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中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内称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支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为主的国家级大型专业救援队伍。救援队由工程技术人员、搜索人员、地震专家、医疗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组成。救援队自成立以来,于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间,曾先后七次开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新疆巴楚-伽师、昭苏、云南大姚地震灾区进行紧急救援。现场的恶劣的生活环境、严峻的疫情形势、超大的工作强度、不良的心理刺激,时刻都威胁着救援队员的健康。灾区群众不仅承受灾害打击,并且灾区的恶劣环境也对受灾群众的健康,产生巨大影…  相似文献   

2.
成都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在汶川大地震发生3min后即果断地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因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讯中断,800兆赫数字系统被用来指挥、调度了9家网络医院,准备好必要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24h内,现场救治了22620名伤病员。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导下,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整合、利用了全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全省内的全方位救援、转运、收治伤病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建立更多二级调度平台,合理设置网络医院,增加救护车数量。“110”,“119”和“122”联动中心与120急救中心信息网络终端的连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阳地区作为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快速反应、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伤员59276人,收治住院28000余人。但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医疗应急救援法制、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把灾害医疗应急救援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尽快实现医疗卫生应急救治法制化,尽快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尽快建立立体分级救援模式,尽快完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以使科学、有序、有力、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第一时间进行废墟现场搜救;第一时间展开流动医院进行救治;第一时间“走村人户”进行巡诊;第一时间与当地医院实施联合救治;第一时间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与心理干预。总结出:①携带足够的制氧设备;②实时补充大量水分;③加强后勤保障质量;④及时对高原反应给予对症治疗;⑤实施轮班工作制度。这些经验对医疗队急进高原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14日7点59分在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25日17时,地震造成2220人死亡,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玉树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于2008年5月13日14:30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当晚到达重灾区绵阳市。截至7月18日,共诊治灾民13185人次,抢救危重患者57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45次;先后4次向重庆、昆明、广州、德阳等地转运伤员583人;在南河体育场、九洲体育馆、北川县桂溪乡、游仙区设置疏散群众及高龄老人安置点、北川县擂鼓镇受灾群众安置点等灾民安置点医疗巡诊近12万人次,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发生后10h,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一行187人,包括22名医务人员,奔赴到四川灾区,开展现场急救、医疗巡诊、卫生防疫、心理疏导、队内医疗保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救援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科学决策、组织严密、训练有素、科学施救是医疗救援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医院应急医疗队参与抗震救灾药材保障工作的经验,分析应急药材保障存在问题,探讨抗震救灾药材保障工作的特点及措施,建议针对不同灾情,制定药材保障标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保障精确化、对捐赠药品实行专项管理,以满足药材需求和提高保障效率.  相似文献   

