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政府主导下的安宁疗护在中国大陆地区逐步兴起,安宁疗护学术组织、学术会议逐渐增多,试点单位陆续启动,促进了安宁疗护的蓬勃发展。安宁疗护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本主义、身心社灵整体观和科学的死亡观,是最贴近医学本质的临床学科。因此,很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设安宁疗护的相关课程,并把它作为专业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安宁疗护相关理念和知识,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梳理安宁疗护现状和需求以及医学院校开设安宁疗护相关课程的国内外现状,为中国开展安宁疗护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学生对基于安宁疗护理念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模式的学习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参加本选修课的12名医学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对参与培训医学生的学习体验提炼出5个主题,即利他主义增强、职业价值观增强、增加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死亡观念的再认知、培养共情能力。结论 基于安宁疗护理念的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学习能力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医学生、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安宁疗护教育调查的文献分析,发现中国目前安宁疗护教育存在学科体系尚未健立、实践基地缺乏、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公众认知度低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需要及追求“优逝”获得善终的需求。必须加强安宁疗护课程体系建设,组建学科队伍,创建实践基地;加强医务工作者岗位培训,提高临床技能水平;普及安宁疗护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构建院校教育、继续教育和公众教育“三位一体”的安宁疗护教育模式,推动中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的安宁疗护教育关系到我国未来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安宁疗护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条件、教学评价及效果这些课程实施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与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安宁疗护教育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上海安宁疗护服务已走过30余年的历程,目前上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进试点、制订服务规范、实施能力培训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安宁疗护持续、规范、高效发展。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医疗机构肿瘤安宁疗护资源使用状况及从业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方法 2019年3-9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上海市7个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的14家试点安宁疗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42名为研究对象。分析试点机构2018年卫生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安宁疗护时间、安宁疗护中心人均医疗费用、安宁疗护中心日均医疗费用)。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从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与访谈,具体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从业满意度(薪资福利、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感、离职意向、同行关系、工作满意度)以及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结果 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试点安宁疗护机构的安宁疗护病床使用率为(48.42±2.34)%;平均住院时间为(41.8±3.5)d,人均医疗费用为(7 632.8±234.7)元,日均医疗费用为(182.6±22.6)元;居家安宁疗护平均时间为(56.2±7.5)d,人均医疗费用为(1 371.3±186.4)元,日均医疗费用为(24.4±4.2)元。社区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的满意度偏低,对同行关系和职业认同感的满意度偏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对居家安宁疗护和机构安宁疗护的工作满意度结果相似。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待遇较低、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依靠机构自身运营补贴,专项经费不足”“长期面对即将死亡的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较大”;影响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琐碎,医护人员待遇不足”“从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各方重视程度不足”。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有效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但仍存在安宁病床的使用率不高,安宁疗护从业医护人员的待遇和满意度偏低,不同医疗机构间转诊不通畅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医疗环境和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团队建设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引导医学生职业认同、医患关系认知、角色认知,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符合职业素养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医学生志愿者安宁疗护培训课程,以期为安宁疗护机构对医学生志愿者开展安宁疗护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专家小组会议的基础上,拟定医学生志愿者安宁疗护培训课程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6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9%、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第2轮的肯德尔系数为0.196~0.328(P<0.05)。最终形成医学生志愿者安宁疗护培训课程,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培训方式、考核方式5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40项三级指标。结论医学生志愿者安宁疗护培训课程内容全面实用、构建科学可靠,可用于安宁疗护机构对医学生志愿者进行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培训,以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安宁疗护中的生死教育非常重要,是死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帮助患者家庭增加面对丧亲的勇气,能促进医护人员的成长和改善医患关系。要做好生死教育,安宁疗护工作者自身应具有良好的生死素养。在安宁疗护中做生死教育,首先要排除安宁疗护工作中生死教育的障碍,并学会告知坏消息。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死教育包括倾听、召开座谈会、做工作坊以及实施尊严疗法。安宁疗护还需要充分发掘生死教育资源,包括生死教育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学术资源以及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9.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安宁疗护教育是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安宁疗护知识普及,加强院校教育,是促进安宁疗护发展的基础[1].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安宁疗护专业人才,本课程团队申请开设了《安宁疗护》课程,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大学生科研,发挥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系统化、规范化教授《安宁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安宁疗护在北京市起步不久,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北京市安宁疗护病房的运营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为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于2017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3家设有安宁疗护病房的医疗服务机构的5名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安宁疗护的相关信息。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并总结出主题。结果 目前北京市各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无统一的准入标准,患者以肿瘤晚期为主;患者选择安宁疗护时存在多种决策方式,医务人员会尽量让患者知情;安宁疗护给予缓解症状的治疗,放弃抢救生命的治疗;相关医疗报销无特殊项目,病房的床位供不应求;建设安宁疗护需要更多的投入,教育应是推广的着力点;社区与三级医院互为补充,转诊制度也应在安宁疗护中积极开展。结论 在北京市发展安宁疗护,需要得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维持安宁疗护病房的良性运营。制定合理的患者准入标准,促进安宁疗护规范发展。并且要重视教育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对一般人群的早期死亡教育,以及专业人才在医学院校的培养。同时应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各自在安宁疗护中的优势,将转诊制度落实到安宁疗护中。  相似文献   

11.
