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其视盘血流情况进行观察,采用OCT血管成像技术来对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进行测量,然后采用Pearson线性分析以上指标与患者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视野计检查,患者视野平均缺损程度为(-4.25±2.42)dB,经OCT检查,视盘面积为(2.50±0.43)mm2,盘沿面积为(1.42±0.44)mm2,平均杯盘比为(0.48±0.23),垂直杯盘比为(0.65±0.22),视杯容积为(0.37±0.20)mm2,视野平均缺损与盘沿面积为负相关,与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 OCT在青光眼的检查中具有无创、简便等优势,可很好的观察其视盘血流情况,并通过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以及视杯容积等参数的定量分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HM)作为一种屈光性眼病较其他屈光不正类型特殊,除了可导致视功能 下降,还可伴发其他进展性、退行性的眼底病变。研究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的病程可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加重,高度近视与 POAG 的病情进展息息相关,有学者认为 高度近视可理解为一种潜行性慢性青光眼。随着眼轴的病理性增长,增加了原发性开角型青 光眼的患病风险。高度近视患者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者,且 患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近视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高度近视的概率更高。眼轴增 长与眼压升高是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眼轴增长体现在巩膜结 构拉伸的改变,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程中的巩膜结构变化基本相似,有研究表明在同 等的眼压条件下,HM 患者所承受的眼压可能高于实际值。眼压的升高加重了眼轴延长的趋 势,且高度近视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较未患高度近视人群早,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 型青光眼的相互作用,导致视功能的下降恶性加重。怎样从 HM 患者群体中早期发现原发 性开角型青光眼,并及时干预治疗,进而抑制或逆转患者病情,是当今医学领域中的一大难 题。本文通过回顾近年相关文献,对 HM 与 POAG 两者的相关性展开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视眼与青光眼常可同时存在,故两者的关系很早以前即深受人们注意。上海医科大学记录资料表明,高度近视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比例为正常人的6倍(1.2%与0.21%),而在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的患病率为46.93%[1]。但在临床上,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漏诊时有发生,导致病人视力不同程度受损,甚至视力丧失。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临床上收集到漏诊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在漏诊的9例中,男5例;女4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48.5岁。单眼发病2例,双…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饮水试验阳性的30例可疑青光眼者作了追踪观察。60眼中43眼饮水试验阳性经2~8年(平均5年)的随访,仅7眼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包括在试验当时已经可以确诊的青光眼1例在内。有1例POAG的伴随眼饮水试验阴性也诊为PoAG。其余36眼虽经2~8年随访,目前仍无青光眼证据,证明本试验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价值不大,建议弃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傅立叶域相干光断层成像术[Fourier-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 using the RTVue -100 (Optovue Inc, Fremont, California,USA)]在鉴别正常眼及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能力。 方法:横断面研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及正常组的所有受试者行FD-OCT及Humphrey视野(Humphrey Field Analyzer model 740, Carl Zeiss Meditec, Dublin, CA, USA)检查。比较早期POAG患者及正常人各视盘测量参数、神经纤维层厚度及后极部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对早期POAG患者及正常人各测量参数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OC),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和阴性似然比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性能。 结果:分析34例早期POAG患者及42例正常人结果。在特定特异度(95% and 85%)下垂直杯盘比(C/D vertical ratio)的灵敏度和阳性似然比最高,分别为79.4%和88.2%,33.4和7.4。在所有单一参数中,垂直杯盘比的AROC最大,为0.930。使用logistical诊断模型联合垂直杯盘比、RNFL AT on 3.45mm和盘沿面积,AROC为0.949。 结论:FD-OCT所测得的视盘、神经纤维层厚度及GCC厚度改变在早期POAG患者及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以AROC、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和阴性似然比为评价指标,位居前三位的指标为:垂直杯盘比、RNFL AT on 3.45mm和盘沿面积。  相似文献   

7.
韦育江  高翔 《华夏医学》2003,16(1):130-133
开角型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治疗包括药物及手术两种方法,有效可大大降低致盲率,笔者将近年来该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作一前瞻性的评价。方法:采用倍频Nd:YAG激光治疗临床用药物不能控制病情发展的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病例共22例38眼,所有眼均接受180°,小梁成形术,50个光凝点,结果:随访期内眼压平均下降0.75kPa(5mmHg),术后6月治疗成功率为86%,结论:激光小梁成形术是药物控制不良的开角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措施,治疗参数可选择,光斑直径50μm  相似文献   

