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SH2和MSH6蛋白在衰老SD大鼠脏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8,52,104周SD大鼠脑、肺脏、结肠、小肠、肝脏、心脏、肌肉、肾脏、胃、胰腺、脾脏和前列腺等12个脏器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SH2和MSH6的表达水平.[结果]MSH2蛋白在脑、肺脏、结肠、心脏、肌肉、脾脏、胃和前列腺等大部分脏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而MSH6蛋白仅在肺脏、小肠和前列腺等脏器组织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结论]错配修复蛋白MSH2与细胞衰老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简便、快速、准确的针对一种MSH2新突变基因的诊断方法。方法:根据该MSH2基因突变的位点和特征,设计突变位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PCR产物,从而鉴定出该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结果:用该方法成功检测出遗传性非息肉型直结肠癌家系中的表型正常的MSH2基因新突变携带者。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又节省成本,可应用于MSH2基因突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4.
5.
6.
黄飞  孔琼琼 《浙江医学》2023,45(19):2089-2092,209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意义及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101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收集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分析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之间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胃癌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Ⅳ期胃癌患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浸润至肌层/浆膜层胃癌者组织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阳性率高于黏膜/黏膜下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和Ki-67的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临床意义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1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4种错配修复蛋白和Ki-67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与随访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13例病例中, MLH1、PMS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变部位有关(P<0.05),Ki-6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变部位、脉管内癌栓侵犯有关(P<0.05),在男性、未侵及固有肌层、肿瘤分期为Ⅰ期的结直肠癌,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和Ki-67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对符合标准的患者定期随访,微卫星不稳定性、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有相关性(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和Ki-67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在一定情况下,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与Ki-67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DNA修复系统是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的遗传因素,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 MMR)是最重要的一类DNA修复基因[1],其在维护基因组稳定的细胞内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剪切发生错配的核苷酸而对基因进行修复[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LH1及PMS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191例)中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情况,将4种MMR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阳性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91例中pMMR组159例,MMR蛋白表达率83.2%,dMMR组32例,MMR蛋白缺失率为16.8%。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6%、2.6%、8.9%及14.7%;其中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MSH2-MSH6、MLH1-PMS2及4种共同缺失者分别为4例(2.1%)、14例(7.3%)、2例(1.0%)。(2)CRC癌患者dMMR与pMMR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R蛋白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MMR蛋白对预测CRC的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发病机制方面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MLH1、MSH2、MSH6、PMS2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至2019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沧州市人民医院经内镜切除的结直肠息肉标本127例及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8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标本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便探索MMR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进一步了解MMR在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以便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提供相关依据。结果在8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MLH1蛋白的缺失率为23.8%,hMSH2蛋白的缺失率为13.0%,hMSH6蛋白的缺失率为15.5%,hPMS2蛋白的缺失率为29.8%,hMLH1缺失率显著高于hMSH2;在127例结直肠息肉标本中,hMLH1蛋白的缺失率为9%,hMSH2蛋白的缺失率为2%,hMSH6蛋白的缺失率为4.7%,hPMS2蛋白的缺失率为15.7%。结论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在部分结直肠息肉组织中出现缺失现象,与年龄无关(P0.05),与息肉大小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说明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以及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结直肠息肉是否可以演变为癌?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研究hMLH1、hMSH2、hMSH6和hPMS2四种基因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差异,为临床早期精准化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准确发现、解释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近来的资料表明,错配修复突变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仅凭常规DNA测序无法检测到许多突变。  相似文献   

12.
低龄大肠癌患者MSH2和MLH1基因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P  Zhang JN  Li JT  Zhou JN  Zhang XM  Z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26-1330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SH2、MLH1功能和结构改变在低龄大肠癌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配对提取 4 2例低龄 (<5 0岁 )大肠癌患者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DNA ,在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状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伴有微卫星DNA不稳定 (MSI+ )患者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DNA序列分析技术及定量多重PCR技术系统分析MSH2、MLH1基因的微小突变和大片段DNA缺失。结果  2 2 / 4 2 (5 2 .4 % )的患者肿瘤细胞检出MSI+ ,其中 10 / 4 2为高度不稳定 (MSI+ H) ,12 / 4 2低度不稳定 (MSI+ L)。对MSI+ 患者的进一步突变分析揭示 ,在 9例患者存在MSH2、MLH1基因的 8个位点遗传性单个碱基的改变 ,其中 3/ 8为新发现的点突变 ,5 / 8为基因的多态位点 ;在 2例存在MSI+ H的肿瘤组织检出MSH2基因大片段DNA(exon 1 6 )缺失或MLH1基因的错义突变Met2 4 2Ile。结论 中国人低龄大肠癌患者中MSH2、MLH1基因的遗传性和体细胞性突变为频发事件。  相似文献   

13.
