急症,死亡率达10%左右,要求临床医师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接诊后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并立即实施抢救。  相似文献   

17.
王连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608-5609
肝硬化胃底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道胃底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形成静脉曲张[1].老年患者自身体质弱,血管弹性低,且多合并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出血时死亡率远远高于中青年人[2].本次研究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针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垂体后叶加压素治疗门脉性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张建华,刘玉清(辽宁省朝阳市传染病院辽宁)我院自1986年始,应用垂体后叶加压素治疗门脉性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据临床观察,具有较好的近期止血效果,有效率为75.76%。现就有关资料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内科护理,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总结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经验.结果 经治疗护理治愈18例,好转8例,转外科治疗2例.结论 正确的护理,能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的依据,还可达到尽早治愈、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71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71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点和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对住院经急诊内镜确诊的71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2.3%。以消化性溃汤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者占80.3%;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6.5%。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内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综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