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8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住院的3 489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糖尿病组501例,非糖尿病组2 988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类型和危险因素的构成比。结果单变量分析表明,糖尿病与心房颤动(P=0.01)、房室传导阻滞(P<0.01)有关。多变量分析表明,心律失常与下列因素呈独立相关:冠心病[相对危险度比值比(OR):1.46;95%的可信区间(CI):1.08~1.98;P=0.01]、高血压(OR:2.50;95%CI:1.96~3.20;P<0.0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OR:3.06;95%CI:1.56~6.02;P<0.01)、胃炎(或消化性溃疡)(OR:0.60;95%CI:0.37~0.97;P=0.04)、自身免疫性疾病(OR:2.99;95%CI:1.32~6.77;P<0.01)、年龄≥65(OR:1.56;95%CI:0.22~2.00;P<0.01)及血糖升高(OR:2.18;95%CI:2.01~2.37;P<0.01)。结论糖尿病与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有关。非糖尿病组发生心律失常主要与高龄及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合并症有关;而糖尿病组年龄较轻,其心律失常主要与血糖升高等代谢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经本院确诊为SLE的559例住院患者(男60例,女499例),将其分为心律失常组和非心律失常组,收集各项检查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SLE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59例SLE患者中有142例(25. 4%)并发心律失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所占比例最高(56. 34%),其次为窦性心动过缓(16.9%),再其次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均为6. 34%),其余为其他心律失常(0. 7% ~3. 5%)。单因素分析显示,SLE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有合并多系统损害、其他结缔组织病、心包积液、左房扩大、高甘油三酯、高血糖、低高密度脂蛋白、低血浆白蛋白、低钙血症、高C反应蛋白、抗Sm阳性及抗RNP阳性(P〈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有抗RNP阳性、左房扩大及低血浆白蛋白(P〈0. 05)。结论 SLE患者可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独立危险因素有抗RNP阳性、左房扩大及低血浆白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脑卒中病人常见危险因素及类型。方法分析不同性别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及卒中类型的差异,并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TOAST分型。结果女性脑卒中病人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高血压和心房颤动是女性脑卒中病人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和饮酒是男性卒中病人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及脑出血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不同性别缺血性卒中病人TOAS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脑卒中病人常见发病危险因素及类型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的差异,以利于进行针对性防治.方法 前瞻性连续登记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脑卒中患者2912例,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对所有脑卒中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结果 女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728,95%CI:0.568~0.933)和心房颤动(OR=0.537,95%CI:0.393~0.732)是女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OR=8.330,95%CI:6.210~11.173)和饮酒(OR=4.819,95%CI:3.366~6.900)是男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及脑出血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P=0.001).女性心源性栓塞型卒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01),而女性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比例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3个月随访的残疾率高于男性(P<0.001).结论 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及类型存在着差异,女性患者3个月功能恢复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其中79例合并房颤(T2DM+AF组),113例为单纯型(T2DM组)。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的糖尿病相关指标、血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心电图特征。结果 1与T2DM组比较,T2DM+AF组呈现出更高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脉压差、高血压患病率发生率;以及更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伴随有增加的心率、QTc间期、QTc间期延长率、ST-T改变;2两组冠心病、脑卒中、非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并无差异。结论 1糖尿病合并房颤具备更快的心率、更长的QTc间期和更高的ST-T改变发生率;2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低LVEF以及增加的脉压差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常涛  张铸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53-2154
