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动脉狭窄继发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疑似肾动脉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检查及肾血管造影检查,对其MSCTA影像进行多种重建方式处理与肾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MSCTA图像显示24例患者中17例21条肾动脉血管存在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轻度狭窄7条,中度狭窄8条,重度狭窄6条。肾动脉造影检查阴性结果与MSCTA相同,MSCTA诊断轻度狭窄动脉1条在肾动脉造影中显示无狭窄,其余患者检查结果均与MSCTA一致。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肾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狭窄有密切关系。文章着重介绍了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准确性,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狭窄有密切关系。文章着重介绍了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准确性 ,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三维钆增强磁共振血管成象(3D Gd-DTPA Contrast-Enhanced MRA,3D-CE-MRA)自Prince等。于1993年提出以来,由于具有无创、无辐射、无肾毒性以及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的筛选和分级,特别对肾移植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是适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3D-CE-MRA在RAS方面的相关研究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CTA、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方法,对3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及18例非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单独或联合检查。单独检查CTA、MRA或DSA的患者分别为203例、12例及88例,CTA DSA联合检查为11例,CTA MRA联合检查为4例,检测出的颅内动脉瘤均经手术证实;对18例非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 DSA联合检查,并对CTA、MRA、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TA、DSA检查单独确诊的动脉瘤分别为203个和88个,与术中结果相一致。仅行MRA检查的12例患者,其中10例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1例术前MRA诊断为右侧大脑中动脉瘤,术中证实为右侧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例术前MRA正常,术中证实为巨大前交通动脉瘤。10例先行CTA检查,怀疑为动脉瘤,后经DSA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1例DSA检查正常,后行CTA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4例行MRA检查,怀疑为动脉瘤,后行CTA检查确诊,并经手术证实。另有1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 DSA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及其他脑血管病征象。CTA、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与手术相比较)分别为100%、87.5%、98.9%。结论 CTA可以作为检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MRA可以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但其检出率低于CTA、DSA。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CT,MSCT),尤其是16层MS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已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与减影法CT血管成像(CTA)对未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1月行3D-TOF-MRA和CTA检查未破裂动脉瘤患者,3D-TOF-MRA和减影法CTA平均间隔时间11.2d,均行开颅夹闭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86例患者确诊为动脉瘤93个,3D-TOF-MRA对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100%,减影法CTA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3D-TOF-MRA检查可作为小动脉瘤首选筛查手段,且可直接利用减影法CTA进行手术治疗而无需术前再行DSA检查,对不易进行栓塞治疗宽基底动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盯肾动脉造影(MSCTRA)成像技术对肾动脉病变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肾动脉及肾幢病变的32例病人使用16层螺旋CT进行对比剂增强扫描,并通过工作站后处理技术的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及仿真内镜(VE)等的二维或三维图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变异的肾动脉、副肾动脉病变,诊断结果为肾动脉正常表现6例,肾动脉夹层6例,肾动脉狭窄5例,肾动脉变异3例,副肾动脉3例,肾挫裂伤3例,肾肿瘤栓塞2例,肾上腺瘤1例。结论MSCTRA检查是快速、高效、无创性的影像学方法,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和病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方健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0):687-687
患者,男性,12岁。因“头痛半月,伴呕吐半天,抽搐1次”于2011年4月16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头痛,为前额及头顶部阵发性疼痛,并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双眼凝视,双上肢抽动,持续20分钟。患者1周前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查血压(130-140/90~100mmHg),予以依那普利、硝苯地平、贝那普利等治疗,血压仍为140/100mmHg。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患者也逐渐增多,除了一部分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继发性高血压,而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肾动脉狭窄(RAS)[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54例临床高度怀疑RAS的患者进行临床追踪观察.年龄30~50岁,性别不限,临床症状多为头痛头晕且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组患者舒张压≥100 mmHg,收缩压≥165 mmHg,病史较短,突然发生明显的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突然加重,无高血压家族史;上腹部或腰部脊肋区听诊,可听到血管杂音;有腰部外伤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造影成像检查成功。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属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诊断的首选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1个月内接受D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DSCT-CA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共2 260段冠状动脉节段,其中CAG检查正常1 586段,狭窄血管674段;而DSCT-CA检查正常1 628,狭窄血管632段。DSCT-CA检查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77%、97.94%和96.62%,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CA在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筛查和评价的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3.
