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及后处理模型,以心肌梗死面积、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来反映心肌的损伤程度,运用Western blot、real time-PCR等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是否参与了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结果 后处理缩小了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梗面积,降低了血清LDH活性,同时上调了心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预先给予HIF-1α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DMOG使HIF-1α表达上调后,后处理减轻心肌损伤的效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效应可能与其上调心肌组织中HIF-1α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Caspase(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脂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min后,再灌注10s,缺血1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min),每组16只。再灌注结束后自右颈动脉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再灌注心肌凋亡程度,及Caspase-3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再灌注结束后,①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K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45.26±62.18)U/L比(926.38±76.49)U/L比(237.67±21.82)U/L],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05);②心肌凋亡细胞计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亡(〈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1.7±2.6)%比(20.8±3.4)%,P〈0.05];③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区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545.79±98.25)μmol PNA/mg比(739.83±113.57)μmol PNA/mg,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左室局部功能与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变率成像观察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局部功能,缺血局部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 3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30只,分为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再灌注组(10只).缺血组于第1对角支1 cm以下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组套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期应变率测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缺血心肌细胞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结扎30 min后,缺血组左室前壁缺血节段(中间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0.54±0.23)(P<0.01).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ostsystolic compression,PSC),再灌注120 min后缺血节段的应变率有所恢复(-0.89±0.43),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9±1.3比对照组2.7±1.7)(P>0.05);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指数明显增加(25.1±3.3)(P<0.01).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 3表达升高,(20.0±3.1比对照组4.7±2.4)(P<0.01),再灌注组Caspase 3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促凋亡基因Capase 3激活,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早期改变,应变率成像可以评价早期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线粒体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_(ATP)~+)在缺血后处理保护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4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缺血,240 min再灌注.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为(19.1±3.9)%,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35.7±5.8)%,P<0.01.再灌注4 h末血浆CK-MB与cTnI活性,缺血后处理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线粒体均损伤明显(P均<0.01);缺血后处理组线粒体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缺血后处理组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轻于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5-羟葵酸加缺血后处理组(P<0.05).结论 线粒体Cx43可能参与了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toK_(ATP)~+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衰老大鼠心肌组织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来源及其在衰老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性增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和衰老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成年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衰老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衰老缺血再灌注+1 400W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缺血前24 h及再灌注前25 h分别腹腔注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特异性阻断剂1 400W。采用Evans blue和TTC双染法检测心梗面积;用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硝基酪氨酸(NT)含量;用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成年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衰老缺血再灌注组心梗面积增大(P0.05);心肌组织NT含量较成年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高(7.29±0.1 vs 4.61±0.1,P0.05);iNOS表达增高(P0.05);与衰老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衰老缺血再灌注+1 400W组NT含量减少(3.2±0.1 vs 7.29±0.1,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结论衰老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可能与衰老大鼠心脏中iNOS表达升高有关,催化生成大量NO进而生成毒性的ONOO-,从而损伤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经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缺血心肌中的作用.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40只)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40只);每组按缺血时间又分为1、2、4、6、12 h组.显微镜下计数外周血白细胞;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中浸润白细胞的数值.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术后各时间点心肌组织中HIF-1α和HO-1mRNA表达.结果 下肢缺血预处理后12 h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心肌组织中白细胞浸润数目较心梗组显著减少(P<0.05);心肌中1、2、4 h HIF-1α mRNA表达与心梗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时间点HO-1mRNA表达与心梗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经下肢缺血预处理后,心肌损伤减轻,HIF-1α和HO-1可能与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测定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时的冠脉流量,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减少(P〈0.01),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TNF—α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胞质,呈强阳性。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增多[(4.3±0.4)ml/min和(3.5±0.5)ml/min,P〈0.05],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和40%±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和49.3%±9.7%,P〈0.05),TNF—α表达为弱阳性。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代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I/R)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以及HIF-1α在辛伐他汀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心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HEPES缓冲液在低氧(10ml/L)条件下培养心肌细胞2h(模拟缺血组,ISC组),然后以含有100ml/L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在常规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细胞6h(缺血/再灌注组,I/R组),辛伐他汀预处理(SIM)组是用2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心肌细胞后再进行I/R处理。以这种方法模拟细胞在缺血时缺乏血清、糖和氧供的培养条件,再灌注时恢复血清、糖及正常供氧供的条件。接着,运用表达HIF-1α的腺病毒载体在原代心肌细胞中的过表达HIF-1α,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ARP降解程度方法检测对照腺病毒(AdC)组、对照腺病毒感染细胞进行I/R处理(AdCIR)组、对照腺病毒感染细胞采用2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后进行I/R处理(AdCIRS)组和Ad-HIF-1α感染细胞后采用2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后进行I/R处理(AdHIRS)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模拟I/R诱导HIF-1α表达,原代心肌细胞模拟缺血2hHIF-1α表达是对照组的(3.4±0.8)倍(P〈0.05);而模拟缺血2h/再灌注6h组HIF-1α达是对照组的(8.9±1.5)倍(P〈0.05)。辛伐他汀抑制I/R诱导的HIF-1α表达增高。采用表达HIF-1α的腺病毒过表达HIF-1α消了辛伐他汀抑制PARP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结论:证明I/R可以诱导HIF-1α表达升高,而辛伐他汀可以显著抑制HIF-1表达的升高;辛伐他汀对HIF-1α表达的抑制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变率成像观察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局部功能,缺血局部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杂种犬30只,分为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再灌注组(10只)。缺血组于第1对角支1cm以下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组套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对照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期应变率测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TUNEL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缺血心肌细胞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结扎30min后,缺血组左室前壁缺血节段(中间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0.54±0.23)(P<0.01)。