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123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人均进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61.79%,显著高于对照组3.28%(P <0.05)。结论彩超可有效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内膜程度,为临床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93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观察组,同期9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查资料。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62.37%,高于对照组的19.35%,该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较为准确的反映颈动脉损害情况,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彩超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兰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26-926
本文利用彩超这一无创性检查手段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本文报道冠心病组患者30例 ,男23例 ,女7例 ,年龄50~72岁 ,其中心绞痛25例 ,心肌梗塞5例均经临床确诊 ,另有无高脂血症及无高血压的非冠心病者20例 ,男12例 ,女8例 ,年龄50~60岁 ,作为对照组。使用仪器HPSONO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使用7 5MHz的探头。患者取平卧位 ,薄枕 ,头偏向对侧 ,将探头沿血管走行方向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纵切面 ,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血管内径、内膜 -中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265例及健康者(对照组)252例,采用二维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管腔狭窄情况;运用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状态,血管充盈情况,测量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无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随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斑块发生率及管腔狭窄率也明显增高。结论高频彩超是诊断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为临床防治方案提供直观可靠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丘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45-247
目的探讨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利用彩超检查颈动脉,以同期60例非脑梗死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斑块形态及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7例脑梗死患者中,59例患者颈动脉有斑块,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8.1%,而对照组检出率为16.7%,两组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左侧斑块较右侧多,但两侧斑块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以软斑及溃疡斑居多,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硬斑和扁平斑较少,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394例进行心脑血管病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7例CAS患者作为A组,另外197例非CAS患者为B组。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超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A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1.26±0.19)mm大于B组的(0.75±0.12)mm,颈动脉硬化等级评分(2.59±0.44)分、斑块积分(2.88±0.22)分均高于B组的(0.24±0.06)、(0.13±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T增厚阳性率及Crouse积分法下斑块阳性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该病的诊断金标准,颈动脉彩超诊断CAS患者的敏感度为97.46%(192/197),特异度为83.25%(164/197),诊断符合率为90.36%。结论颈动脉彩超能够对CAS进行有效诊断,检出IMT增厚情况,并能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75次/min;RHR2组,75次/min-84次/min;RHR3组,≥85次/min。分析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高(P均〈0.05)。结论 静息心率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颈动脉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颈动脉彩超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间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脑梗死患者68例,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并检查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68例作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有斑块形成43例,发生率63.2%,以低回声斑块为主。而对照组仅9例有斑块形成,发生率13.2%。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斑块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但左右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狭窄率16.11%,以轻度狭窄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彩超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探头观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及防治依据。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35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25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内径、粥样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呈正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冬 《河北医药》2011,33(21):3267-3268
目的探讨代谢异常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40例,根据2007年代谢综合征(MS)量化指标分为MS组208例(具有3—5项组分者),MS亚临床组112例(具有2项组分者)以及对照组120例(具有1项组分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3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CCA.IMT在代谢综合征组和代谢综合征亚临床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CCA.IMT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伴MS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不伴MS的高血压患者更为严重,代谢异常的组分越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严重。代谢异常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以颈动脉检查早期预测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韩思维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3-362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确诊的55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高血压患者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结论:高血压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程度及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程凤霞 《安徽医药》2016,37(12):1555-1557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设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糖尿病组,同期体检的40名老年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检人员的Hcy水平,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动脉斑块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Hcy水平为(6.45±2.48)μmol/L,高血压组为(14.26±3.43)μmol/L,糖尿病组为(17.33±3.35)μmol/L,高血压+糖尿病组为(23.85±4.45)μmol/L;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37.50%,高血压组为75.00%,糖尿病组为77.50%,高血压+糖尿病组为95.00%。对照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低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低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老年高血压、老年糖尿病及老年健康人员明显增高,且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5例,随机分为血脂异常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35例(A组),血脂正常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30例(B组),余30例为对照组(C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A组、B组每晚加用辛伐他汀20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 C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T、斑块积分上升(P<0.05),斑块检出率增加.A组、B组治疗后除HDL-C上升外,其余血脂指标、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斑块检出率下降.结论 辛伐他汀能延缓和逆转血脂异常或血脂正常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稳定和消退粥样斑块,调脂疗效确切,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得24小时及白昼、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对比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AS组较非AS组的24小时、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以及相应变异性均显著增高(P<O.01).TG、TC、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彩超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彩超分别检测46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0%,,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彩超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1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及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颈动脉彩超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拟诊为冠心病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评估颈动脉彩超参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斑块(AP)]诊断CHD的效能,比较CHD与非CHD患者间IMT、AP,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MT、A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①IMT联合AP灵敏度高于IMT、AP单独诊断(P<0.05),IMT联合AP特异度与IMT单独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AP单独诊断(P<0.05);②CHD患者IMT、AP水平均高于非CHD(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AP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应用颈动脉彩超诊断效能良好,冠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彩超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高频彩超检查 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其内径、内 中膜厚度 (IMT) ,血流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以 2 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30例脑梗死患者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 2 6例 ,检出率占 87% ;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 5例 ,占 18%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高频彩超是诊断、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预防、治疗、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在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EH患者中,按PP 75 mmHg为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和CSA。结果:PP≥75mmHg组PP与IMT、CSA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352,0.439(P<0.01)。PP≥75mmHg组IMT、CSA与PP<75mmH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H患者PP增宽是IMT、CSA的重要血流动力学因素,可能是EH并发症的最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