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立英  刘强  曹震 《广东医学》2021,42(4):494-496
目的 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嗅觉障碍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参照相关文献,并按照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分为嗜酸性粒细胞高密度组和嗜酸性粒细胞低密度组,对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IL-17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未发生EOS浸润)和观察组(45例,发生EOS浸润)。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并留取鼻息肉组织待用。检测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静脉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患者行鼻内镜及CT检查,采用Lund-Kennedey及Lund-Mackey评分对患者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进行评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差异,并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EOS浸润与病灶组织及IL-17表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患者病灶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鼻内镜检查息肉、水肿及鼻漏方面Lund-Kennede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T检查结合Lund-Mackey评分在后组筛窦、鼻道窦口复合体、蝶窦及蝶筛隐窝部位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颌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前组筛窦及额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鼻息肉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蝶筛隐窝、蝶窦病变、鼻道窦口复合体、后组筛窦与EOS浸润均呈正相关(r =0.859、0.904、0.955、0.680、0.281和0.421,均P =0.000);上颌窦病变与EOS浸润呈负相关(r =-0.700,P =0.000);鼻漏评分与EOS浸润无相关性(r =0.147,P =0.073)。结论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生EOS浸润时,其病灶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异常改变,且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鼻窦病变情况与EOS浸润相关,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其抗体对哮喘小鼠肺中嗜酸性粒细胞(EO S)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分为健康组(A)、对照组(B)、哮喘组(C)、IL-17抗体组(D)及IL-17组(E)各12只。A组不做特殊处理,B、C、D、E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并给予相应干预;采用HE染色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炎性细胞浸润,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 in-1)。结果 C、D、E组小鼠气道炎症以EO S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B组变化较轻,A组正常;Eotax in-1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E、B、A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IL-17能够减少激发状态下哮喘小鼠肺中EO S的浸润。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为常见慢性鼻-鼻窦炎,是引起患者嗅觉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1].研究发现,CRSwNP患者病变组织常伴有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且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及进展中有重要作用[2].然而目前CRSwNP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原因尚未明确.Ba等[3]研究发现,虽然人外周血中EOS占白细胞比例不及10%,但其对变应原、致炎因子引起的炎性反应有重要的介导作用.EOS为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关键效应细胞,IL-5在EOS浸润过程中有促使其趋化、活化和抑制凋亡作用[4].也有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引起细胞活化、EOS浸润的主要原因,而细胞因子IL-5在IgE生成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5-6].目前对于CRSwNP患者鼻黏膜EOS趋化因子(Eotaxin 2)在息肉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及其与IL-5的关系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CRSwNP患者展开分析,以探讨CRSwNP患者鼻息肉黏膜Eotaxin-2及IL-5表达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章锦秀  史剑波 《广东医学》2005,26(2):274-275
慢性鼻 -鼻窦炎 (chronic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彻底清楚。许多组织病理研究证明CRS鼻窦黏膜组织中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其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及其释放的毒性颗粒蛋白及炎性介质是引起鼻窦黏膜炎症发生、发展和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1] 。对Eos及其细胞因子的认识 ,成为研究CRS机制的热点之一。1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毒性颗粒蛋白在CRS中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 (Eos)不仅是变态反应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它有免疫调节作用。有观点认为CRS和鼻息肉是一种鼻黏膜的慢性的自体支持性的Eos性炎症[1] …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的表达水平,探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为鼻息肉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鼻息肉患者术后鼻息肉组织标本、1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IL-17及Eotaxin-2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①IL-17、Eotaxin-2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17%、83.33%,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L-17与Eotaxin-2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①IL-17和Eotaxin-2是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②鼻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与Eotaxin-2表达正相关,IL-17与鼻息肉形成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增多有关,具有趋化EOS的作用,IL-17高表达是造成Eotaxin-2表达增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伴炎鼻息肉(CRSwNP)患者鼻腔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表达特征.方法:纳入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共84例,其中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组28例、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NP)组56例;分析两组鼻黏膜组织中IL-17A、CD...  相似文献   

8.