9.
GDxVCC能够客观精确地测量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通过分析GDxVCC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与视野的对应关系及重复性,来评价GDxVCC在POAG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在POAG的早期诊断中GDxVCC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其中特异性、敏感性最高的指标是神经纤维指数,GDxVCC与视野的对应性关系不确切有待进一步研究,GDxVCC本身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14例开角型青光眼误诊分析骆方仁(无为县卫校23830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情发展缓慢,中心视力晚期才受损,故常使病人忽视并易被医师漏诊,而致不可挽回的后果。笔者曾收治此类病人14例(17只眼),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自1990年...  相似文献   

11.
12.
肖文星 《中外医疗》2010,29(3):94-94,96
目的探究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者是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但并无好转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29眼。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使用苏为坦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分别为(6.78±3.45)mmHg(,5.92±4.29)mmHg(,5.88±4.12)mmHg,P〈0.05;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6%,94%,91%。用药后1,4,12周降压效果比较。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有结膜充血的轻度不良反应患者14例,不妨碍继续用药。结论使用苏为坦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良好,对于第1次使用或者已经使用过其他药物的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并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状况。方法以菏泽一个农村1166人为对象,调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项目包括:调查问卷、视力、裂隙灯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定、眼底、视野。结果应答率为86.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为1.29%。结论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是防盲的重要课题,应当加强宣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对18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检查Glodmarin压平眼压.Octopus视野.眼底,视力、血糖、血压等.结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10.4%,其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高,但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 2型糖尿病与开角型青光眼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的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眼压,视野与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q波幅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空间频率(120′,60′,30′)选择青光眼电生理学诊断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对24例(30只眼)POAG病人进行眼压、定量静态视野及PERG检测。分析眼压、定量静态视野与PERGq波幅值关系。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压与PERGq波幅值变化呈负相关,定量静态视野缺损程度与PERGq波幅值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频域OCT (spectral domain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各参数对不同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PACG患者108例108眼,其中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APACG)56例56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PACG)52例52眼及健康人30例60眼进行SD-OCT检查,测量视盘形态学参数、整体平均RNFL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上方平均RNFL厚度、下方平均RNFL厚度、整体平均GCC (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上方平均GCC厚度、下方平均GCC厚度。测量结果通过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判断频域OCT各指标对PACG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APACG组中,除上方平均GCC外(AUC=0.621,P=0.030),其他各SD-OCT参数均无明显的诊断意义,敏感度19.2%~35.7%。在CPACG组中,除视盘面积(AUC=0.468,P=0.561)外,其他各SD-OCT参数对于CPACG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0.01),其中除视杯面积(AUC=0.772)和视杯容积(AUC=0.736)外,其他各参数的的AUC均在0.8以上,敏感度为55.4%~82.8%,提示SD-OCT对CPACG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作为客观的形态学检查方法,SD-OCT能够敏感的监测到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的改变,APACG及CPACG虽同属于闭角型青光眼,但其临床表现及病情转归都有很大的不同。在OCT的形态学检查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OCT的表现为分析不同类型青光眼病情提供了有力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视神经视网膜疾病的视反应时间(VRT)改变的特性,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诸如视神经病变、黄斑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等均表现定量光应激试验时值延长.本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和视力健康者进行VRT测定,目的是探讨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以作为早期POAG辅助诊断手段的可能性.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1年12月-2006年4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4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房角镜情况:房角结构全部可见13眼,可以看到巩膜突25眼,只能看到全部小梁和光切线移位9眼。②首次就诊确诊16眼,误诊31眼。误诊情况如下: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4眼,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的9眼,误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眼,已行周边虹膜切除后残余性青光眼4眼。③有急性发作者17眼,没有急性发作者30眼。④入院时的眼压平均为(49.54±4.48)mmHg,随访2年后的平均眼压为(16.25±4.86)mmHg,均没有用药。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的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具有窄房角,眼压升高时小梁网开放;可以有急性发作,容易误诊;临床的确诊要靠房角镜检查;要按开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早期POAG组49眼,可疑POAG组23眼,正常对照组41眼进行mfERG检查,早期和可疑POAG组同时行视野检查,记录并分析mfERG的六环和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和潜时。结果早期和可疑POAG组六环和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较正常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中心黄斑区的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但不同组别间P1波潜时的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P1全视野平均振幅呈正相关(P=0.003),和P1波潜时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mERG一阶反应对检测早期POAG的视网膜异常反应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