周倩静  张水兴  张雪林 《肝脏》2005,10(4):331-333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1]。20世纪80年代后期,此项技术已用于门静脉系统的检查,并将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A,3DDCE MRA)技术用于分流术或肝移植前后门静脉的评价。国内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磁共振门静脉成像(MR portography,MRP)技术,目前其临床应用尚不普遍。现将MRP的成像方法、门脉解剖与变异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一、门静脉磁共振成像技术(一)时间飞逝法(time of flight,TOF)TOF的实质是伴有流动…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较新的血管成像技术,由于它具有无创伤、无辐射、快捷、价格便宜的优点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近几年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CE-MRA)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216支椎动脉)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CE-MR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准确性。结果①216支血管中,CE-MR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的有188支(87.0%)。有24支(11.1%)CE-MRA判定狭窄程度高于DSA。有4支(1.9%)CE-MRA判定狭窄程度低于DSA。两种检查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785,P〈0.001。②CE-MRA诊断为正常的有168支血管,DSA诊断有2支为轻度狭窄(狭窄率≤49%),2支为中重度狭窄(狭窄率50%~99%)。CE-MRA诊断为轻度狭窄的8支血管中,DSA显示有6支为正常血管;在CE-MRA诊断为中重度狭窄的30支血管中,10支经DSA证实为轻度狭窄,8支为无狭窄。CE-MRA提示闭塞的10支血管,均与DSA显示的一致。③以DSA为金标准,CE-MRA检查的敏感性为89.5%(34/38),特异性为92.1%(164/178),假阳性率为7.9%(14/178),假阴性率为10.5%(4/38),阳性预测值为70.8%(34/48),阴性预测值为97.6%(164/168),诊断一致率为91.7%(198/216),Youden指数=0.816。结论 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准确评价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则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桂华 《山东医药》2008,48(21):65-66
选择68例经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长度和斑块溃疡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TA和DSA检查结果在狭窄程度和长度上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DSA对斑块溃疡的检出率高于CTA.认为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狭窄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5例肺栓塞病例,观察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以及肺栓塞的显示情况。结果 55例患者肺部动脉及分支管腔中共发现栓子380个,栓塞率达24.4%,其中肺动脉干栓子4个,栓塞率7.3%;叶肺动脉栓子105个,栓塞率32.3%。其中中心型栓子69个,比例为18.2%;完全堵塞型栓子54个,比例为14.2%;偏心型栓子最多,为195个,比例为51.3%;附壁型栓子62个,比例为16.3%。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高分辨率地显示肺部动脉管腔对肺部腔内栓子进行精确定位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SCTCA)对女性、男性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是否相同。方法选择行心脏64-DSCTCA检查并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怀疑为冠心病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男、女患者各7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64-DSCTCA诊断女性、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狭窄程度76%~10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64-DSCTCA诊断女性、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是否不同。结果 64-DSCTCA诊断女性、男性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女性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低于男性(P0.05)。64-DSCTCA诊断女性、男性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DSCTCA诊断女性、男性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女性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阳性预测值低于男性(P0.05)。结论 64-DSCTCA对女性、男性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不尽相同,诊断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阳性预测值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启良  张爱华  黄建宁  陈炯  周忠学  梁真  何飞 《内科》2009,4(4):511-5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28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例,动脉狭窄25例。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具有无创、快捷、经济、安全、准确性较高等特点,在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中与DSA检查互补也可得到更完整的信息,可作为临床颅内血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