目的 探讨高龄(≥70y)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80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心血管病史、心率失常史、FEV1%〈70%、切口疼痛明显是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心率失常,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心率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并与42例老年患者的相应资料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除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外,值得重视的还有吸烟、酗酒、控制体重和适当的运动方式,尤其饮酒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能是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充分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住院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老年肺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老年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64例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与174例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95,95%CI为1.005~1.935)、心血管病(OR=2.510,95%CI为1.179~5.354)、低氧血症(OR=2.499,95%CI为1.153~5.418)、酸中毒(OR=2.869,95%CI为1.175~7.005)、中~重度贫血(OR=3.397,95%CI为1.277~9.036)、电解质紊乱(OR=3.628,95%CI为1.292~9.374)、低射血分数(OR=5.140,95%CI为1.924~13.731)、机械通气(OR=5.433,95%CI为2.031~14.562)与老年肺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有相关性。结论肺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心血管疾病史、低氧血症、酸中毒、贫血、电解质紊乱、低射血分数以及机械通气。加强老年肺炎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控,重视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1〕。根据WHO的报告,脑卒中是全世界的第二大死因,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第三大死因〔2〕,是美国人致残的主要原因〔3〕。中国脑卒中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131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1.73:1)男性占63.35%,女性占36.64%;缺血性脑卒中占70.99%,出血性脑卒中占29.00%;高血压病59例(45.00%),高血脂症53例(40.45%),吸烟36例(27.48%),高同型半胱氨酸(Hcy)25例(19.08%),酗酒23例(17.56%),糖尿病23例(17.57%)。结论青年脑卒中男性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酗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讨影响脑血管意外预后的有关因素,以住院病死病例作为病例组;存活病人为对照组。对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1990年至1996年297例患者作了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全部病例资料应用国际临床流行病脑卒中协作组调查表,逐项记录,特别是对影响预后的有关重要因素如:病程、病情程度、神智状态、病型、年龄、合并症、并存症以及即往史和住院治疗等作了详细统计。并用双输法建立相关的数据库,资料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在STATA 5.0软件包上运行。结果 全部297例患者中,死亡者31例(10.4%),存活者266例。脑梗塞型179例(60%)。病例组中神智和语言障碍程度明显严重于对照组,并发高血压的比例亦高;但糖尿病及心脏病变致心律失常者,两组无差异。多因素分析链激酶类药和中西结合治疗有保护性作用(OR<1)。结论 提示住院患者脑卒中的病死率与年龄、梗塞类型、精神状态、高血压等有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用药及溶栓抗凝药STK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5 8例资料完整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了 3个月随访评价 ,包括临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测试 ,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 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脑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 32 2 %。经分析筛选出多灶病变、左侧及双侧病变、脑萎缩、年龄、高血压、以往脑血管病病史、大面积出血或梗死 8个因素为脑卒中后痴呆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决定 ,它不仅与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及发病次数有关 ,亦与脑卒中患者基础脑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老年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并分析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聊城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NIHSS≤3分,62例)和中重型卒中组(NIHSS>3分,33例)。随访12个月,评估两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5例患者中男性62例(65.3%),平均年龄(68.3±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卒中分型、既往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患者NIHSS(1.0±0.5)分和mRS(1.6±0.7)分,低于中重型组患者(3.2±1.1)分、(2.4±1.1)分(均P<0.01)。平均随访(12.6±1.9)个月,两组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0.0%比21.0%(10例)、再发卒中率20.9%(13例)比42.4%(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基线NIHSS评分、糖尿病和卒中病史是影响轻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轻型卒中患者的静脉rt-PA溶栓治疗率低,病死率和卒中再发率低于中重型卒中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率高。基线NIHSS评分、糖尿病和卒中病史是影响轻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脏手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手段之一,其术后感染并发症最常见为院内获得性肺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多篇关于心脏手术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仰卧体位、抑酸药物滥用、停留鼻胃管、吞咽功能障碍或神经功能障碍、镇痛药物使用、输血、手术时间或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急诊手术、高血压、术后心房颤动、ICU停留时间延长、低白蛋白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术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肝硬化及慢性肾衰竭等。  相似文献   

15.
