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其中4例行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2例没有内漏,1例Ⅰ型内漏;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1例术中导引钢丝无法从真腔进入远端而放弃介入治疗,另1例因动脉弯曲变形而不宜行支架治疗。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63岁。因发作性胸背部疼痛 10年 ,加重 3h入院。即往有高血压病史 10年 ,服用降压药 ,血压控制在 15 0 /90mmHg左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 30年 ,未正规治疗。体查 :急性痛苦病容 ,血压 15 0 /10 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罗音。心率 64次 /min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舒张期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未扪及包块。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化验检查 :ALT 10 .7U /L ,SAT 2 4.3U /L ,LDH 163U /L ,CK 69U /L ,CK -MB8.0U /L ,Cr85 .8μmol/L ,肌钙蛋白 0 .0 5 μg/L。辅助检查 :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 :… 相似文献
4.
3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常见主动脉病变〔1〕。由于病变部位影响体外循环的正常进行、要求血管吻合技术较高等原因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我科自 1991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为 3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 ,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现就手术及体外循环有关问题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8例中男 36例 ,女 2例 ;年龄 19~ 71岁 ,平均 (43 2 4± 13 2 3)岁 ;病程 1~ 132个月 ,平均 (2 3 16±36 32 )个月。按DeBakey分型 :I型 9例、II型 2 3例、IIIA 3例、IIIB 3例。发病原因除 … 相似文献
5.
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手术回顾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总结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术前对病人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以获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关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人工血管内支架安置术。术后1周和术后1年,作螺旋CT以观察手术疗效及有无内漏、移位和人工血管内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148例(98.6%)获临床成功。围手术期内,1例(0.67%)死亡,1例(0.67%)发生脑梗死。术后截瘫发生率为零。26例(17.3%)发生内漏。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近期和中期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现已逐渐成熟,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腔内治疗拥有创口小,围术期死亡率低的优点,但长期随访结果相比开放手术缺少明显优势。TEVAR术后胸主动脉段虽得到处理,但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在远期随访中会出现瘤样扩张、新发破口以及分支血管支配的器官缺血、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为减少该类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间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9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术前CTA或MRA显示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为6.6mm±1.8mm(4.0~10.0mm);70例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21例表现为多裂口.手术方法为经股动脉或腹主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手术在DSA监视下完成.结果即时手术成功率为98.9%;70例单一夹层裂口病人中,62例使用了单一移植物,7例使用2个移植物,一例使用3个移植物;21例多夹层裂口者,8例使用2个移植物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12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一例中转开胸手术;6例手术结束时残存Ⅰ型内漏;3例术后近期死亡,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4个月,一例术后11个月猝死,2例分别于术后14个月和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夹层瘤而行Bentall手术,其余病人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病人术后即期死亡;该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壁的中层弹力纤维与平滑肌变性,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下出现裂缝,强大的血液冲击局部撕裂的内膜而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沿主动脉长轴方向分离并扩展,形成主动脉壁二层分离状态,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3岁,汉族,干部。以“间断胸背部疼痛伴右下肢酸胀不适2个月,加重1周”于2006年1月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CTA,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假腔累及腹主,髂,股动脉,且在多个层面真腔内见低密度影(图1)。 相似文献
10.
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目前指南已推荐腔内治疗作为治疗首选方案,但其具体的治疗决策受到时间分期、合并症(即是否为复杂性)和解剖形态(破口位置大小数目、真假腔形态、夹层累及范围、分支供血来源等)的影响。其中,急性TBAD经过一定时间会演变至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chronic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cTBAD)。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因“突发胸腹部疼痛10h”入院。患者突发胸腹部疼痛,呈撕裂样,程度剧烈,伴大汗,伴有右下肢麻木,感觉障碍,无恶心呕吐,无昏迷,急送我院急诊就诊,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60~70/45~50mmHg,应用多巴胺5μg/(kg·min)提升血压,左肺呼吸音消失,右肺呼吸音增粗。心率90次/分,无心律失常,无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重症疾病.Stanford分型将其分为A型夹层和B型夹层,其中B型夹层是指内膜破裂处常位于近段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仅限于降主动脉或延伸入腹主动脉,而不累及升主动脉.根据症状的时间,B 型夹层通常分为超急性期(≤24 h)、急性期(1~14 d)、亚急性期(15~90 d)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从2003年1月-2006年3月对10例证实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住院病人通过介入方法进行腔内隔绝术的治疗和配合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支架置入成功,病人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程时间短。结论通过介入方法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腔内隔绝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其成功率高,本组无死亡病历发生,并发症少,安全,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相似文献
15.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anfon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53例,择期手术55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手术85例。手术包括升主动脉和半弓部置换或全弓置换(附加降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以及“象鼻”手术;同期行弓部或降主动脉近端破口修补术、Bentall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Cabrol或改良Cabrol手术、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或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环缩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住院死亡7例(6.5%),其中急诊手术死亡4例(7.5%),择期手术死亡3例(5.4%)。101例出院,96例随访1个月-13.3年,平均(3.2±1.3)年,晚期死亡2例,再次手术3例。结论Stanford A型的手术方法依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手术技术,加强术后处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6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45例,慢性主动脉夹层23例。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53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11例,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4例。急诊手术39例(其中紧急手术19例),择期手术29例。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7例,升主动脉加右半弓置换术6例,升主动脉加全弓置换术3例,升主动脉加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置入术4例,Bentall手术34例,改良的Wheat术1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二尖瓣成形1例。结果全组死亡5例(7%),其中急诊手术3例,急诊手术病死率8%(3/39);择期手术2例,择期手术病死率7%(2/29)。共随访58例,随访率92%(58/63),随访时间(37±22)个月(5~77个月),死亡4例,累积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100%,95%和86%。结论StanfordA型夹层的手术方式应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决定,正确的手术指征、技巧和脑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8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γ-干扰素(IEF-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次介入手术率以及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β、IEF-γ以及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IEF-γ、VEG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Dake等 [1]报道使用支架型移植物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目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凭借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案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分析影响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8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19~77岁,平均(41.6±11.7)岁.合并高血压48例,马方综合征15例,主动脉根部瘤7例,主动脉窦部扩张、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缩窄各1例.其中二次手术18例,三次手术4例.对再次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主动脉弓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16例,同期Bentall手术7例,升主动脉替换2例,David手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例;胸腹主动脉替换31例;支架象鼻术24例,同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5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建2例,双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胸降主动脉替换9例;内漏修补1例.术后2例死于出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均为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患者,住院病死率2.5%(2/8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6/81例),其中二次开胸止血3例,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切开1例,术后食管瘘开胸探查+空肠造瘘1例,声音嘶哑1例.全组无截瘫及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马方综合征是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 外科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早期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马方综合征是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146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145例,1例移植物无法释放而转行开胸手术。119例仅使用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26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4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个月猝死1例,2例分别于术后14、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手术),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