背景:准确发现、解释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近来的资料表明,错配修复突变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仅凭常规 DNA 测序无法检测到许多突变。目的:与 DNA 测序相比,评估基因转变分析在检出结直肠癌患者 MLH1、MSH2和 MSH6异质性种系突变中的潜在价值。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对参加"结肠癌家族登记"的患者进行多中心研究。对极有可能携带错配修复种系突变者进行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18-120+封三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癌(UCE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种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将4种MMR蛋白中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 MMR),全部阳性则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 MMR)。检测UCEC患者MMR蛋白缺失情况并对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种MMR蛋白表达均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可作为内对照;d MMR组与p MMR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dMMR组发病年龄低、肿瘤分期低、淋巴结转移少见。结论 dMMR子宫内膜癌比例较低,且MLH1和PM52蛋白表达缺失与MSH2和MSH6相比较为多见。MLH1和PMS2、MSH2和MSH6常协同表达或缺失。MMR蛋白与UCE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MMR蛋白对预测UCEC的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UCEC发病机制方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HIT和MSH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FHIT在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率低于正常黏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鳞癌组织中MSH2mRNA表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IT和MSH2的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联合检测FHIT和MSH2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食管癌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段秀方  王颖  刘亚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159-1161,I0003
目的探讨蛋白Muts同源6基因(MSH6)、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CDX2)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69例早期(Ⅰ、Ⅱ)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整且有随访数据的患者113例做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MSH6及CDX2的表达水平,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MSH6及CDX2的表达水平、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MSH6阳性率为70.8%,CDX2阳性率为79.6%;单因素分析显示,CDX2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P=0.04)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MSH6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0.05);中位生存期为(71.5±6.2)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病理分级(P〈0.05)和CDX2表达水平(P〈0.05)有关。结论 CDX2表达降低、病理分级较低是早期CR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判定肺癌患者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NA、MSH2和Fas-L在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在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中PCNA、Fas-L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小细胞癌PCNA和Fas-L表达高于鳞癌、腺癌(P<0.05);而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SH2在三种癌之间及三种癌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NA和Fas-L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FHIT、MSH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纽织化学SP法对35例宫颈癌、5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对照组中FHIT、MSH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FHIT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73.7%和22.9%,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颈癌中FHIT表达在汉族(42.9%)和维吾尔族(10.5%)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MSH2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5.0%、63.2%和71.4%,差异无显著性(P>0.05).FHIT和MSH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43,P>0.05).结论 新疆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有关,且维吾尔族妇女FHIT表达异常更明显;FHIT在CIN中的缺失可作为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指标;CIN向宫颈癌发展过程中,MSH2表达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FHIT和MSH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探讨结肠息肉与结肠癌发生相关的PMS2、C-met及MSH6的表达及其对息肉癌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结肠镜钳取活检获取结肠管状腺瘤(42例)、绒毛状腺瘤(41例)、家族性息肉病(40例)、结肠癌(42例)标本,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MS2、C-met、MSH6的表达,行统计学分析计算P值。探索以上指标在结肠癌变中所起的作用。结果:PMS2在结肠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息肉病、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92.6%、87.8%、70.0%、45.2%;C-met在结肠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息肉病、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26.2%、31.7%、45.0%、71.4%。MSH6在结肠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息肉病、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90.5%、80.5%、57.5%、26.2%。MSH6的表达与C-met的表达呈负相关;MSH6的表达与PMS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S2、MSH6在结肠癌中低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C-met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与MSH6具有负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联合检测PMS2、C-met、MSH6的表达,对肠道早期病变诊断,尤其是肠息肉癌变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