以医护人员为主的专业健康照护者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在安宁疗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引导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减少过度医疗,改善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简述了安宁疗护相关沟通语境、安宁疗护中沟通主体及沟通现状,分析出以医护人员为主的专业健康照护者在安宁疗护的诊断和临终关怀的沟通语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挑战,并对制定有效的沟通措施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安宁疗护对减轻癌症儿童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安宁疗护的照护理念以及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安宁疗护的必要性,指出了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照护者对死亡的认知、专业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宁疗护培训与应用以及政策及医疗服务的保障等是影响安宁疗护在癌症儿童群体中实施的阻碍因素。为促进癌症儿童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应对儿童及照护者开展死亡教育、完善机构及人员配置、开展安宁疗护的培训,同时加强政策及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5-2329
韩国于2016年制定了《关于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及临终期患者的延命医疗决定的法案》(简称《安宁疗护法》),该法明确了安宁疗护的含义与前提,规定了国家和政府在安宁疗护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搭建了韩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框架,对推进韩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保护终末期患者的善终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韩国《安宁疗护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旨在为推进我国安宁疗护立法工作提供建议。我国宜明确安宁疗护的权利属性,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安宁疗护单行法,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安宁疗护体系,肯定"无效医疗"的理念,并规定安宁疗护服务利用的流程,以为安宁疗护事业的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法治保障,进而助力实现终末期患者的健康临终。  相似文献   

14.
冯梅  罗丹  刘茜  刘湘萍 《医学与社会》2023,(10):115-119+125
目的:探讨湖北省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状况与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的机制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北省22家三级医院415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缓和医疗照护自我能力量表、安宁疗护知识问卷、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中文版美国重症护理协会健康工作环境评估量表为调查工具,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安宁疗护知识状况和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间的关系。结果:湖北省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与安宁疗护知识(r=0.189,P<0.01)、安宁疗护态度(r=0.220,P<0.01)、健康工作环境(r=0.373,P<0.01)均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安宁疗护知识仅通过安宁疗护态度和健康工作环境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127。结论: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状况与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呈正相关。安宁疗护态度和健康工作环境在安宁疗护知识和安宁疗护自我感知能力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提示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时需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和态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安宁疗护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最后一环, 是推进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医院通过实践研究, 构建了整合医学理论视角下的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协作新模式, 并以该模式为依托应用于安宁疗护临床实践。文章阐述了团队的整合理念、成员的组成分工、实施的流程及实施的初步效果, 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的整合路径及协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影响着服务病人的质量,文章探讨如何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本研究对416名学生和45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见,职业素养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医学生的素养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病患的生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形式、方法、内容有待改善;要充分结合高职医学生人才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对安宁疗护知识、能力和素养需求情况,为制订安宁疗护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安宁疗护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已完成临床实习的233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只有35.2%的护生对安宁疗护有所了解,52.8%的有照护终末期患者和失去亲人经历,58.8%的有安宁疗护培训需求。结论 实习后护生对安宁疗护认知水平较低,但对相关知识和技术学习需求较高。通过培训提升护生安宁疗护能力和素养,对培养认同安宁疗护理念、具备安宁疗护知识与能力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安宁疗护作为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需求不断增加。安宁疗护需要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可提升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理解,使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参与安宁疗护。随着安宁疗护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急需创新安宁疗护教育策略。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安宁疗护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促进学员群体多元化、加强社会公众安宁疗护知识普及等方面提出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宁疗护在世界范围内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纳入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国社会对安宁疗护需求巨大,其理念推广和实践行动正在兴起。在阐述国内外安宁疗护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基础之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医疗保险、建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识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识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内综合性大学相比,医学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更为薄弱。医学是最应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加强医学生通识教育,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对改善医疗人文环境、促进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