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1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中文版蒙特利尔量表(Mo CA)评定存在VCI者41例(VCI组)和不存在VCI者78例(非VCI组),比较两组患者VCI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70岁、文化程度、吸烟史、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发病灶、左侧病灶、大面积梗死、白质病变、脑萎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多发病灶、左侧病灶、大面积梗死、脑萎缩为腔隙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较为普遍,其认知功能下降与年龄≥70岁、糖尿病、多发病灶、左侧病灶、大面积梗死、脑萎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和体重指数界定肥胖是否同为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49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采集病史、人口学资料,记录腰围、身高、体重及血管危险因素,行神经系统体检。根据认知能力将患者分为两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为病例组,认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明确两种不同类型肥胖是否同为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腹型肥胖率(79.5%)高于对照组(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1);而两组间体重指数界定的肥胖率(分别为20.5%、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肥胖是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界定的肥胖不增加腔隙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临床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情况,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27例确诊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同时采用MMSE、Barthel指数记分法和临床记忆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腔梗组患者MMSE总分与CM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Barthel指数记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多为轻度认知障碍,总体记忆功能较正常人群有所衰退,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尿液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神经丝蛋白(AD7c-NTP)及C反应蛋白(CRP)与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117例,为观察组,其余151例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AD7c-NT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LI)和轻度帕金森样体征(mild parkinsonian signs,MPS)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LI患者264例,行颅脑MRI平扫确定颅内LI的数量和位置,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进行运动症状的评分,进行调整年龄、性别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I与MPS及VI的关系。结果颅脑MRI平扫≥3个LI与MPS、VP相关(MPS:OR=2.4,95%CI1.4~3.8,P<0.01;VP:OR=1.9,95%CI1.2~3.0,P<0.05);LI与MPS和VP的运动迟缓症状独立相关(<3个LI:OR=1.7,95%CI 1.1~3.6,P<0.05;≥3个LI:OR=2.8,95%CI 1.6~4.2,P<0.01)。丘脑区域的LI患MPS和VP的风险较高(MPS:OR=2.2,95%CI 1.4~3.6,P<0.01;VP:OR=1.5,95%CI0.7~2.5,P<0.05);而额叶区域的LI与MPS有关(OR=1.8,95%CI 0.8~3.2,P<0.05)。结论研究表明LI,尤其是特定部位和一定数量的LI,与MPS、VP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陈旭  鲁晓华  刘兰英  杨雅松 《西部医学》2012,24(2):319-320,32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异同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病人与腔隙性脑梗死相比,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33)。②有心房纤颤的脑梗死病人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02)。结论为了避免分类偏倚,在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非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时,不采用TOAST分类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LI患者94例,根据头部MR检查将基底节、丘脑区LI的数目分为3组,分别为1~3个为轻度组,4~6个为中度组,≥7个为重度组;另选取头部MR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以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分表(ADAS-cog)作为认知评估工具,观察LI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功能是否下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组LI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下降(P>0.05),重度组LI患者认知功能显著下降(P<0.05);MoCA总分随着LI分组级别增高呈下降趋势。在ADAS-Cog量表评分中,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组LI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下降(P>0.05),重度组LI患者认知功能显著下降(P<0.05);总分随着LI严重增高呈上升趋势。结论认知功能下降越明显。基底节、丘脑区多发性LI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老年LI越严重,认知域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抽象思维、语言功能、注意力、定向力,而对记忆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认知的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43例伴颈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41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前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分[(26.33±1.94)分]、记忆力、执行能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术前比较,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术后1月[(27.17 ±2.15)分]、术后6月[(27.78±2.12)分]、术后12月[(28.15±1.98)分],及记忆力、执行能力大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大部分认知功能损害较重,介入治疗12月后大都恢复正常,其机制可能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能力。因此研究其病因并加以预防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991年10月~1997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17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贝临床资料l·1一般资料本组174例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并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174例中,男132例,女42例,年龄42~87岁,<55岁15例(8.6%),55~岁27例(15.5%),60~岁93例(53.5%),>70岁39例(22.4%)。发病至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LI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障碍组和无障碍组,比较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一般资料。结果 104例患者中有56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53.85%);障碍组患者的年龄>70岁,体质指数>28 kg/m~2,LI数目,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 mmol/L以及有蛋白质病变者高于无障碍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LI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较多见于高龄、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蛋白质病变程度高以及LI数目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及发病前一过性缺血发作(TIA)发作是否对后继的腔梗具有保护作用。方法观察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收集发病的相关因素,并分为三组:A组:发病前无TIA发作;B组:发病前一周内有TIA发作;C组:发病前一周以上有TIA发作。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并于入院时和一个月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在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及TIA的比例较高,梗死前一周内有TIA发作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好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是危险因素,TIA是预报因素,发病前一周的TIA对后继腔隙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多发生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与糖尿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 ] 。现将本院 1 996年~ 2 0 0 1年住院的 1 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8例中 ,男 1 55例 ,女 43例 ,年龄 50~80岁 ,中位年龄 62岁 ,住院期间死亡 9例。 1 9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糖尿病 1 1 2例 ,占 56 .7%。腔隙性脑梗死均以磁共振诊断 ,病灶直径小于 1 0mm为腔隙性脑梗死 ;1个梗死灶为单发 ,2个及 2个以上为多发 ;糖尿病诊断参照 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  相似文献   

14.