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2年2月间连续2084例正中切口右房-升主动脉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观察它们在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共有136例肺部并发症(6.5%)。肺部并发症的术前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相对危险度OR=1.49)、吸烟(OR=1.64)、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OR=2.36),术中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冷心脏停搏液(OR=1.56),术后危险因素包括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OR=2.00)、2次开胸(OR=2.0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2.39)、胸腔积液(OR=2.63)、术后脑血管意外(OR=5.45)、膈神经损伤(OR=8.09)、以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OR=12.87)。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不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术后脑血管意外、膈神经损伤、以及肾功能衰竭需要肾透析对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最为明显。对此类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肺功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不是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跌倒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95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根据是否跌倒分为跌倒组及非跌倒组,分析跌倒的特点,对可能影响卒中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5例中跌倒者21例(22.1%)。首次跌倒时间:入院1个月14例(66.7%),1~2个月5例(23.8%),2个月~出院2例(9.5%)。白天跌倒14例(66.7%),夜间跌倒7例(33.3%)。跌倒地点:床边10例(47.6%),走廊7例(33.3%),卫生间4例(19.0%)。反复跌倒5例(23.8%)。严重程度:无异常2例(9.5%),软组织损伤16例(76.2%),骨折3例(14.3%)。跌倒组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分在入院及出院均低于非跌倒组(U=11.224、12.344,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跌倒史、肢体偏瘫、意识障碍、谵妄、视力损害、感觉障碍、失用、单侧空间忽略、小便障碍、大便障碍、使用精神药物、独立行走、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评分下降以及住院时间长为跌倒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既往跌倒史(OR=1.85,95%CI:1.26~2.81)、偏瘫(右侧OR=2.37,95%CI:1.62~4.59;左侧OR=2.47,95%CI:1.46~4.78)、视力损害(OR=2.31,95%CI:1.31~5.02)、感觉障碍(OR=2.38,95%CI:1.42~4.68)、单侧空间忽略(OR=3.44,95%CI:2.82~5.38)、使用精神药物(OR=1.36,95%CI:1.01~1.72)、独立行走(OR=1.36,95%CI:1.62~2.36)以及HDS-R评分低(OR=3.02,95%CI:1.08~7.47)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跌倒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常见,既往跌倒史、偏瘫、视力损害、感觉障碍、单侧空间忽略、使用精神药物、独立行走以及HDS-R评分低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住院后1周内)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137例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急性重症卒中患者。2次/d测量腋下体温≥37.5℃,或单次测量体温〉37.8℃定为发热。在Commichau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发热进行分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任何原因发热、明确的感染性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任何原因发热者共89例,发生率为65.0%。其中明确的感染性发热者有67例,发生率为48.9%;不明原因发热的有21例,发生率为15.3%;明确的非感染性发热1例,发生率为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量≥30ml和深静脉置管,是任何原因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年龄〉65岁、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量≥30ml、深静脉置管和发热前入住NICU天数,是确定的感染性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脑中线移位、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2.0×10^9/L,是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高危因素。结论不同原因导致急性重症卒中患者的发热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心脏起搏对心房颤动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长期心脏起搏心房颤动 (房颤 )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选择起搏器种类和起搏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选择国内较大的三家医院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随访 ,回顾性分析房颤的发生情况 ,并且分析影响房颤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 30 6例 ,心房起搏占 2 1 9% ,心室起搏为 78 1%。平均随访 (5 11± 3 13)年 ,76例出现房颤。其中心房起搏和单纯心室起搏的患者房颤发生率分别为 5 97%和 30 12 % (P <0 0 1)。心室起搏组患者出现房颤 4年为33 % ,5年为 41% ,6年为 5 2 %。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年龄和起搏方式是心脏长期起搏房颤独立预测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 (95 %可信限 )分别为 6 79和 6 94。结论 心室起搏与心房起搏比较 ,房颤的发生率高 ,并且随着起搏年限的增加而上升 ,患者有起搏适应证时应该尽量选择以心房为基础的起搏方式。除了起搏器类型可以影响房颤外 ,患者年龄也是一种与起搏器相关的主要因素 ,年龄越大 ,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