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ostsystoliccompression,PSC),再灌注120min后缺血节段的应变率有所恢复(-0.89±0.43),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细胞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9±1.3比对照组2.7±1.7)(P>0.05);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指数明显增加(25.1±3.3)(P<0.01)。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升高,(20.0±3.1比对照组4.7±2.4)(P<0.01),再灌注组Caspase3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促凋亡基因Capase3激活,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早期改变,应变率成像可以评价早期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二甲氧乙二酰甘氨酸(DMOG)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DMOG稳定HIF-1α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DMOG+MI/R组、YC-1+MI/R组(YC-1为HIF-1α抑制剂)。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0 h、3 h、6 h、9 h四个时间点。留取心脏左室前壁标本,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 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再灌注相同时间点,D+MI/R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MI/R组;在观察时间内,D+MI/R组的HIF-1α蛋白表达量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再灌注3h时达峰值(P<0.05)。②HIF-1α的mRNA表达量在不同组间及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MOG预处理能够稳定心肌I/R时HIF-1α的蛋白表达量,峰值出现于再灌注3h,而对HIF-1α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影响,表明这种作用主要发生于蛋白合成过程,而非基因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Land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生化法检测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肌酸激酶(CK)的水平,改良亮绿变色酸法观察心肌损害程度,硝基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再灌注末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14±7)%比(40±7)%,P〈0.01];再灌注流出液中CK含量减少[(100.8±31.8)U/ml比(188.5±49.1)U/ml,P〈0.01];心肌MDA含量降低[(2.5±0.7)nmol/mg prot比(4.4±0.6)nmol/mg prot,P〈0.01);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流出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01.7±8.7)μmol/L比(27.8±5.9)μmol/L,P〈0.01]。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NO浓度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腺苷对大鼠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8只,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ELISA法测定心肌中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心肌损害程度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腺苷后处理组HE染色心肌变性减轻,NF-κB表达减少(P0.01),IL-1β的含量降低(P0.01);腺苷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腺苷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P<0.01),而SOD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在再灌注7min时IPO组肝组织eNOS蛋白表达比IR组增强。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和再灌注损伤保护激酶通路,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16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收紧结扎线缺血40min,放松结扎线再灌注240min;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0min后.再灌注10S.缺血108,连续3个循环,然后再灌注240min;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sICAM含量及心肌MPO活性。结果:①血清CK活性:试验后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的CK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736.28±21.72),(987.62±28.58),(256.34±19.34)U/L,P〈0.01],缺血后处理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心肌MPO活性: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后处理组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86±0.08)U/G:(1.28±0.26)U/G。P〈0.01]。③血清sICAM含量: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血清的sICAM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后处理组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28±11.69)ng/ml:(76.62土13.45)ng/ml.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损伤、抑制白细胞的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成功的大鼠心脏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2):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ost组)和HIF-1α抑制剂2ME2组(2ME2组)。Western blot测定HIF-1α表达水平;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汉莎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3态呼吸(State3)、呼吸控制比(RCR);ATP试剂盒检测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膜电位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Spost组HIF-1α表达上调,State3、RCR、ATP、膜电位升高(P0.05)。结论 HIF-1α表达上调改善线粒体功能是介导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抑制剂组,各10只。检测各组p38MAPK mRNA表达,TNF—α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TNF-α[(3.68±0.16)μg/L比(5.02±0.09)μg/L3、p38MAPK mRNA的表达[(1.76±0.46)比(2.35±0.02)]和心肌细胞凋亡率[-(3.51±0.40)%比-(1.8±0.23)%]显著升高(P均=0.001)。抑制剂组p38MAPK mRNA的表达[(2.09±0.16)]、TNF-α水平[(4.15±0.11)μg/L]及心肌细胞凋亡[-(2.9±0.50)%]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通过抑制大鼠心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能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Fκ-B mRNA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腺苷后适应对其影响,初步探讨腺苷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及腺苷后适应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TTC染色计算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RT-PCR检测心肌NF-κB mRNA表达水平,ELISA测定组织中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组织无改变,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损伤较重,腺苷后适应组及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腺苷后适应组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心肌梗死面积及TNF-α与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腺苷后适应组NFκ-B mRNA表达及TNF-α、IL-6的分泌均下降(P<0.05)。NFκ-B mRNA的表达与心肌中TNF-α、IL-6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腺苷后适应可抑制再灌注后心肌NF-κB的表达活化,从而通过促使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减少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UC患者(活动期38例、缓解期13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中的HIF-1α、iNOS表达。结果UC患者活动期HIF-1α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153.29±15.26 vs 193.28±16.65,P〈0.01),缓解期HIF-1α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185.45±12.08 vs 193.28±16.65,P〉0.05),HIF-1α的表达与Walmsley评分标准呈正相关;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151.32±14.62 vs 196.67±17.43,P〈0.01),缓解期的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189.93±15.20 vs 196.67±17.43,P〉0.05),iNOS的表达与Walmsley评分标准也呈正相关;HIF-1α和iNOS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HIF-1α和iNOS均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HI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可能是iNOS基因表达中的一个重要调节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 min给予芬太尼5μg· kg-1后处理,30 min予以缺血后适应.测定各组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活力浓度)、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0 vs.50%(4/4),P<0.05;12.5%(1/7)vs.50%(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显著降低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连续选择发病12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215例,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分别为38例和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分别评估缺血后处理对老年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冠状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1.1%(8/38)和45.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1,P<0.05);其中高危、需要药物或电转复及临时起搏等干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9%(3/38)和26.1%(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5,P<0.05)。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分别为(23.6±3.7)帧和(26.1±5.9)帧(t=5.434,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分别为89.5%(34例)和69.6%(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9,P<0.05)。 结论 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老年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可应用于老年人STEMI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