洪雁  芳芳 《广西医学》2013,(4):477-478
目的探讨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7例(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对照组,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餐前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C反应蛋白为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梗死好发部位及易患因素。方法:分析经CT或MRI证实的220例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可能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患者患病率高于女性,50%的患者表现单纯运动障碍,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易患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控制高血压、控制和降低血糖及戒烟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合并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s,LI)患者脑白质完整性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6例MCI患者,行头颅MR检查发现合并陈旧性LI者14人(MCI-LI组),不合并陈旧性LI者12人(MCI-non LI组),同期招募16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受试者均完成认知功能评估及头颅DTI检查。比较3组间DTI参数差异,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确定DTI参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MCI-LI组较MCI-non LI组扣带束左侧海马、胼胝体束额部、右下额枕束和右颞叶上纵束等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显著降低(P<0.05),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显著升高(P<0.05)。MCI-LI组扣带束右扣带回FA值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显著相关(B=–50.2,95% CI:–77.7~–22.7,P=0.003)。MCI-LI组左侧丘脑前辐射FA值(B=443.8,95% CI:222.9~664.8,P=0.001)及左下纵束MD值(B=–318.5, 95% CI:–534.7~–102.3,P=0.009)与韦氏数字符号测验(Wechsler 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WDSS)评分显著相关。MCI-LI组左颞叶上纵束FA值与数字广度倒背(Backward Digit Span,BDSP)评分显著相关(B=12.5,95% CI:1.5~23.4,P=0.030)。 结论:MCI合并LI患者脑白质完整性较MCI不合并LI患者明显减低,MCI合并LI患者认知功能与部分脑白质DTI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组;记录患者LI的病灶数量和部位,分析两者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 VCI组LI病灶总数和脑白质病变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额区和基底核区LI病灶数量均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病灶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后,LI部位能解释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得分的37.6%(P<0.001),明显高于LI病灶总数的作用,其中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的数量和部位均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有关,LI部位在SIVD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比LI数量更大.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高血压43例(84.31%),糖尿病17例(33.33%),高脂血症28例(54.9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例(37.2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8例(35.29%),烟酒嗜好32例(62.75%).结论 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凡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障碍及血液黏稠度增高的疾病,均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沈明  高旭光 《北京医学》2008,30(4):221-223
目的 以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析伴有和不伴有脑白质疏松(LA)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探讨LA发生的机制.方法 经头颅MRI证实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68例,分为单纯腔隙性梗死组(LI组)和伴有脑白质疏松组(LA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I组138例(51.5%),平均年龄(63.4±11.4)岁;LA组130例(48.5%),平均年龄(71.3±8.9)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年龄、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叶酸浓度[(16.1±8.4)ng/ml,(13.1±5.9)ng/m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3.0±0.9)g/L,(3.4±0.8)g/L]均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人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既往脑梗死史、叶酸和高血压病史.结论 高龄、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和低血浆叶酸浓度对于有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伴发LA有独立的提示作用,纤维蛋白原可能通过与其他因素一起在LA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