9.
军事医学救援在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地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军事医学救援在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分析军事医学救援在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措施。结果汶川大地震医学救援过程中,军事医学救援工作运用大批量伤员的早期检伤分类、分级救治等技术优势,在伤员早期救治及脏器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也反映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结论在新的形势下应不断加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学习国际先进救援理论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灾害侦察和信息收集能力,为医学救援指挥决策、灾后分析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依据;完善医学救援预案;军地结合,平战结合,将各具特色的军地救援力量统筹整合,建立统一指挥、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机制;作好灾害救援对提高军事医学及野战外科学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从林地区地理气候特殊,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任务具有救援时间紧迫、伤员数量多、雨季雨水多、防疫任务艰巨、心理服务需求大等特点,医学救援难度大。做好医学救援工作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①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医学救援体系;②陕速反应,科学实施救援;③灵活机动,因地制宜救治。④做好细致周密的卫生防疫工作;⑤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实施有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卫生部首批医疗卫生救援队于汶川I大地震发生后28小时即抵达绵阳灾区是第一支达到重灾地区的外省医疗牧援队。考察了安县和北川两地的灾情后,决定在绵阳市建立医疗队总部,以协调各有关医疗机构的工作,并迅速建立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体制。确定了健康风险。医院的手术室得到恢复,以开展治疗颅脑外伤、四肢多发性骨折、严重胸部损伤、多脏器损伤、严重挤压伤等的大手术。确定了灾民良好身心健康和大灾后无大疫的目标。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工作生活质量受到重视。进行了3次检伤分类,从而保障了治疗质量、生命安全、以及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和管理。部分伤病员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被转移到国内其他。由于及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启动一级救灾响应预案,利用自身组织的国际性、社会性、专业性、灵活性的优势,向国内外发出紧急救助呼吁,派出紧急救援队开展医疗救援和心理救援,接待并安排境外医疗救援队和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援助的ERU应急队参与救援。引进国际联合会救灾装备,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总会和各级红十字会先后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医疗救援服务。总结此次地震救援经验教训:救援队伍的派遣及灾害现场的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调配机制;灾区医疗需求的评估问题等方面拯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套地震灾害救援智能决策系统平台为相关领导部门提供清晰准确的地震救援情报,快速生成灾情严重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为科学救援提供客观决策依据。方法以前期18批次国内外实战救援数据为基础,调研我国23条地震带上146个主要地级市的人口密度、年龄结构、交通、建筑物分布、文化素质、经济水平、救治单位、医疗资源等,构建地震灾害相关信息数据库,以现代化信息工具整合资源信息,形成智能决策系统平台。结果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可自动调出灾害区域人口、人文、地理、疾病谱、气象及交通道路等信息,可以在10 min内对伤亡作出快速预测,生成灾害评估报告,形成地震灾害医疗救援详细预案。结论该系统对提高应对突发灾害救援能力、提升救援队伍战斗力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0年4月14日7:49,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 km.由武警总医院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第一时间内赶到灾区,在青海玉树立重灾区结古镇体育场迅速搭建起了震后灾区第一座帐篷医院,在驻地积极开展了危重病抢救、手术治疗、巡诊等医疗任务.  相似文献   

15.
5月12日晚8时,由武警总医院22名全科医护专家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队,搭乘专机由北京南苑机场奔赴地震灾情最重的四川省汶川县开展医疗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GH)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异同,探讨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从“汶川”到“芦山”的转变,旨在为今后的灾难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对比分析GH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收治伤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伤员流、来院时间分布、伤情分类、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两次地震救援中一线和二线医院收治方案、上级专家巡诊会诊模式、二级职能科室在医学救援中的职能转变、公共信息平台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伤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伤情分类、医疗费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流”峰值时间较汶川地震时显著提前,伤员转归较汶川地震好。国家级、院级专家会诊巡诊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效率,另外,二级职能科室参与医学救援过程的模式使应急救援过程更加有序、合法。结论在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芦山地震医学救援中,GH从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空中转运、各级专家检诊模式以及医院二级职能部门的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应急救援遵循“变应急为常态、变无序为有序”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海地地震后33h,中国国际救援队即抵达太子港。在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经验: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特点包括灾害发生突然,灾害救援必须迅速,灾区情况复杂,同样的疾病会成批同时出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势是专业技能精湛,组织严密,实战及应急能力强,经验丰富。医学救援的对策是:制订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改善、充实医学救援物资;建立医学救治体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突发事件、灾害和事故的救援和处理,在新闻传播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1关于灾害新闻的报道和传播 有关灾害、事故的报道自新闻行业诞生之日起就是被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一般说来,我们将那些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热浪、火山爆发等,即我们通常称为“天灾”的,以及由于人为酿成的恶性事故,如车祸、空难、海难、火灾、建筑物倒塌、重大设备事故等,称之为灾害性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康复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医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救援实际是“救死扶伤、助残展能、重建生活”的一项行动,,所以医学救援也应包含康复救援在内。5.12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绵竹市是十个地震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和总结汶川地震四川灾区医学救援工作,研究救援医学发展探讨,构建救援医学新体系。方法对四川省各市、县上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数据,作描述性分析。结果救援医学新体系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理念层面,要树立大救援观。二是技术层面,救援队伍要专业化,技术方法要科学化。三是保证层面,要有充足的物资设备。四是组织层面,以政府为主导,在专职机构和多部门协同配合下共同做好救援工作。结论面对频繁的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必须适应新变化,以大救援观为指导,全方位,立体化构建救援医学新体系,有效地面对灾害带来的挑战,有效地实施医学救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