许丽瑶  安金  付冬琴 《当代医学》2022,28(10):35-37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病理分型中的比率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变应原阳性皮肤测试及病理检查,根据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分为中性粒细胞型组(n=25)和嗜酸性粒细胞型组(n=4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各指标与细胞水平、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型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占比会影响局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局部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赵耀新  李静远  张建中  周艺仪 《西部医学》2018,30(12):1793-1796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鼻 鼻窦炎(CRS)术后应用曲安奈德喷鼻治疗疗效及对鼻黏膜白介素17(IL 17)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CRS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例。对照组术后使用生理盐水灌洗患者鼻腔,观察组术后使用曲安奈德进行喷鼻治疗。比较两组术后7d与治疗1疗程后视觉模拟(VAS)各症状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 20(SNOT 20)评分、鼻黏膜纤毛传送率(MTR)、鼻黏膜白介素6(IL 6)、白介素8(IL 8)、白介素17(IL 17)表达水平和Eos计数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1疗程后,观察组鼻黏膜IL 6、IL 8、IL 17阳性细胞率、Eos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鼻黏膜MTR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各症状评分及SNOT 20各项内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术后应用曲安奈德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鼻黏膜炎性因子水平,减小Eos浸润程度,提高鼻黏膜MTR,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45-147
目的探讨鼻息肉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鼻息肉患者32例作为鼻息肉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5、IL-8和GM-CSF水平,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鼻息肉组患者血清IL-5、IL-8和G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鼻息肉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鼻息肉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与IL-5水平呈正相关(r=0.658,P<0.0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409,P<0.05)。结论 IL-5、IL-8和GM-CSF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方法:随访59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患者术后均用布地奈德喷鼻,1月后头孢菌素组37例加用头孢丙烯500 mg,口服,每日1次,共3周;阿奇霉素组22例加用阿奇霉素500 mg,口服,每日1次,共3周;观察2组术腔黏膜上皮化的情况和时间。结果:随访6个月,头孢菌素组28例上皮化,9例在随访期间未上皮化;阿奇霉素组22例均上皮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33)。头孢菌素组22~126 d黏膜上皮化,平均(51.143±27.655)d,阿奇霉素组11~83 d上皮化,平均(33.046±18.87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4,P=0.006)。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慢性炎症、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患者术后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57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年龄≥60)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鼻内镜手术后,57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中治愈45例(78.9%),好转12例(21.1%).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于该院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1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观察组则联合盐酸氨溴索经鼻雾化吸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主观症状严重程度,Lund-Kennedy评分评价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结果,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5和IL-12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1% vs.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窦炎术后相关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流涕、鼻塞、面颊部疼痛或胀痛、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查过程中,观察组鼻内镜评分及鼻窦CT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血清学指标测定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5和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经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较好,还可降低IL-5和IL-12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不同疗效患者术前和术后鼻黏膜中β-防御素(hBD-1和h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hBD-1和hBD-2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愈合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痊愈、有效和无效3种不同疗效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术前和术后1周、2周、1月、3月、6月共6个时间段进行鼻黏膜hBD-1和h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检测和对比观察.结果 hBD-1和hBD-2在正常和慢性鼻窦炎黏膜中均有表达,但其水平呈现个体差异并与患者术后的疗效有关.hBD-2呈现不同的表达(P<0.05),表达水平明显与患者预后相关;hBD-1呈现个体差异,但其差异不明显并与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 在治愈组鼻黏膜中hBD-2 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增加,故可能用作患者预后的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方法在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7例鼻内镜术后慢性鼻窦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鼻腔冲洗,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促进鼻腔粘膜修复,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是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姜振东  张学渊 《重庆医学》2003,32(11):1460-1462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在慢性鼻窦炎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粘膜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EGF蛋白在慢性鼻窦炎患者 2 0例 (Ⅰ型与Ⅱ型各 10例 )和健康对照 10例的上颌窦自然开口处粘膜中的表达。结果 鼻窦炎Ⅰ型与Ⅱ型病变窦粘膜中EGF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 (P <0 0 1) ,Ⅰ型与Ⅱ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EGF可能是导致慢性鼻窦炎粘膜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75-77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Wigand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要明显高于传统Wigand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方法: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内镜术后炎性黏膜纤毛功能、Th1/Th2细胞因子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结果:治疗后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许世明  马文成 《中外医疗》2012,31(18):23-24
目的为鼻窦炎术后患者使用冲洗液的治疗方法提供可行性资料和治疗依据。方法将86例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高渗盐水行鼻腔冲洗,治疗组在此治疗液内加入ATP原液。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腔上皮化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研究表明ATP高渗盐水冲洗液在慢性鼻窦炎术后的应用,具有减轻术腔水肿、缩短术腔上皮化时间的优点,而且安全性好、容易操作.有望成为临床上预防及治疗鼻窦炎术后并发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