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运用五线七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采用五线七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国标头针疗法治疗).均以28 d为1疗程,随后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后遗症多,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要因素。崔林华主任中医师在焦氏头针、方氏头针和国标头针的长期应用基础上,结合临床开颅术后或头皮损伤患者存在取穴遇阻等实际难题,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创新性的提出了五线七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该针法主要采用头部创新用穴、久留针刺、针刺运动、毫针点刺等方法,扩大了头针的覆盖面积,增加了对病灶侧脑部的影响,并不同程度避开了头皮损伤区域,通过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和主被动运动,促进肢体恢复,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突出、安全可靠的优势,目前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眼针及体针三联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肌力0-3级的患者40例,采用头针、眼针及体针治疗,头针选患侧运动区中2/5、眼针选取双侧上焦区、体针选取患侧上肢腧穴施治。结果: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结论:针刺三联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均用西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结果: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FMI、MBI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分析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理,再进行临床实践验证,以探索出有效的头针治疗方案。认为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并且临床验证确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头针组(35例,中止1例)和传统头针组(35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予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互动头针组在头针留针期间同时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传统头针组在头针结束后进行上肢作业疗法。两组取穴相同,均取伏象头部、伏象上肢肩点、伏象上肢肘点、伏象上肢腕点等,采用飞针直刺法进针,轻捻重压震颤三联法行针,留针30 min;根据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上肢作业疗法方案,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 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MAS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互动头针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传统头针组(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久留针配合互动式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5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两组头针均选取病灶同侧(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治疗组头针留针7 h并配合互动式训练,对照组仅留针7 h,不进行互动式训练.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进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和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74.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2周和4周后的FTHUE-HK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治疗4周后的FTHUE-HK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2周后,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治疗2周和4周后的FTHUE-HK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整个治疗期间FTHUE-HK评分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治疗2周内的差异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的差异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和4周后FMA-UE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两组治疗4周后FMA-UE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2周后,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FMA-UE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的FMA-UE评分均逐渐升高,两组FMA-UE评分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差异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针久留针配合互动式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头针久留针,且持续治疗2周以上时,疗效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头针与镜像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镜像治疗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纳入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2,P <0.05)。结论:在恢复早期,头针、镜像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有效结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率为53.3%(48/90),总有效率93.3%(84/90)。病程3个月以上与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症患者与中症、重症患者的针刺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情的轻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的采取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马振宇  许美飞  余小锋 《新中医》2019,51(1):182-18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镜像疗法+常规康复治疗)与对照组(镜像疗法+常规康复治疗)各20例,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痉挛情况,改良Ba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上述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头针结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镜像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165例脑卒中后患者运用体针、头针和项针综合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6.96%,基本治愈率36.96%。结论:体针、头针和项针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有效率为71.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本中心采用头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脑瘫上肢功能障碍患儿62例.并设常规作业疗法组65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超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3-73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36例和C组28例。三组患者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A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B组采用单纯头针治疗,C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mii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BI)指数。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头针综合疗法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5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伟 《中医药学刊》2002,20(6):816-816
以头针为主的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单纯用头针,眼针,舌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确有疗效。而头针综合疗法四者针法于一体,同时使用收效快,时间短,有效率高,头针要选穴准,进针快,捻针快或用电麻仪频率达200次/分以上,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认知功能训练法和普通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基础疗法、常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基础上采用头针带针康复疗法,两组均治疗6周。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CGRP和5-HT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有效率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MoC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CGRP和5-H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CGRP和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血清IGF-1和H-FABP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IGF-1和H-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40/50)(P <0.05)。结论:头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调控认知相关神经递质,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刘旭强 《吉林中医药》2013,(10):1056-1057
周庆教授认为:天地定位,上下相通,头足相应,针刺足部可以改善头部气血敷布;以病灶区对应头部为中宫,以洛书八卦围刺,可将八卦所代表的8个方位的元气汇于中宫即刺激区中心以改善病变区血供,并辅以火针之“卒通、温通”,可明显改善头部血供与代谢,对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恢复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予体针电针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差值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体针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